梨花失色悼我?guī)?/h1>
梨花失色悼我?guī)?
王照倫
?
??? 4月19日,同學尹士奎電話告知李月榮老師昨日病故的噩耗。頓時,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李老師是那樣年輕,還沒有走完55年的人生歷程;她又是那樣慈祥,愛她的學生像母親愛子女一樣。
李老師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在18歲的那年,她懷著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一顆滾燙的心,毅然告別疼她愛她的父母,辭別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踏上了支邊的征程。在東北海濱和西北邊陲一干就是十幾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自己的愛、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私地奉獻給了邊疆建設事業(yè)。艱苦的環(huán)境、繁重的工作無情地損害了她的健康,然而,她無怨無悔,不論是在邊疆還是在故鄉(xiāng),對于她的學生、同事和與之交往的每一個人,捧出來的都是那顆火一樣的心。
李老師又是位平凡的女性。她平凡得像所有的老師、所有的母親那樣不引人注目,以致走在大街上,和當代中年知識女性沒有什么兩樣。她年復一年地勞作、日復一日地忙碌,既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也沒有不朽的傳世之作。然而,就在這平平凡凡的一生中,她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熱獻給了祖國的邊疆建設和教育事業(yè)。她平凡地像一滴水,雖不能涌起震天撼地的巨浪,卻映現出了太陽的光芒!致使了解她的人乃至認識她、知道她的人,都對她的勤勞和善良不能忘懷。她關心著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惟獨很少想到自己。
大概是現代社會節(jié)奏在不斷加快的緣故罷,加之這些年由于我忙于修志和迷于方志問題的探究,與當年的老師、同學的交往日見減少。白天8小時在辦公室里滿負荷地寫專志、撰志論,晚上和節(jié)假日忙于摘資料、記卡片。這個春節(jié)從放假到上班一直在為《海南省志·農墾志》撰寫評論文章。沒有去探望老師,沒顧得上看望父母。就在我為海南農墾志寫志評時,瓊島農墾人創(chuàng)造的偉業(yè)深深地感動了我。李老師作為一個為新疆農墾事業(yè)作過貢獻的人,她的身影老是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說,去看看李老師,感受一下“老”農墾對祖國農墾事業(yè)的深情,或許能把評論文章寫得深刻一些。但編輯的催稿,又使我沒能去拜訪李老師。釀成了一次大錯。聽到李老師病重的消息,就和幾個同學商量一道去市腫瘤醫(yī)院探望,準備禮拜天起身,卻在禮拜六傳來了這不幸的消息。沒能和李老師見上最后一面,成為我最大的遺憾。
我從不相信天人感應之類的“神話”,但在前幾天看到微風將片片雪白的梨花搖離枝頭,不禁一陣顫栗,好像要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一樣。沒想到這潔白如玉的梨花亦有靈性,好像預感到李老師將要走完人生旅程而為之失色。
* 原載《平邑縣報》1997年4月23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