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風往哪兒吹?
全球減碳行動之下,汽車行業(yè)向新能源轉型成為行業(yè)共識。而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德國大選的落幕,作為勝出者的社會民主黨,不僅抵觸2030年禁止燃油車議案,更主張不應過度干預新能源轉型。一時間,新能源汽車的風向似乎又變了。
德國新能源政策風口生變 內燃機停售被推翻
眾所周知,汽車是德國的支柱產業(yè),德國每7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與汽車行業(yè)有關。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眾多企業(yè),更是在全球市場占據著重要地位。
隨著全球汽車市場新能源轉型開始,德國車企在純電動化領域并不占據優(yōu)勢,因此德國綠黨此前便一致呼吁采取更加激進的減排政策,更是提出了德國應該在2030年停止生產內燃機汽車,以此加快德國汽車產業(yè)的新能源轉型,實現降低排放。
不同的是,此次勝出的社會民主黨雖然同樣支持電動汽車轉型,認為并不應過度干預,也不應危及德國在全球汽車行業(yè)中的地位。
因此,德國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Olaf Scholz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該黨不支持由政府決定的內燃機汽車停產日期,一旦電動汽車在價格和質量上達到了與燃油車相同的水平,消費者自會選擇電動汽車。”
該黨的競選宣言還呼吁擴大氫管道、電池生產和循環(huán)利用。
不久前,馬斯克剛剛表態(tài):“當前全球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只有不到10%,因此我們當前的目標是要先讓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提升到100%。讓全球的汽車都完成電動化,可能需要30至40年的時間?!?/p>
顯然,德國的新執(zhí)政黨并不贊同馬斯克的觀點,在他們看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并非要在純電動這一條道上走到黑,鼓勵多元化發(fā)展,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才是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路徑。而內燃機的退出歷史舞臺也應該由市場決定,而不是由政府強加上一個期限。
德國車企已做好兩手準備
特斯拉是一家生產純電動汽車的企業(yè),認定純電動為未來唯一的解決方案,也在意料之中。但對于德國汽車企業(yè),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大眾等傳統(tǒng)車企,均并未完全放棄內燃機,雖然部分車企表示將在未來實現純電動化,但背后卻同樣兼顧氫能源與純電動,儼然一副做好兩手準備的架勢。
其中,寶馬一直是氫燃料電池車的堅定支持者,計劃 2030 年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氫燃料車,更是在寶馬X5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了一款氫燃料電池原型車,并計劃在 2022 年組建一支由 100 輛車組成的測試車隊。據了解,寶馬集團在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累計銷售231576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達到98.9%,可見寶馬集團在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領域均已經進行了深刻的布局。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汽車企業(yè),奔馳在今年前三季度,純電動車銷量達到了184369臺,實現了同比增長142.7%的成績,展現了其電動化轉型的成果。
更值得關注的是,戴姆勒在過去的30年間,始終在研發(fā)氫燃料電池技術,雖然在去年調整了政策,放棄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將精力轉移至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研發(fā)和銷售上。但如果德國政府或歐盟決定推廣氫燃料汽車,戴姆勒氫燃料乘用車項目隨時可以進行重啟。
作為最與眾不同的存在,大眾集團 CEO 迪斯是堅定的純電動車支持者以及氫燃料車反對者,在他看來:“氫燃料汽車沒有前途”。但大眾旗下奧迪品牌,此前在氫燃料電池技術進行過極大的投入,甚至還發(fā)布過一款氫燃料電池概念車H-tron,計劃2025年量產。
奧迪高管 Silja Pieh在不久前也明確表示:“奧迪承諾到 2026 年結束內燃機研發(fā),明確將純電動車作為戰(zhàn)略重點,不過他們并沒有停止氫燃料的研發(fā),雖然暫時這項技術還不會成為主流?!?奧迪內部人士還透露,他們目前擁有一個由 100 多名機械師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專攻氫燃料電池技術,這也意味著大眾雖然明面上全面電動化,但奧迪對于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fā),便是其所作的“第二手準備”。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寶馬、戴姆勒,還是大眾,均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只要德國或歐盟的政策風口出現轉變,他們隨時擁有著足夠的技術儲備,來完成戰(zhàn)略轉型。而隨著社會民主黨的競選成功,政策的風口也有望出現轉變。彼時,隨著寶馬、奔馳、大眾、奧迪等品牌開啟戰(zhàn)略轉型,全球新能源市場也將受到影響。
寫到最后:
無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不應過度干預新能源轉型的態(tài)度,還是德國車企做好兩手準備的戰(zhàn)略布局??梢钥闯?,目前德國全面禁售燃油車是持有謹慎態(tài)度的,對純電動化也不再向此前那樣堅決的態(tài)度。德國仿佛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此后全球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究竟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