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面教材到正面教材,軟銀只用了一年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wǎng)「于見專欄」
軟銀財報顯示去年有著超過4.9萬億日元的凈利潤,數(shù)額如此之大創(chuàng)下了日本企業(yè)歷史新高。超越了豐田在2017財年創(chuàng)下的2.4939萬億日元的單個財年的凈利潤記錄。
此次業(yè)績上漲主要原因,是“愿景基金”的投資對象企業(yè)估值增加,美國外賣配送平臺DoorDash和韓國電商Coupang的上市都提高了軟銀集團的收益。
軟銀也因此成為僅次于科技巨頭蘋果,石油土豪沙特阿美,成為全球上市公司中第三賺錢的公司。
但是軟銀在股票市場的表現(xiàn)卻和亮眼業(yè)績不匹配。
財報發(fā)出后三天市值狂跌近12%,軟銀在日本股市的市值更是創(chuàng)下3個月內(nèi)新低。當然不排除軟銀為了回購自己股票做出來的抄底動作。
也可能是因為軟銀的這次成功主要靠的是牛市的推動,故而無法給投資者吃定心丸。
軟銀的軟肋
但拋開外部因素,如果把視線聚焦到孫正義、軟銀集團自身上,就能看出市值快跌的原因所在。
軟銀業(yè)績的命根子是起起落落的美股科技股估值,取自“軟件銀行”之意的軟銀,最初靠販賣軟件起家,后來走上了日本財閥的老路,搖身一變成為一家科技行業(yè)風投機構(gòu)。
軟銀從1994年開始積極試水M&A及各種風投,先后投資雅虎,并購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1.75萬億日元收購移動電話運營企業(yè)J-Phone。
軟銀的野心在投資領(lǐng)域的不斷成功下開始膨脹,軟銀把目光瞄向了大出行領(lǐng)域并且瘋狂的砸錢。
不管是全球最大出行公司Uber、國內(nèi)最大出行公司滴滴、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Grab,軟銀都是幕后進金主。
孫正義的野心就是成為科技革命的“幕后玩家”。然而成也科技,敗也科技。回報并沒有想象中來得快。
軟銀專注投資科技行業(yè),短期來看,高估值的科技股容易受宏觀經(jīng)濟影響,長期來看,科技行業(yè)賽道競爭者眾多,存在不確定性。
而軟銀的玩法,就是在全球范圍內(nèi)捕獵互聯(lián)網(wǎng)獨角獸企業(yè),讓他們拿著軟銀的錢,把競爭對手“砸死”。
例如在出行領(lǐng)域,軟銀旗下?lián)碛蠻ber、滴滴、Grab,分別壟斷歐洲、中國和東南亞市場。在中國市場,滴滴的主要競爭對手基本已在“補貼大戰(zhàn)”中被打趴下。
但是這些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公司盈利模式并不穩(wěn)定。財大氣粗的孫正義采用“廣撒網(wǎng),多撈魚”的策略,但是超過九成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會失??;孫正義往往又只需要聽幾分鐘就決定是否投資,不難看出孫正義賭性很重。
孫正義本來計劃60歲退休,如今卻推遲到了69歲。孫正義急需找到新的接班人,但孫正義找到合適繼承人并不簡單。
在過去,孫正義找到的“坑爹皇子”可不少。
谷歌前CBO Nikesh Arora,2014年被孫正義花重金挖到軟銀,被人們解讀為孫正義“欽點”的“皇位繼承人”。
在上任之后,將大筆真金白銀投資到了印度,結(jié)果回報率不及股東預期,在加入軟銀的第二年,Nikesh Arora就待不下去了,被趕出了軟銀。
不久后軟銀內(nèi)部陷入了一場印度人,玻利維亞人,日本人之間的“奪嫡”之爭。
雖然“皇子”們身上有孫正義的影子,但歸根結(jié)底他們畢竟都不是孫正義。
在孫正義眼里,自己即“正義”
孫正義之所以后繼無人的最大原因,恐怕還是在于孫正義的執(zhí)念,那就是必須按照自己的模板來運營軟銀。
軟銀能有今天,離不開孫正義,也正是孫正義的執(zhí)念,讓軟銀的路越走越窄。
孫正義去美國留學,后來創(chuàng)辦軟銀、不顧其他董事反對投資雅虎、用“自焚”威脅通訊寡頭NTT為自己提供服務,以及后來在阿里巴巴、Uber等標的上的成功……他人生中眾多轉(zhuǎn)折點,處處彰顯著他的人格魅力。
孫正義對于自己的姓十分自豪,加入日本國籍時拒絕改姓,聲稱自己是中國古代戰(zhàn)略家“孫臏”的后代。
但是“孫臏”后人這個頭號也不能讓孫正義戰(zhàn)無不勝。近4億美元投資汽車金融初創(chuàng)公司Fair,投資15億美元給OYO,向Uber投資了76億美元,投資總額超過180億美元的WeWork。這些都是軟銀投資的敗筆。
至暗時刻到高光時刻
2019年,軟銀的名字總是出現(xiàn)在各種負面商業(yè)新聞上, WeWork 上市失敗、印度酒店連鎖公司 OYO 年六倍虧損、衛(wèi)星公司 OneWeb 破產(chǎn)、。
疫情讓軟銀2019年造成了軟銀集團自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年度虧損,虧損高達130億美元。
但是形勢逆轉(zhuǎn)對于軟銀來說只要一年。去年軟銀凈利潤458億美元,這樣的利潤水平,在日本前所未有。
2019年,軟銀最大的一筆投資 Uber,先后陷入裁員風波、股價動蕩、自動駕駛業(yè)務發(fā)展不順等困境。
估值從400億美元跌到80億美元的WeWork ,給孫正義帶來了100億美元巨額虧損。
負債1730億美元的軟銀每天光是利息,就需支付約3-5千萬美元,這也導致軟銀的信用評級在“垃圾級”區(qū)間徘徊。
軟銀投資失敗的第一槍是倒閉的“美版拼多多” Brandless 打響的,Brandless 也成為軟銀愿景基金成立以來第一個死亡項目。
愿景基金燒了500億美元,但是最終虧損130億美元的事實打了孫正義的臉。
2020年3月,美股史無前例的連續(xù)熔斷,讓軟銀虧損額度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
巨虧的軟銀,去年一度開始變賣阿里巴巴、ARM等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長期以來,這兩家公司都是軟銀的“搖錢樹”。
幸運之神降臨軟銀,疫情對納指的影響只持續(xù)到了3月底,然后就是為期整整一年的科技類板塊抱團大牛市。
軟銀為了走出至暗時刻,通過售賣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套現(xiàn)、開始炒股、轉(zhuǎn)變投資方向等策使得軟銀逐步回血。
去年年底,軟銀從美國餐飲外賣平臺 DoorDash 成功上市中獲得約110億美元的浮盈。
今年3月,“韓國阿里巴巴” Coupang 在紐交所上市,軟銀愿景基金在 Coupang 的股份價值已經(jīng)是其最初投資金額的十余倍。
近期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明星公司背后金主都是軟銀,比如中國的滿幫集團、新加坡的 Grab、印度尼西亞的電商公司 Tokopedia,印度數(shù)字支付巨頭 Paytm ,金融科技公司 PolicyBazaar。
軟銀在貝殼找房身上已經(jīng)成功賺得了超過300億人民幣。
叮咚買菜官宣完成由軟銀愿景基金領(lǐng)投的3.3億美元D+輪融資,叮咚買菜考慮最快于今年內(nèi)赴美上市。
軟銀4.9879萬億日元的凈利潤,相較前一年9615億日元的虧損,不僅打贏了翻身仗,而且還超越了豐田汽車在2017財年創(chuàng)下的2.49萬億日元凈利潤水平,軟銀此次的凈利潤幾乎是豐田2017年的一倍。
目前愿景基金近一半被投公司都已經(jīng)上市,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而軟銀投資的6家公司預計今年登陸資本市場,可能為軟銀帶來更豐厚的收益,而且這6家公司均是軟銀愿景基金在三年前的投資布局。
這6家公司現(xiàn)在對應的估值至少有327億美元,如果成功如期上市,可想而知今年軟銀的業(yè)績應該也很亮眼。
讓基金上市
有爆料稱,軟銀愿景基金通過SPAC方式上市,這被解讀為是軟銀需要資金的信號。很明顯孫正義想通過上市獲得新資金補血,然后繼續(xù)進行全球的科技企業(yè)投資。在SPAC的當?shù)赖漠斚拢S多美國公司都在用這種新型上市工具,來實現(xiàn)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上一財年創(chuàng)造的425億美元凈利潤都被軟銀超越了。這不僅刷新了軟銀的紀錄,也打破了所有日本公司的紀錄。
軟銀旗下愿景基金的125家投資組合公司中,總回報的八成都是Coupang、DoorDash和Uber這幾家公司創(chuàng)造的。
為了維持軟銀在全球企業(yè)精英中的地位,孫正義的軟銀愿景基金投資組合至關(guān)重要,所以在孫正義眼里軟銀是“會下金蛋的鵝”。
軟銀扭轉(zhuǎn)了一年前遭受“前所未有虧損”局面。
截至3月底,軟銀通過3只基金擁有224家公司的投資組合。愿景基金一年前還是軟銀有史以來最大虧損的罪魁禍首,現(xiàn)在卻成為推動公司盈利的最大功臣。
在孫正義看來,最重要的是懷抱的愿景,這一直是公司的基石。孫正義表示:“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他強調(diào)自己將致力于實現(xiàn)“技術(shù)革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