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基礎(chǔ)考題及答案
1、成人毛細血管采血常用部位是( D )
A. 手背 B. 肘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
2、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內(nèi)源性凝血途徑中的凝血因子 ( E )
A .Factor XI B. Factor VIII C. Factor XII D. Factor IX E. Factor VII
3.凝血試驗,首選的抗凝劑是:( E )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鹽 E、枸櫞酸鈉
4、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 ( C )?
A.物理吸附 B.化學親合 C.物理吸附和化學親合 D.化學結(jié)合 E.物理性結(jié)合
5. 下列何種物質(zhì)被公認為是最強有力的促紅細胞緡錢狀聚集的物質(zhì):( B )?
A、白蛋白 B、纖維蛋白原?C、γ球蛋白D、β球蛋白 E、膽固醇
6.門診患者做尿常規(guī)分析,常采用下列哪種尿標本 ( B )
A晨尿 B隨機尿 C清潔尿 D 3h尿 E 24h尿
7. 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血涂片可發(fā)現(xiàn)較多的細胞是:( D )
A.大單核細胞 B.中性粒細胞中毒變性 C.幼稚單核細胞 D.異型淋巴細胞?E.幼稚粒細胞
8. 血紅蛋白的組成是由 ( A )
A.球蛋白和亞鐵血紅素 B.鐵原子和原卟啉 C.血紅素和鐵原子 D.α2β肽鏈 E.血紅素和白蛋白
9.下列哪種尿標本經(jīng)加熱后渾濁可消失 ( C )
A 膿尿 B菌尿 C 結(jié)晶尿 D脂肪尿 E乳糜尿
10.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 D )
A、I B、Ⅱ C、Ⅹ D、Ⅻ E、Ⅲ
11.臨床判斷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實驗指標結(jié)果是 ( C )
A糞鏡檢無紅細胞 B無柏油樣黑便 C糞隱血試驗陰性 D糞膽素試驗陰性 E糞膽原試驗陰性
12.通過糞便檢查可確定疾病 ( C )
A消化道惡性腫瘤 B消化道潰瘍 C腸道寄生蟲 D肝臟疾病 E消化不良
13.正常精液液化時間不超過 ( E )
A 5min B 10min C 20min D 25min E 30min
14.正常前列腺液鏡檢時可見大量 ( B )
A草酸鈣結(jié)晶 B卵磷脂小體 C上皮細胞 D中性粒細胞?E 夏科-萊登結(jié)晶
15.血小板計數(shù)是研究:( C )
A.止血障礙的重要指標 B.凝血障礙的重要指標 C.止血和凝血障礙的重要指標 D.毛細血管壁完整性指標 E.血管內(nèi)皮完整性指標
16. 妊娠實驗測定的激素是:( D )
A.雌激素 B.胎盤催乳素 C.胎盤專一性蛋白 D.絨毛膜促性腺激素?E.孕激素
17.正常情況下酮體的產(chǎn)生是在:( A )
A.肝臟 B.腎臟 C.胰臟 D.腦垂體 E.腎小管?
18.腎小管蛋白尿是指:( A )?
A.原尿中蛋白質(zhì)不能被腎小管回吸收 B.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傷 C.腎臟被動性充血D.腎血管痙攣出血 E.腎小球通透性增加
19.白細胞直方圖上,單個核細胞區(qū)不包括以下哪種細胞 ( B )
A單核細胞 B?中性粒細胞?C嗜酸性粒細胞?D?嗜堿性粒細胞?E原始細胞
20. 平均紅細胞容積(MCV)以飛升(fl)為單位,lfl等于( C )
A. 10-9L B.10-12L C.10-15L D. 10-18L E.10-20L
得分 閱卷人
二、填空題(共 8題,每空1分,共40分)
1.異形紅細胞尿液異形紅細胞常見的形態(tài)有:①大紅細胞;②小紅細胞,③棘形紅細胞,④環(huán)形紅細胞(面包圈紅細胞),⑤新月形紅細胞,⑥顆粒形紅細胞,⑦皺縮紅細胞,③影細胞,⑨紅細胞碎片。
2.在高滲溶液中紅細胞_ 皺縮___、在低滲溶液中則__脹大( 變大)__、_ 血紅蛋白_滲出,成為影細胞。
3.異常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變性、Dvohie小體、退行性變。
4.正常尿中紅細胞甚少,紅細胞不超過 _3/HPF_ 。顯微鏡下紅細胞_ >3/HPF_,稱_鏡下血尿_;肉眼見到呈不同程度紅色混濁如洗肉水樣或有血凝塊,稱 肉眼血尿 ,此時,每1L尿中含血量在 lml 以上。根據(jù)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tài)可將血尿分為3種,即 均一性紅細胞血尿(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腎小球源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
5.氰化血紅蛋白最大吸收峰_ 540nm__。
6.尿液上皮細胞的來源:主要來自腎小管、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尿沉渣的上皮細胞一般以形態(tài)學分類,可分為:腎小管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其中移行上皮細胞按照細胞形態(tài)又可分為大圓上皮細胞、尾形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
7.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 流動 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凝膠 狀態(tài)。
得分 閱卷人
三、名詞解釋(共 5題,每題3分,共15分)
1、核右移: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以若5葉以上者超過3%則稱為核象右移,(2分)此時常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1分)
2、中毒顆粒:中性粒細胞中比正常中性顆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染色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2分)有時顆粒很粗大,與嗜堿性粒細胞易混淆,有時又小而稀少,散雜在正常中性顆粒中。(1分)
3、滲出液:多為炎癥性積液,(1分)炎癥時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癥介質(zhì)作用使用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1分)以致血管內(nèi)大分子物質(zhì)和細胞通過血管壁而滲出血管外、組織間隙及漿膜腔所形成的積液。(1分)
4 顆粒管型:在管型的內(nèi)容物中,內(nèi)含大小不同的顆粒物,其量超過1/3面積時稱為顆粒管型。(3分)
5、卡波環(huán):在嗜多色性或堿性點彩紅細胞的胞質(zhì)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線圈狀結(jié)構(gòu),有時繞成8字形。(3分)
得分 閱卷人
四、簡答題(共 2題,每題5分,共10分)
1、異型淋巴細胞種類(5分)
Ⅰ型(空泡型)(1分):最多見。胞體比正常淋巴細胞稍大,多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核圓形、腎形或分葉狀、常偏位。染色質(zhì)粗糙,呈粗網(wǎng)狀或小塊狀,排列不規(guī)則。胞質(zhì)豐富,染深藍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狀。(1分)
Ⅱ型(不規(guī)則型)(1分):胞體較大,外形常不規(guī)則,可有多數(shù)足。核形狀及結(jié)構(gòu)與Ⅰ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歸,染色質(zhì)較粗糙致密。胞質(zhì)量豐富,染色淡藍或灰藍色,有透明感,邊緣處著色較深藍色??捎猩贁?shù)空泡。(1分)
Ⅲ型(幼稚型)(0.5分):胞體較大,核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zhì)細致呈網(wǎng)狀排列,可見1-2個核仁,胞質(zhì)深藍色,可有少數(shù)空泡(0.5分) 。
2 加熱乙酸法測定尿蛋白的原理?(5分)
流動_流動_加熱煮沸使蛋白變性、凝固,(1分)然后加稀酸使尿液pH降低,并接近尿蛋白質(zhì)等電點(pH4.7),(2分)使變性凝固的蛋白質(zhì)在含有適量無機鹽狀況下進一步沉淀(1分),同時可消除某些磷酸鹽和碳酸鹽析出所造成的混濁干擾。(1分)
得分 閱卷人
五、問答題(共2題,共15分)
1、血沉增快的病理臨床意義? (8分)
①各種炎癥(1分):細菌性急性炎癥時,血中急性反應物質(zhì)迅速增多,主要有釋放增多所致。風濕熱的病理改變,結(jié)締組織性炎病癥,其活動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癥如結(jié)核病時,纖維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血沉增快。臨床上最常用血沉來觀察結(jié)核病及風濕熱有無活動性及其動態(tài)變化。(1分)
②組織損傷及壞死(1分):較大的手術(shù)創(chuàng)傷可導致血沉增快,如無合并癥,一般2-3周內(nèi)恢復正常。心肌梗塞時常于發(fā)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續(xù)1-3周,心絞痛時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結(jié)果加以鑒別(1分)
③惡性腫瘤(1分):ESR加快可能與腫瘤細胞分泌糖蛋白、腫瘤組織壞死、繼發(fā)感染因素有關(guān)。良性腫瘤血沉多正常,故常用血沉作為惡性腫瘤及一般X線檢查等所不能查見的惡性腫瘤。對于惡性腫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術(shù)切除或化療放療較徹底而漸趨正常,復發(fā)或轉(zhuǎn)移時又見增快。
④各種原因?qū)е碌母咔虻鞍籽Y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黑熱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癥時,血沉常明顯增快,各種原因引起的相對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腎炎、肝硬化時血沉亦常增快。(1分)
⑤貧血:輕度貧血對血沉尚無影響,若血紅蛋白低于90g/L時,血沉可增快,貧血越嚴重,血沉增快越明顯,乃因紅細胞數(shù)量稀少,下沉時受到的磨擦阻力減少等所致。(1分)
⑥高膽固醇積壓癥:特別是動脈粥樣硬化血膽固醇明顯增高者,血沉常見增快。(1分)
2、大便OB試驗臨床意義是什么?(7分)
糞便隱血陽性見于①消化性潰瘍(1分)、藥物致胃粘膜損傷(如服用消炎痛、糖皮質(zhì)激素等)(1分)、腸結(jié)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息肉、鉤蟲病及胃癌、結(jié)腸癌等消化腫瘤時。(1分)
②消化性潰瘍和消化道腫瘤鑒別診斷(1分):在消化性潰瘍時,陽性率為40-70%,呈間斷性陽性。消化性潰瘍治療后當糞便外觀正常時,隱血試驗陽性仍可持續(xù)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隱血試驗即可轉(zhuǎn)陰(1分)。消化道癌癥時,呈持續(xù)性陽性。(1分)
③消化道腫瘤篩檢(1分):消化道腫瘤陽性率可達87%,主要腫瘤有胃癌,大腸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