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還沒老年癡呆,80后還沒有退休
鞍滅的文章以后就發(fā)布在付費頻道了,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關于老年癡呆,大家印象中大多是眉毛和頭發(fā)都花白了,一臉老年斑。
老年癡呆怎么跟90后扯得上關系呢,對吧。
還有退休大潮中退下來的大爺和大媽們,退休潮應該也跟80后扯不上關系吧。
按年齡算的話,最年長的90后,今年也才三十出頭吧,真是年輕啊,一轉眼鞍滅都五十五了。
現(xiàn)在的90后,談戀愛吧,晚了,賺錢創(chuàng)業(yè)吧,難了,花錢消費吧,沒了,結婚吧,沒對象。
和00后在一起,顯得太老了,和80后在一起,又顯得太嫩了。
這個事情為什么引起了鞍滅的關注呢,事情的起源,很早了,已經(jīng)很難說是哪一年,哪個媒體和報社,或者是電視臺了。
因為,太多了,全中國都是,比如下面這個。
作者的名字叫劉開生,大家記住他,這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這個劉開生到底是教授還是學者,不重要了,鞍滅甚至都不想去查。
他發(fā)表在《羊城晚報》上的文章,鞍滅只看了一小段,就想跑衛(wèi)生間去嘔吐了。
劉開生說,蒼蠅并非生來就喜歡逐臭,澳大利亞的人民非常講衛(wèi)生,把整個國家保養(yǎng)得到處都是鮮花和綠草,所以,澳大利亞的蒼蠅就被改變了。
變成了采花蜜的物種,還登上了澳大利亞的紙幣,甚至作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吉祥物在開幕式上放飛。
劉開生最后的總結是,環(huán)境,改變了蒼蠅的生活習性。
這篇文章鞍滅還是寫文章前看到的,不過在鞍滅讀書的時候,類似的文章簡直不要太多。在鞍滅的記憶中,從意林到青年文摘,再到讀者,天天年年都是這種文章。
因為鞍滅書包里有一張借書證,所以天天可以去圖書館借書,記得當年圖書館中最多的書就是讀者,還有知音,借的人也最多。
而且,在那個年代, 去圖書館借意林的,基本都是老師和公務員,似乎只有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才借這種書,讀者也差類似的情況。
沒想到二三十年過去了,讀高中的90后也擠在一起看意林,跟當年的鞍滅一樣。
鞍滅仔細查了一下這三個雜志。
都是鼎鼎大名,在國內發(fā)行量最高,最有人氣的雜志。尤其是意林,你看看它的主辦方是誰,有沒有嚇到你。
大家再來看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火遍了當年的整個中國,估計沒有哪個小伙伴,是沒有看過或聽說過的。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夏令營中的較量》,作者叫孫云曉。
對這篇文章的分析,網(wǎng)上太多了。
小伙伴們請看下圖。
那么,這個孫云曉是誰呢。
百度百科上的資料如下,說句實話,還不如鞍滅在百度百科上的一個小小改動,也是鞍滅唯一一次在百度百科上編輯,被萬千網(wǎng)友稱為民族英雄,甚至驚動了百度官方,這事按下不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諸如此類的頭銜可說是堆積如山。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請看鞍滅紅筆勾出來的地方——本詞條部分內容由孫云曉參與編輯。
又是研究員,又是學會,還是副會長,首席專家,副主任委員,特聘教授……
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中國現(xiàn)象了,鞍滅身上一個頭銜也沒有,光溜溜的。聯(lián)想到前幾天,上海智庫研究院的主持人,親自電話邀請又被鞍滅當面拒絕的事。
想來就想笑。
孫云曉的女兒,還有孫女,也終于走上了人生巔峰。
正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要說精辟,還得是咱們的老祖宗。
鞍滅也做過一百多種工作,經(jīng)常被上司罵,你不努力,拿什么跟別人比。
想想也對,確實不夠努力,沒有努力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是一出生就成了騾馬。
一字之差。
網(wǎng)友評論說, 還真是滿門忠烈啊,跟柳家一樣。
網(wǎng)友說,我上初中的時候,日本人刷盤子要刷七遍,這是思想品德課上教的,現(xiàn)在我還記著。
刀刺正中心臟,不靠醫(yī)生不靠手術,僅僅靠父愛兩個字就活了三天,什么澳大利亞的蒼蠅會采蜜都是渣渣,不值一提。
還有什么愛迪生的玻璃鏡,華盛頓的落櫻神斧。
說到華盛頓的落櫻神斧,鞍滅想起來了,記得就是讀書的時候從圖書館看到的,記憶猶新啊。
甚至00后都跑來評論了。
我00后都看過……
我是00后,我都在閱讀理解里做過好幾次日本盤子要刷七次的故事。
還有喝馬桶水。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聽著德國下水道,日本夏令營而長大的一輩人,甚至還很年輕呢。
一萬贊的回答說,我們看著這些言論長大的人,現(xiàn)在連老都沒老呢,怎么就開始篡改記憶啦。
90后就算是年紀最大的,也還沒有老年癡呆。
過分了啊,我們80后還活得好好的呢。
鞍滅是60后,也是中國最后一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