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回到年輕的身體,還是同時回到年輕的思想?

你想永生嗎?
若是可以把生理年齡回復到任何一個年紀,那你會怎么選擇呢?
現(xiàn)在不少人都懷念青春,當你老了,你還想連著身體和心理一起回到過去嗎?
你怎么想,其他人又怎么想呢?


最近看了b站up主“思維實驗室”和“愛看報的Kirs"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視頻,在視頻中,作者說“我覺得人類很可能已經(jīng)走到了永生技術突破的前夕",所以我們今天不妨就放開腦洞,大膽想象永生技術一旦突破,對自己有什么影響。
如果可以永生,你會選擇永生嗎?我當然會希望能接受這種醫(yī)療手段(前提是他足夠安全),因為從自然科學角度,生存是任何生物的本能;從社會科學角度,生命權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權利,這點,從”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權會被法律嚴懲“就能看出。從個人的心理來看,永生代表無限可能,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對未來的好奇心,都想親眼見證一些事情。一旦這個技術能夠有所突破,這些原因都讓我青睞這項技術。不少網(wǎng)友也表示,若是真能永生,他們也樂意使用。
若是可以把生理年齡回復到任何一個年紀,那你會怎么選擇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家的想法就不一致了。有人說,希望回復到20歲,因為老年人行動不便,體力不支,而年輕人就不存在這些問題。還有人說,希望回到4歲,或許,這年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一些重大變故,或是他很向往童年?我們不得而知。當然,也有人調(diào)侃道,回復到多少歲我的鼻炎都還在(笑
筆者個人希望回到18歲,因為那年是我第一次探索做視頻,第一次把這個想法告訴身邊的好朋友,而且那年我也充滿著接受新事物的激情——不管是科學還是音樂,動漫,電影亦或視頻制作。雖說問題是回復身體狀態(tài),但是出于對理科的認識,我意識到身體狀態(tài)必然就包括大腦的狀態(tài),而這就必然會影響包括對新事物的接受,心理年齡和性格。
順著這個思路,我問了第三個問題:如果可以回復思想,你想回復思想嗎?如果想的話,那你想回復到多少歲?
筆者和朋友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這里廢話不多說,直接給大家分享對話。
心隨夢轉:話說 如果恢復年齡的話你不想恢復思想嗎?
歪歪歪Y:好家伙
歪歪歪Y:肯定不啊
歪歪歪Y:那時候的思想肯定比現(xiàn)在要更成熟
心隨夢轉:如果是恢復思想 但是不恢復記憶和專業(yè)知識呢?
歪歪歪Y:見了更多世面
歪歪歪Y:思想肯定更深刻
心隨夢轉:那要是到時候思想不像現(xiàn)在這么青春的話呢?
歪歪歪Y:不就是記憶和專業(yè)知識塑造了我的思想嗎
歪歪歪Y:心態(tài)青春
歪歪歪Y:就行
心隨夢轉:也不是啊 比如說我的話 專業(yè)技能就是數(shù)學啊 計算能力 物理知識唄
歪歪歪Y:噢
心隨夢轉:像是待人接物 社會啊啥的 這些就是思想方面的唄
歪歪歪Y:那見識呢
歪歪歪Y:那我專業(yè)知識是那些啊
心隨夢轉:見識也是思想方面
歪歪歪Y:對吧
歪歪歪Y:肯定要有積累
歪歪歪Y:積累了七十多年的思想
歪歪歪Y:我不會放棄
心隨夢轉:我還是覺得純潔的感覺比較舒服
歪歪歪Y:七十多歲不能純潔了?
心隨夢轉:不是這個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理想中的心態(tài)叭
心隨夢轉:兒童的好奇心&少年的青澀愛情觀&青年的樸素正義感和成年人的專業(yè)技術知識
心隨夢轉:(不知道以后會不會改變 但是這幾年都沒變
歪歪歪Y:那心態(tài)也可以一直保持青春啊
歪歪歪Y:[動畫表情]
心隨夢轉:你呢?
歪歪歪Y:我覺得這不是特定時間段才有的
歪歪歪Y:你現(xiàn)在也可以有
歪歪歪Y:你七十歲也可以有
心隨夢轉:是不是特定時段才有
歪歪歪Y:對啊
心隨夢轉:這么說的主要目的是區(qū)別一些人
歪歪歪Y:[動畫表情]
心隨夢轉:比如說我記得有個科普作家說過他們調(diào)查過小孩都很有好奇心
歪歪歪Y:ye
歪歪歪Y:我也很好奇
心隨夢轉:但是很多大人就很俗(就像調(diào)查小孩很多人夢想都是當科學家
心隨夢轉:所以說這句話就是為了區(qū)分這些人唄
歪歪歪Y:那還不是因為大人有了更多的經(jīng)歷
歪歪歪Y:
更多的那種考慮的方面 比如生活啊家庭啊balabala
心隨夢轉:對呀 可是如果這些經(jīng)歷會導致這種后果 那我看來不要也罷
歪歪歪Y:看問題更成熟
心隨夢轉:說的就是 成熟的后果
歪歪歪Y:可是你長大就必然是會有很多經(jīng)歷
歪歪歪Y:你要沒這些經(jīng)歷才是問題吧
心隨夢轉:emmmm
歪歪歪Y:不是年齡的問題 是你自己的成長啊
歪歪歪Y:你就算有這些經(jīng)歷 你依舊可以保持好奇心那些的
心隨夢轉:也對
歪歪歪Y:[動畫表情]
心隨夢轉:不過我總覺得有好多事經(jīng)歷多了就變成老油條的感覺
心隨夢轉:第一次的感覺是最棒的
大家支持誰的看法呢?假若社會經(jīng)歷,思想等和專業(yè)知識技能是可以相互剝離的,你希望在保留自己專業(yè)技術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思想回復到之前嗎?
3D打印在殘奧會大有作為
3D打?。?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稱增材制造?[1]??,它是一種以數(shù)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3D打印在航空航天,軍事,航海,醫(yī)療,汽車,電子,服裝等領域都有應用。9月5日,東京殘奧會閉幕,中國殘奧運動員取得了獎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殘奧會賽場上,3D打印也有著他自己的作用。
告別批量 3D打印零件可“私人定制”
手套、鞋子和自行車等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chǎn)的裝備,通常是根據(jù)健全體型的運動員及其運動風格設計的,因此,它可能不適合許多殘奧會運動員。
當談到設備性能時,運動員必須考慮的基本事項是什么?最佳的強度重量比、空氣動力學和適應性,而第三個尤其具有挑戰(zhàn)性。由于每個運動員情況都很獨特,與運動員良好適應的定制化設備需要大量的反復試驗,導致研發(fā)成本高昂。
3D打印可以更實惠的價格提供定制設備。幾位前殘奧會運動員,如英國鐵人三項運動員喬·湯森和美國田徑運動員阿里爾·勞森,如今使用3D打印為自己和其他輪椅運動員制作個性化手套。這些手套非常合體,就像是按照運動員的手制作的模子,可以在不同的條件下用不同的材料打印而成。例如在比賽中,湯森使用堅硬的材料以發(fā)揮最佳狀態(tài),而在訓練中則使用軟手套,既舒適又不會導致受傷。
堅固耐用 3D打印假肢更好、更快、更強
運動員可能會擔心3D打印的零件是否足夠堅固,能否滿足性能要求。幸運的是,3D打印材料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許多3D打印公司開發(fā)了自己的配方,以適應從醫(yī)療到航空航天等各個行業(yè)的需求。
早在2016年,我們就看到了德國自行車運動員丹尼斯·辛德勒在殘奧會上使用的第一條3D打印假肢。它由聚碳酸酯制成,與辛德勒之前的碳纖維假肢同樣堅固,但更輕、更合適。這一假肢幫助辛德勒在今年的東京殘奧會上贏得了一枚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