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一】【AI玩家名稱來源】埃及風(fēng)格篇

本篇包括埃及、亞述、蘇美爾三個文明的AI玩家名稱來源介紹。


埃及(Egypt)(更多內(nèi)容見CV13647116)
美尼斯(Menes)
古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別稱納美爾,最初是提尼斯的部落首領(lǐng),后來成為上埃及國王,并于公元前3060年左右統(tǒng)一了上下埃及,使埃及脫離了分散的部落狀態(tài),成為了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在統(tǒng)一埃及之后,美尼斯實行了諸多有利于上下埃及團結(jié)的做法,并且在上下埃及的交界處修建了Men-nefer城作為首都,后來被希臘人記載為“孟菲斯”,這個名字后來被美國人用來命名自己的城市。最后,美尼斯在一場與河馬的決斗中不幸被河馬殺死。

阿摩西斯(Amosis)
被寫成希臘語的阿赫莫斯(Ahmose)的名字,阿赫莫斯是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的第一個法老,約公元前1550~前1525年在位。阿赫莫斯在位期間,古埃及開始逐步進入鐵器時代,開始了新王國的復(fù)興。阿赫莫斯成功地將北方的??怂魉谷?/strong>趕了出去,恢復(fù)了對尼羅河三角洲以及迦南(位于今天的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控制。并且向南對努比亞(位于今天的蘇丹)進行了多次遠(yuǎn)征。在阿赫默斯去世后,木乃伊被放置在埃及歷史上最后一座金字塔中。
阿蒙諾菲斯(Amenophis)
即:阿蒙霍特普(Amenhotep),名字一樣被拼寫成了希臘語名字。阿蒙霍特普一世是阿赫莫斯的兒子,約公元前1525~前1504年在位。繼續(xù)了父親的事業(yè),向南對努比亞進攻,并且打退了利比亞人的進攻。因為其豐功偉績,在他之后有很多法老沿襲了阿蒙霍特普的名字,直到阿蒙霍特普四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埃赫那吞,而埃赫那吞的兒子即為著名的圖坦卡蒙。
圖特摩斯(Thutmose)
圖特摩斯是阿蒙霍特普的女婿,最初是阿蒙霍特普的將軍。因為阿蒙霍特普去世時沒有子嗣,就把法老之位傳給了圖特摩斯。約公元前1504~前1493年在位。在位期間與南方的努比亞簽訂了和約,將埃及的國界劃在了第三瀑布。以便抽身對付更為強大的米坦尼王國(位于今天的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北部及土耳其東南部),并且成功地將近東地區(qū)牢牢掌握。從圖特摩斯開始,之后的一系列埃及法老均葬在著名的帝王谷。同樣因為其功績卓著,在他之后有很多法老沿襲了圖特摩斯的名字。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
圖特摩斯的女兒,因為哥哥圖特摩斯二世早逝,以垂簾的身份輔佐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但在圖特摩斯三世即將成年時將其發(fā)配邊疆而成為法老。約公元前1478年~前1458年在位。作為一位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暫停了埃及對周邊的軍事行動,并且開放貿(mào)易,休養(yǎng)生息,讓埃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是,在前1458年,圖特摩斯三世發(fā)動了政變,奪回了法老的位置。在那之后,圖特摩斯三世將哈特謝普蘇特執(zhí)政的幾乎一切痕跡都消除了。
哈倫海布(Haremhab)
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在埃赫那吞去世后,輔佐著名的圖坦卡蒙,修復(fù)埃赫那吞對埃及造成的破壞。圖坦卡蒙和阿伊去世后沒有繼承人,于是哈倫海布成為了法老,約公元前1320年~前1295年在位。在位期間基本恢復(fù)了被埃赫那吞打亂的秩序,之后任命自己的將軍拉美西斯為新法老,開啟了第19王朝的序幕。

拉美西斯(Ramses)
古埃及第19王朝的第一位法老,約前1295年~前1290年在位。更加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于前1278年~前1213年在位,著名的卡疊什戰(zhàn)役就是拉美西斯二世親自指揮的,這場戰(zhàn)役以埃及和赫梯兩敗俱傷告終。而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也是古埃及最后一段繁榮的時光,著名的阿布辛貝神廟即為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修建,前1200年左右,神秘的海上民族席卷了地中海,埃及雖然憑借強大的實力抵擋住了進攻,但在那之后逐漸走向衰落。
賽提(Seti)
拉美西斯的兒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約前1290年~前1278年在位,在位期間重新控制了迦南地區(qū),并且遭遇了赫梯人,為后來的卡疊什戰(zhàn)役埋下了伏筆。
尼科(Necho)
一般認(rèn)為是尼科二世,古埃及第26王朝的法老,前609~前593年在位。尼科二世是尼科的孫子,尼科是亞述帝國任命的埃及總督,曾在亞述帝國內(nèi)亂時起兵反抗,直到尼科二世的父親普薩美提克成功讓埃及重歸獨立。尼科二世在位期間,曾經(jīng)組織腓尼基人,完成了環(huán)繞非洲的航行。也曾經(jīng)試圖挽救頹敗的亞述帝國來抵抗新興的新巴比倫王國,但是失敗了。不過在隨后新巴比倫王國侵犯埃及邊境時,尼科二世成功地抵御了入侵。但在尼科二世去世后,古埃及與新巴比倫王國的戰(zhàn)斗仍然持續(xù)了很久,直到波斯帝國將兩者盡數(shù)征服。


亞述(Assyria)(更多內(nèi)容見CV13984562)
沙瑪什(Shamash)
蘇美爾神話中的太陽神。
薩爾貢(Sargon)
阿卡德帝國的創(chuàng)造者,約前2300年~前2270年在位,是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常備軍隊的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幾乎占領(lǐng)了整個蘇美爾文化圈,并向北將邊界推進到了金牛山,甚至一度向東圍困了埃蘭人的首都蘇薩。然而,在薩爾貢去世之后,兩河流域的氣候突然由濕潤變得干旱。后繼者也無法維持阿卡德帝國的強大,因而阿卡德帝國迅速地分崩離析了。

阿達德-尼拉里(Adad-Nirari)
亞述中王國時期的國王,約前1300年~前1270年在位,在位期間擊敗了加喜特人的巴比倫王國和米坦尼人,使得亞述實質(zhì)上成為了美索不達米亞的統(tǒng)治者,然而在位后期與赫梯帝國的戰(zhàn)斗中陷入不利。
薩爾瑪那薩爾(Shalmaneser)
亞述中王國時期的國王,約前1269年~前1235年在位,在位期間再次打敗了巴比倫王國,標(biāo)志著亞述帝國的徹底獨立。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Tiglath-pileser)
亞述新王國時期的國王,約前1115年~前1077年在位。在位期間徹底擊敗了赫梯人,將北部邊界推進到了凡湖,向西則是一路打到了地中海沿岸。之后大力進行了水利建設(shè)。執(zhí)政后期軍事力量有所收縮,失去了大馬士革周邊的區(qū)域。
亞述那西爾帕(Ashurnasirpal)
亞述新王國時期的國王,前883年~前859年在位。進入鐵器時代后的亞述帝國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張,一度行軍至底格里斯河的源頭。

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
亞述新王國時期的國王,前705年~前681年在位。在位期間四次攻克巴比倫城,并在最后一次將巴比倫燒成廢墟。之后還掃平了地中海沿岸,幾乎消滅了古以色列王國。最后,辛那赫里布因為立嗣問題,被兩個兒子刺殺。
阿薩爾哈東(Esharhaddon)
辛那赫里布的兒子,在辛那赫里布火燒巴比倫之后被立為王儲。辛那赫里布被刺殺后,阿薩爾哈東擊敗了刺殺辛那赫里布的其他王子,成功即位。前681年~前668年在位。前671年,阿薩爾哈東征服了埃及,亞述帝國的領(lǐng)土達到了最大。但之后的幾年里,米底人在斯基泰人的幫助下脫離了亞述。阿薩爾哈東死后,領(lǐng)土被分為兩份,由兩個兒子分別繼承,其中,亞述由亞述巴尼拔繼承,巴比倫則由沙馬舒姆繼承。

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
阿薩爾哈東的兒子,亞述最后一個強大的國王,前668年~前627年在位。最初兩兄弟相安無事,但在前652年爆發(fā)了戰(zhàn)爭,亞述巴尼拔擊敗了沙馬舒姆,恢復(fù)了亞述的統(tǒng)一,但是耗散了太多的力量,東北部的米底人、東部的埃蘭人、西部的阿拉米人、南部的阿拉伯人都開始反抗亞述的統(tǒng)治。在亞述巴尼拔死后不久,新巴比倫王國就從亞述脫離了出去。前612年,米底人和巴比倫的聯(lián)軍攻克了尼尼微,亞述也就宣告滅亡了。

蘇美爾(Sumeria)(更多內(nèi)容見CV14251992)
恩美卡(Emmerkar)
烏魯克城邦的國王,據(jù)傳是楔形文字的發(fā)明者。約前3200年左右在位。
盧伽爾班達(Lugalbanda)
烏魯克城邦的國王,著名的吉爾伽美什的父親。約前2800年左右在位。
吉爾伽美什(Gilgamesh)
烏魯克城邦的國王,盧伽爾班達的兒子。約前2700年左右在位。在《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被描繪成半人半神的角色。后世對其進行的二次創(chuàng)作頗多。
美舍阿尼帕達(Mesannepada)
烏爾城邦的國王,約前2600年左右在位。在位期間帶領(lǐng)烏爾城邦擊敗了烏魯克城邦。
烏魯卡基那(Urukagina)
拉伽什城邦的國王,約前2400年左右在位。處于奴隸制社會萌芽的烏魯卡基那,試圖避免奴隸制的確立,恢復(fù)蘇美爾早期的原始平等的狀態(tài),但是失敗了。在那之后不久,阿卡德帝國興起。

薩爾貢(Sargon)(同樣是亞述AI玩家的名字之一)
阿卡德帝國的創(chuàng)造者,約前2300年~前2270年在位,是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常備軍隊的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幾乎占領(lǐng)了整個蘇美爾文化圈,并向北將邊界推進到了金牛山,甚至一度向東圍困了埃蘭人的首都蘇薩。然而,在薩爾貢去世之后,兩河流域的氣候突然由濕潤變得干旱。后繼者也無法維持阿卡德帝國的強大,因而阿卡德帝國迅速地分崩離析了。
恩西杜安娜(Enheduanna)
薩爾貢的長女,烏爾城邦的大祭司。因為薩爾貢幾乎征服了整個蘇美爾文化圈,所以按照烏爾城邦的習(xí)俗,由國王的長女擔(dān)任大祭司。盡管在不久之后阿卡德帝國就分崩離析了。
盧加爾扎克西(Lugalzaggesi)
烏瑪城邦的國王,約前2300年~前2270年在位,幾乎與薩爾貢同時開始了對蘇美爾文化圈的統(tǒng)一事業(yè),然而最后被薩爾貢擊敗了。
瑞穆什(Rimush)
薩爾貢的兒子,約前2270年~前2260年在位,盡管阿卡德帝國分崩離析了,瑞穆什依舊保持著蘇美爾城邦的統(tǒng)治。
納拉姆辛(Naram Sin)
阿卡德的國王,約前2250年~前2220年在位,在位期間試圖建立了與古印度文明的貿(mào)易路線。納拉姆辛去世后不久,來自扎格羅斯山脈的庫提亞游牧部落席卷了阿卡德帝國,阿卡德帝國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