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佛教常識
佛教是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chuàng)建于古印度。以后廣泛傳播于亞洲及世界各地,對許多國家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
佛教在常識性的考試中也是重要的一個考點。
01.石窟藝術
四大石窟
四大石窟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一般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前三者為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后歷經(jīng)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在唐代達到鼎盛。
習總書記在《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敦煌文化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發(fā)現(xiàn)于敦煌藏經(jīng)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剛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標有明確刊刻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此卷發(fā)現(xiàn)于1900年,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從中國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盜至倫敦,現(xiàn)藏大英圖書館。
金剛經(jīng)
02.地位及傳播
佛教原來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帶??兹竿醭瘯r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于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qū)。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佛教可以分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或者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佛教于西漢時期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在洛陽修建了第一所佛教寺廟——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祖庭)。
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本土的儒家、道家互相學習借鑒,并稱儒釋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寶是指“佛、法、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