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冉閔 字永曾

冉閔 字永曾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冉閔的父親冉瞻是原乞活軍陳午部下,隨陳午投降石勒,并成為石虎養(yǎng)子,于是改姓石。石虎在位時,冉閔歷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永和五年(349年),石虎病逝,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閔支持發(fā)動政變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閔任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起初,石遵答應(yīng)立冉閔為皇儲,后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fā)冉閔的不滿。孟準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鑒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會后,石鑒將此事密報冉閔。冉閔遂協(xié)同漢族將領(lǐng)李農(nóng)和王基遂推翻并誅殺鄭櫻桃與石遵,改立石鑒。冉閔被任命為大將軍,封武德王,并掌控大權(quán)。
永和六年(350年),石鑒二次欲殺冉閔而不成,事敗后反為冉閔和李農(nóng)所殺。冉閔殺石鑒前一個月,在鄴城對胡人實行屠殺,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之后又傳書趙境,命各地將領(lǐng)殺胡以表忠心,當時在北方造成了極大混亂,幾近一半的高鼻多須者被枉殺。
冉閔的政策引來胡人的反抗。同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國稱帝,各地胡人將官紛紛響應(yīng)。次年,冉閔率領(lǐng)十多萬大軍征伐襄國,石祗聯(lián)合慕容儁、姚仲戈夾擊冉閔,冉閔不聽韋謏和王泰的諫言,遭遇大敗,全軍覆沒。此戰(zhàn)后,冉閔所統(tǒng)轄的徐州、豫州、兗州和洛陽等紛紛歸降東晉。
永和八年(352年),石祗部下劉顯殺死石祗,投降冉閔,從而后趙滅亡。當時燕國分三路軍隊南下。慕容恪帶領(lǐng)的燕軍進攻冉閔,經(jīng)過十次交手未能取勝后,於廉臺(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用連環(huán)馬陣擊潰冉閔的軍隊。冉閔突圍東走二十余里,坐騎突然死亡,冉閔就此被趕上的燕兵生擒。之后鄴城被燕軍攻破,冉魏滅亡。冉閔被送于薊城,慕容儁嗤笑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么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夷狄,人面獸心,還想要篡逆。我中土英雄,為什么不能當?shù)弁跄兀 蹦饺菘〈笈?,令人鞭之三百,后在龍城遏陘山斬首。不久后,傳說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慕容儁便追謚冉閔為“武悼天王”。
統(tǒng)帥 B+
(冉閔馳騁中州,一時虓虎,西平梁犢,南破晉軍,北克石琨於邯鄲,東殄賀度於蒼亭??v其未如羽之神勇,亦可比策之猛銳也。)
武力 A+
(冉閔身長八尺,勇力絕人。會戰(zhàn),左操雙刃矛,右執(zhí)鉤戟,馳騎擊之,所向摧陷。)
軍謀 C+
(冉閔雖善謀策,而於襄國、廉臺,怙恃勇名,一夫之敵也。)
智略 D+
(冉閔謂晉人遠竄江左而自僭為帝,又不納韋謏之言誅屏降胡,蓋知其利令智昏矣。)
內(nèi)政 D+
(冉閔清定九流,準才授任,儒學后門多蒙顯進,於時方之為魏晉之初。然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zhàn)。各州徙戶及諸胡數(shù)百余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nóng)者矣。)
魅力 D+
(冉閔效命石趙,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及季龍身死,殲誅羯士,遽僭大號,怙亂窮兵,一二年間,終致殘滅。倘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鳴檄而蕃晉朝,仗義而誅丑虜,則趙、魏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石袛、劉顯豈得肆其奸,慕容、姚氏無所窺其隙矣。悲夫,葬十萬男兒於襄國,人物殲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