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是硬核科幻!地月之間發(fā)催淚大刀


暑期檔最受矚目的科幻喜劇片《獨行月球》給了我們巨大驚喜:不是“披著科幻的外衣”,而是一部又燃又浪漫的硬核科幻片!
本期銩銩是一次「映后速評」,我們結合趙石的《獨行月球》原著聊一聊:
這部電影科幻在哪?科幻喜劇為何難拍?在“科幻”和“喜劇”上,本片做到了什么程度?
銩銩科幻電波Vol.236
《獨行月球》是硬核科幻!地月之間催淚大刀
在各大音頻平臺搜索【銩銩科幻電波】
即可收聽!
劇透預警
01、驚喜是硬核科幻!
抱著“喜劇”的預期,卻收獲了一部工整嚴謹?shù)挠埠丝苹?,有人感嘆,“沒想到喜劇還能這么科幻!”倒不如說,“我們竟然把科幻喜劇整明白了!”
電影展現(xiàn)了一個「極端環(huán)境下的技術難題」,緊扣“工程師如何解決問題”展開劇情。
故事大背景是小行星襲來,地球舉全人類之力實行了“月盾計劃”,在月球用大炮轟擊小行星,利用月球的引力捕獲碎片,保護地球。
結果,計劃竟未能成功,一顆漏網(wǎng)之魚擊中了地球,被落在月球上的獨孤月,剛好目睹了這一幕......

主角的經(jīng)歷三落三升,緊扣“工程師如何用近未來可行技術回到地球、解除危機”,每個關鍵轉折點都圍繞其展開,包括反向繞月一周尋找發(fā)動機、袋鼠拉車月面沖浪、人類點燈給月球發(fā)信號等等。
經(jīng)典科幻的彩蛋(X戰(zhàn)警、異形、2001、流浪地球、火星救援、地心引力、ET等)不只是玩梗,而是試圖回答它們拋出的議題:
宇宙里,人追求什么?
比起《火星救援》對技術、理性的歌頌“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獨行月球》給出的答案多了本土色彩:
活著,回家。

02、浪漫:是催淚大刀!
《獨行月球》里,我們看到了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現(xiàn)代搞笑演繹。
主角跟袋鼠的關系,跟地球上幸存人類的關系,也反應了太空中人類個體與他者的關系。
獨孤月喜歡動物。面試“月盾計劃”時說要回家給貓做飯,愛上指揮官馬藍星也是因為她會喂流浪貓。他在月球上跟唯一的活物——袋鼠“剛子”相依為命,放棄生命跑回去救袋鼠,最后靠袋鼠拉車脫險,合理、硬核又溫情。
故鄉(xiāng)、同伴、愛,像引力一樣不斷拉扯著他。

科幻原本是“去人類中心”的。從“走出去”變成“回來”,人大于宇宙,放大個體關注內(nèi)心,是時代趨勢,也是本土特色。比起星空,我們也關心腳下的土地,碗里的飯,同類的陪伴與愛。
獨孤月每個舉動,都透露出人類在宇宙中面對他者的謙卑——這是《異形》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最催淚的設定是“中間人”。
獨孤月說自己從小就是“中間人”,凡事不冒頭,懦弱,中庸。這一設定,在片尾與整個“月盾計劃”有了呼應——
小行星撞地球,要有東西擋在中間。月盾計劃里,月球是地球的盾牌。片尾,面對意料之外的小行星碎片,獨孤月成為了盾牌。
他說,就讓我最后做一次“中間人”,擋在地球和小行星之間吧。
這就是只有科幻能帶來的宏大浪漫!把原本的人性弱點放在宇宙尺度上,戲謔地、自嘲地完成一項壯舉。

全片90%以上的鏡頭涉及特效,完成度很高,沒有任何塑料感的地方,基本達到了《流浪地球》甚至《火星救援》的水準。
在staff名單的“科學顧問”一列里看到了賈陽老師,嫦娥三號的總設計師。片中的月球車、宇航員、空間站都有現(xiàn)實原型,這種真實制造了另一層浪漫:中國科幻也有長長的科學顧問list了。
03、科幻喜劇為啥難?
科幻喜劇向來難拍。為什么?因為太考驗觀眾。
喜劇之所以奏效,是利用大眾熟知的社會規(guī)范,對其進行調(diào)侃、諷刺。
科幻首先承擔了創(chuàng)造陌生新世界的任務,在此基礎上添加喜劇,或讓觀眾聚焦在喜劇的部分,就變得困難。
其次,喜劇,需要觀眾了解被調(diào)侃的對象。一個例子:《瞬息全宇宙》中,只有科幻迷才會對模仿《太空漫游2001》猩猩的橋段哈哈大笑。
那,科幻喜劇可以調(diào)侃什么?有成功的例子嗎?
a. 各種各樣的科幻片范式(有門檻)
比如,星際旅行一定全副武裝。
《銀河系漫游指南》告訴你,太空旅行只需帶好毛巾。
比如,外星人的傳統(tǒng)形象。
《保羅》《瘋狂外星人》就拿大眾刻板印象里外星人的“小綠人”形象開涮。

b. 人性弱點,如虛偽、丑陋、滑稽、自大(門檻稍弱)
《黑衣人》《銀河系漫游指南》諷刺了“人類的自大”。
前者說,地球只是外星人的一顆彈珠,后者說,老鼠才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

....
總之,觀眾儲備不同,科幻喜劇就不容易成功?!丢毿性虑颉房苹玫牟糠趾芎茫矂〔糠忠娙室娭?,但總歸是一次好的嘗試。

最近我們也關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