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觀后感
(自己首發(fā)在微/博,我自己寫的,怕自己被炸/號而已)
距離看這部電影也(超過)差不多有一年了,大概是去年冬天去電影院看完的,看了個年終盤點,突然有感觸,又想說幾句。
當(dāng)時的感想:可以滿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情動人。
當(dāng)女兒在訴說往事時,突然意識到母親在成為她的母親之前,其實根本就不會縫補衣服。我當(dāng)時胳膊起了雞皮疙瘩,那一瞬間的震撼,將前面所有的鋪墊都圓回來了。
與我自己而言,我是個不善于觀察細(xì)節(jié)的人,我最在意的就是主線劇情,前面一直是女兒的視角,平凡成長,似乎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普通且失敗的人生,自我認(rèn)知只是母親生活中的負(fù)累,聽多了曾經(jīng)母親年輕時的優(yōu)秀,會懷疑;面對母親操勞的一生,會自責(zé),突然有機會改變,抱著最差自己消失,能換得母親逆天改命獲得美滿的一生而想盡辦法改變當(dāng)初分岔路的抉擇。
如果故事只有女兒這一條線,依然是一個還算合格的喜劇故事,鋪的也還算合理,只要一個圓滿的收尾,也可以結(jié)束:平行世界另有選擇,終于頤享天年。這在女兒的視角其實是欣慰的。
但是,給了母親的視角之后,劇情立馬就不在一個檔次了,女兒的糾結(jié),抱著自我犧牲的念頭行動,不斷為母親的人生分岔路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實際上還是在母親的庇護下的小打小鬧。母親看懂了她的行為,縱容著她的改變,只在最終的選擇告訴她絕不后悔。
女兒的種種行為實際是對自己的不自信,自己失敗的人生是母親人生的敗筆,除了拖累,沒有任何可取之處;而擁有的母親視角,恰恰來自導(dǎo)演賈玲本身的自信,她的自信來自她的母親,母親的愛讓她確信,哪怕女兒她可能一事無成,母親也絕不后悔她自己的一生。
以下與影片沒有關(guān)系了,是我自己的其他想法。
這個故事里是母愛的偉大,實際我想表達的可能是純粹地愛、熱烈地愛、堅定地愛,這種情感讓人動容、令人心生羨慕。
為什么我說只有女兒視角也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看多了社會新聞,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基本大勢下,單獨走平行世界路線也很合理,當(dāng)初這部片子也有很多人說并不感人,或者自己的不幸來反駁影片的觀點。實際就是非常能走通的平行世界線:隨著女兒的出生,母親的不幸開始,猶如喪偶般地養(yǎng)育女兒,接受婆家的刁難與看不起,按照娘家的勸慰要忍耐;那么一切的出口可能就在這個女兒身上,要優(yōu)秀,要出類拔萃;或者二胎甚至多胎來所謂的“翻身”。女兒在這種氛圍下成長,如果沒有外因并且普通,基本是就可以形成自我反省,妄圖來一句:如果我不是女孩就好了,如果生的不是我就好了。當(dāng)然喜劇不能如此的赤裸,只要給一句:“當(dāng)初怎么就生了你,如果...”就可以了,中間的大篇幅當(dāng)時是雞飛狗跳的改變,結(jié)尾要收成喜劇尾還是悲劇尾,都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