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終于不用偷偷堂食,推薦我在上海最愛的100家餐廳
經(jīng)過了兩個月封控和一個月禁止堂食的洗禮。


經(jīng)過了“偷偷堂食”以及各種各樣離奇的自救手段。








上海終于可以開始堂食了,餐廳終于可以開始正常營業(yè)了。為了讓我喜歡的餐廳不要倒閉,也為了分享一些真的好吃的小館子,我寫了這篇文章,推薦一些我在上海特別喜歡的餐廳。中餐、日料、西餐、東南亞菜甚至是非洲菜。從人均10元的路邊攤到人均3000的超高價fine dining,應(yīng)有盡有。希望對你們有用。
01
為什么我覺得上海是美食之都?
在中國提起美食之都。
更多人會想到廣州,因為“吃在廣州”;還有人會說潮汕,因為潮汕人懂吃、愛吃;肯定也有許多人會說成都,因為川菜無論是大菜宴席還是街邊小吃,都絕對拿得出手,已經(jīng)征服了數(shù)億人的舌頭。
鮮少有人會想到上海。
——但我覺得上海絕對配得上“美食之都”這個稱號。
很多朋友覺得本幫菜偏甜,而且濃油赤醬調(diào)味太重吃不慣。但上海有的遠遠不止本幫菜。
這里有江蘇開來的高級淮揚菜,有很講究的貴州菜,有順德開來的高級順德菜,最近連汕頭本地最有名的餐廳也在上海開了分店。更別說香港的幾個著名粵菜館,早就在上海生根發(fā)芽。
中餐以外,上海還有很多法餐、意大利菜、日料餐廳。從高大上的米其林餐館到街邊人均幾十元的異域小吃應(yīng)有盡有。至于摩洛哥菜、黎巴嫩菜、約旦菜,可能出了上海在全國都很難看到。
這一方面,因為上海人多,來自世界各地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所以做什么菜系都有足夠的顧客群體
另一方面,也因為上海富人不少,能負擔得起一些非常昂貴的食材,使得差異化的高端餐飲能做得下去。
也許,對于上海自己來說,它的本土飲食文化影響力遠不如川菜、粵菜。但在上海,你能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廚師奉獻的美食。
事實上,上海本地的所謂“本幫菜”,其實就是上海建埠之后,吸納浙菜、淮揚菜、魯菜、粵菜、西餐的優(yōu)點,共同形成的菜系。
所以上海自古以來,就有融合的傳統(tǒng)。
也使得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得以在上海交融,形成更輝煌的飲食文化。
02
上海我喜歡哪些餐廳
在吃過很多餐廳之后,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
每家餐廳,都有做得好的一兩道菜,也都有做得完全就是狗屎的一兩道菜。
對我來說,如果一家餐廳有三道以上的菜我覺得好吃,那就是好餐廳。所以我在推薦餐廳的時候,還會說說我覺得哪些菜好吃。
最近花了挺長時間,總結(jié)出一張表格,里面列舉了各菜系下我認為的上海最佳。廢話不多說,先直接上表:








這么多餐廳我不可能每個都詳寫,挑其中幾個介紹一下。
先說說中餐



蟹宴:新光方亮蟹宴
秋天,大閘蟹黃滿膏肥,是人間至鮮,那時候很多餐廳都會用大閘蟹入菜,一些日料店甚至?xí)眯伏S去做壽司,蟹黃的滋味壓過海膽,是那時候真正的大明星。

不過最解饞大閘蟹的吃法是吃“全蟹宴”,也就是每道菜都用大閘蟹的一部分,吃個爽,吃個夠。
上海蟹宴分很多種。像福1015是用大閘蟹入菜,講究融合。蟹王府是要把大閘蟹做出各種花樣,講究種類多。
而我最喜歡的蟹宴老飯店方亮則不搞這些彎彎繞繞的,它是這樣上菜的。
蟹鉗:

蟹柳:

蟹粉:

蟹膏:

配飯:

有人可能不服,會問:這樣狂轟亂炸堆疊食材能好吃嗎?
我告訴你,真的好吃。
大閘蟹就是這么牛逼的一種食材。
素菜館:福和慧。

福和慧是我上海最喜歡素菜館,也是我心目中上海最有追求的餐廳之一。
很多素菜館,追求的是把蔬菜做出和肉一樣的味道。我不是素食者,這對我沒啥吸引力。因為如果我想吃肉我就去吃肉了,沒必要嘗試蔬菜模仿出的肉味。
——但福和慧不同,福和慧真正在做蔬菜料理,并且把每種食材的特性都研究透了。用《食戟之靈》里面的說法,它絕對當?shù)蒙稀笆卟说哪g(shù)師”這一稱號:

在這,你能吃到用黨參和當歸等中藥泡的油條,有中藥的味道,但一點都不苦,反而很鮮,浸到油條里,味道非常特別。

能吃到用葡萄藤和小茴香熏制的牛肝菌,佐以用果醋腌漬過的珍珠洋蔥以及白芝麻醬。食物保留了牛肝菌的濃烈鮮味的同時,又加上了煙熏的氣息:

能吃到本地農(nóng)場的小番茄,但是里面挖空了,填入了玉米、藜麥、節(jié)瓜丁,醬汁則加入了甜菜根,吃起來酸甜可口:


能吃到馬蹄汁、白木耳做的凍,中間配有一絲石花菜??雌饋砭拖褚粋€水母:

先腌后熏最后再烤的舞茸菌,被放成了用力成長的大樹形狀。
服務(wù)員說這道菜的創(chuàng)意來自于去年的澳洲大火,下面焦黑的是土壤和枯樹,但上面點綴的甜椒醬又象征著新芽,寓意著樹木重生。

蘭州的鮮百合:

云南的小冬瓜,里面的冬瓜、蘆筍、茉莉、毛豆和味增湯相得益彰,沁人心脾。


荔枝,簡單炸過,然后從菠蘿里倒出菠蘿冰,撒在荔枝上,口感宛若咕咾肉。

“小荷才露尖尖角”,里面有枸杞、海草、蓮花籽、羅勒葉、銀耳、旱金蓮,融合起來,是中式甜品的溫和。

松茸石鍋飯:


西餐里有一種說法叫“配酒”(wine pairing),而福和慧則是配茶(tea pairing),但他們配的茶,不是簡單的西湖龍井、南京雨花、普洱、大紅袍之類的,而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比如這個,以兩種白茶為基底,配合世界上唯一的可食用蓮花。
本來蓮花是含苞待放的,配合溫熱茶湯緩緩注入,原本含苞待放的蓮花漸漸打開。侍茶師再把帶有蓮花香味的茶湯用湯匙舀入茶杯中。每一個過程都充滿了美感。
極有禪意。

再比如這款茶,要給你東南亞的清香,所以直接就這樣了:

福和慧每一道菜都富有中式美學(xué),都有故事在里面。雖然不像ultra violet(上海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會在吃飯的時候用光影效果給你營造氣氛)那樣用ppt,但在這里,整個用餐體驗依然像在看一出完整的戲劇??上覜]錄視頻,無法把許多動態(tài)美感呈現(xiàn)給你們看。
可以看出,這每一道菜的擺盤、搭配,都費了很大心思在上面。然而廚師依然按照每個季度出一套全新菜單的速度研發(fā)新菜,盡量只采用當季最佳食材。
當季當食,過季不食。
福合慧不是每一季菜單我都喜歡,也不是每一道菜我都覺得好吃,說到底,好不好吃是一件比較主觀的事情,但主廚對于新菜品的創(chuàng)造與追求卻是客觀的。
所以我說這是上海最有意思的餐廳之一,值得每一季都來嘗嘗新菜單。?
最關(guān)鍵的是,這家店的價格,只有上面提到的ultra violet的十分之一。
廣式早茶:寶麗軒、吉品軒
但如果你愛吃粵菜點心、燒味的話,上海有很多選擇,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兩家,分別是寶麗軒和吉品軒。
寶麗軒的蝦餃:

豉油雞:

鮮蝦腸粉:


吉品軒的叉燒:

紅米腸:

都是我在上海吃到的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白天的寶麗軒非常漂亮,現(xiàn)在陽光正好,如果沒有疫情的話去吃個周末早茶,應(yīng)該會很舒服吧:


平價粵菜:小粵樓
上海閔行有一家叫“小粵樓”的粵菜小館,主廚曾經(jīng)在廣州惠食佳做了二十多年主廚,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店面不大,價格便宜,口味很正。
田雞冬瓜湯,冬瓜燉得又嫩又彈,田雞入口即化,可謂極品。

蠔仔烙,比惠食佳的好吃,還比惠食佳的便宜。


豬肝,咬下去的時候你會驚訝于它的嫩,咬完你又會感嘆它的厚,整塊吃完,你還能嘗出豬肝的鮮,真的很棒。

除此之外,我們吃了銀魚仔、蠔仔烙、太爺雞、白斬雞、田雞湯、盤龍鱔、黃鱔啫啫、黃鱔飯、豬肝、紅豆沙、姜撞奶冰激凌等十幾個菜,一盤比一盤大而且真材實料,結(jié)果最后人均不到200塊錢。



好吃。
貴州菜:山石榴
我去過三次貴州旅游,每次都感嘆貴州真的好吃。也無怪乎風味人間團隊剛做完《風味原產(chǎn)地:貴陽》,馬上又上了一個節(jié)目《尋味貴陽》。
當然,好吃和正宗是兩碼事,每個人覺得的好吃也不太一樣。我自己就很喜歡南京西路那家山石榴。
凱里酸湯魚爽口嫩滑。

花溪牛肉粉又鮮又香。

各種小炒菜都很好吃:



但他們家最讓人驚艷的,是餐前贈送的酸蘿卜。
好吃。
甘肅菜:敦煌樓
中國這么多面條里,我最愛吃蘭州牛肉面。蘭州本地的白建強牛肉面我白吃不厭,而在上海,我最喜歡的那碗面在敦煌樓里。
中山北路這家敦煌樓本來是甘肅駐滬辦政府食堂,后來才對大眾開放。餐廳裝修很有上世紀的風味,這樣的背景,一般也意味著正宗與好吃。

七個人先點上七碗面,二細三碗、三細兩碗、蕎麥棱、韭葉、寬的各一碗。加上點辣子,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吸溜吸溜吃進肚子,又香又有勁道,好吃。

因為人多,不用吝嗇地只加小碗肉。肋條羊肉、手抓羊肉、清燉羔羊肉、一品牛肉、椒麻雞統(tǒng)統(tǒng)安排上。西北的做法,肉不加太多調(diào)料,能吃出牛羊肉的鮮美,是我的最愛。



配面吃肉,吃個痛快!
結(jié)束之后,再一人來一碗牛奶醪糟。奶和米酒的香氣讓人陶醉,各種干鮮果星星點點,色彩斑斕。吃起來蛋花柔軟, 滑嫩爽口,香甜略酸,真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最后這么多菜加起來,人均不到100塊。
本幫菜:文餐廳
本幫菜我就挺喜歡三家福的,分別是福1039、福1088和福1015,三家價格定位不同,但都在洋房里吃,環(huán)境、口味都把握得很好。
不過我想著重介紹一家叫文餐廳的店。
進賢路上的文餐廳是一家新晉小館,餐廳雖說主打本幫菜,但其實天南地北什么食材都用,什么口味都有,而且價格不貴。
【鵝肝黑松露煲仔飯】煲仔飯有鍋氣,些許鍋巴、臘腸、鵝肝在蛋液的幫助下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一口吃下去都滿足。
這是讓桌上的廣東人直呼好吃的煲仔飯。

【煎河鰻】河鰻肥厚,調(diào)味適當,吃下去滿滿膠質(zhì)感。

【薺菜豬頸肉香瓜子燒年糕】年糕上芡汁做得到位,薺菜的清香環(huán)繞在年糕周圍,做到極脆的豬頸肉點綴其間。是整體完成度很高的一道菜。

印象最深的是這個【貓山王榴蓮燉雞】,本以為是黑暗料理,吃起來卻不同凡響。雞湯里有整整三大塊貓山王果肉,榴蓮品質(zhì)不錯,燉完之后榴蓮香甜依舊,而且那種獨屬貓山王的香味還滲到了湯里。

總之是一家把各種味道融合得很好的一家店。而且價格不貴,基本上人均100出頭就能吃飽,200左右能吃到撐。
臺灣菜:光頭匠
鹽酥雞炸得又大又厚,咬下去特別香:

芋泥鴨方:

破布子午魚:

烏魚子:

其實就是做得很好的臺灣家常菜。老板很隨和,只要你能說出菜名而且他會做,他都會幫你去做。
特別溫馨的一家店。
湘菜:芷江飯店
喜歡【紅燜灘羊煲】,店家選用正宗寧夏灘羊,沒有任何腥膻味但卻用辣椒把羊肉的鮮味全引出來了,吃起來極嫩極鮮,無比好吃。
配著這鍋灘羊煲,我能吃三大碗飯。

他們家的炒菜也很棒。
尤其是【酸菜炒小鮮筍】,火候正好比例得當,吃起來辣脆爽口,特別帶感。還有【湖南本地辣椒炒肉】,肉片被炒出了辣椒的香味,特別下飯。另外【爆炒石雞】也好吃。



還有一道很有趣的菜叫【芷江血鴨】,就是把鮮活鴨子先用油炒香,煸出香味,再加啤酒燉爛,最后淋入鴨血,讓每一塊鴨肉上都沾上鮮鴨血,出鍋裝盤,
他們家的血鴨切得特別小塊,更為入味。放一小塊鴨肉入口細細咀嚼,絲絲血腥味和鮮味直傳舌根,越嚼越香。
這時只想要上二兩酒,一口血鴨一口酒,好不快活!

江西炒米粉:辣堂贛

海鮮火鍋:輝哥
倒也不是這家有多好吃,火鍋嘛就那樣。但外灘源那家輝哥里有一個黑珍珠套餐,性價比高慘了。
三個人去吃,人均四百塊看起來不便宜,但是你能吃到一斤多象拔蚌、整只東星斑、龍蝦、花膠雞、藍鮑魚,就連牛肉也都是M10以上的和牛...餐后還送一個燕窩做的甜品...



還能要求啥呢?
川渝火鍋
上海和重慶差距太大,所以我選不出。
不過有一點,即我在其他麻辣火鍋店,吃完都會肚子不舒服或者拉肚子,但只有三家我吃完肚子不難受。
一個是霸道老火鍋(這家你必須得要重辣,否則不好吃)

一個是外灘邊的小龍翻大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