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06 劉謙的魔壺

記得小時候,每次春晚結束,人們討論最多的是那些有趣的小品段子。
到后來,有趣的小品越來越少,網絡上的討論,更多的是對魔術手法的破解,和罵魔術師是騙子。
起初我不理解這種行為,明明魔術都是假的,看個熱鬧不就好了。魔術師又沒說自己是魔法師,怎么就成騙子了?
想了想,也明白了。
這就像小時候喜歡動畫片,我也知道都是假的,可我看得開心。
可家長不這么認為,他們會說,這都是假的,沒意義,有這時間不如多做幾道題。
同樣的,家長喜歡看苦情劇??晌視X得,哪里慘了?明明都是演的。
對不喜歡的人來說,假的就是假的,就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的。
尤其魔術還有個特質,就是你明知道是假的,可你不知道它的原理。
于是不喜歡魔術的人會覺得自己被戲弄了。
再加上人人都有的好奇心,就連喜歡魔術的觀眾,也會好奇它背后的原理。
就比如我。
每次看魔術都不只是在看表演了,就像在和魔術師博弈。
他這里在吸引觀眾注意,是不是要偷偷換掉什么了?
他這時候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在轉移注意力?
也是種別樣的樂趣。
-
說回劉謙的魔壺。
春晚結束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一個視頻,內容是:劉謙在一群觀眾面前,助手躲在攝像師身后,偷偷換了壺。
當時我也很生氣,這不是糊弄人么?
曾經我很鄙視一類魔術,叫視頻魔術。
舉例來說:你打開手機錄像,桌上有一個蘋果,然后鏡頭對準天空,這時你把蘋果拿走,鏡頭再回到桌上。
看,蘋果沒了,神奇吧。
不神奇。
換壺也是這樣,就在攝像機外做這么明目張膽的事情。而且,還說沒有托?前排觀眾都瞎了么?
春晚結束后的兩天里,我都是這么想的。
-
但我現(xiàn)在選擇相信劉謙。
如果一個魔術師說沒有托,那就是沒有托。
-
前幾天,劉謙做了回應,強調了自己沒用托、現(xiàn)場沒有穿幫。
但是具體情況他作為魔術師需要保密。
我想,我這個觀眾來講講猜測應該可以吧?
回顧一下魔術流程:
1.臺上,空杯子,空壺,倒進清水變出紅酒、白葡萄酒、啤酒。
2.到臺下,問觀眾說一種飲料,豆汁,倒清水變出豆汁。
3.請觀眾上臺,讓她想象一種飲料,變出紅茶。
4.觀眾下臺時變出白糖。
-
第1段,觀眾A和B檢查了壺和水,都沒有問題。但是沒有檢查杯子,所以猜測是杯子里涂了什么,遇水變色。
這里不需要用托。
第2段,也就是穿幫視頻的這段。其實從視頻里可以看到,拍攝角度明顯不是觀眾的位置。當時現(xiàn)場觀眾的角度問題,以及注意力都被魔術師吸引,應該是看不到換壺過程的。
另一個爭議就是,如果觀眾C不是托,魔術師又怎么提前準備好要變的飲料呢。我的猜測,既然這時候換了壺,那在后臺準備十個壺,各種顏色的液體都有,也可以吧。
而這個新壺是雙層的,可以放兩種飲料,底層只能從壺嘴倒出,頂層只能從壺口倒出。
第3段,觀眾D上臺,想象一種飲料,魔術師問你想象的是紅茶對么,觀眾D說對。由于壺的雙層設計,這次需要從壺口倒出,所以才特意打開壺蓋讓觀眾D聞一下。
第4段,魔術師叫住要下場的觀眾D,把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觀眾D身上的瞬間,掏出身上的白糖放在壺里。
結束。
-
可能還是解釋不了為什么觀眾不是托,不然觀眾C為什么不刁難魔術師,以及魔術師怎么猜到觀眾D想象的是紅茶?
網友們出了各種主意,要如何刁難魔術師,比如要加珍珠加椰果的奶茶。
但是我們的調侃歸調侃,想象一下在大年三十的春晚舞臺上,我們真的會這么做么?
確實有人會,但魔術師挑觀眾的時候,也會避開看起來要搗亂的人。就算說的東西變不出來,以劉謙的水平,我相信他一定有辦法用風趣幽默唬弄過去。
至于觀眾D就更簡單了,回想一下,觀眾D壓根不是自己說的紅茶,而是魔術師問“你想的是紅茶么”來暗示他:我要變的是紅茶。
當觀眾參與了魔術,魔術師一步步的引導他就是在讓他共同完成演出,避免搗亂。這就很考驗魔術師的水平了。
劉謙賭咒發(fā)誓自己不用托,這個步驟原本是可以省略的,就算不說也不影響這個魔術。
但是他一遍遍的強調,我相信那他就沒有用托,并且這個魔術不需要托也是他自豪的事情。
-
就像在桌上放著三瓶水,魔術師預測觀眾會拿第二瓶。
果然,觀眾拿了第二瓶。
實際上桌子后面寫著“請那第二瓶”。
那如果觀眾不聽,就是要拿別的怎么辦?
其實第一瓶和第三瓶都被粘在了桌上。
魔術就是這樣,也許原理看起來并不神奇,但是其中的設計和表演是千錘百煉的。
-
那觀眾D下臺之后會跟朋友說,我當時想象的不是紅茶怎么辦?
其實劉謙也說了,你可以和朋友說你不是托,實際意思就是:你可以說出真相,但是我們共同完成了演出,給更多不知道真相的觀眾帶去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