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資治通鑒:當你說錯話后,教你如何挽回
《資治通鑒》第一卷 周紀一
【材料】
《資治通鑒》周紀 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备ヂ?,智果別族于太史為輔氏。
【譯文】
當初,晉國的智宣子想以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他不如智宵。智瑤有超越他人的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美發(fā)高大是長處,精于騎射是長處,才藝雙全是長處,能寫善辯是長處,堅毅果敢是長處。雖然如此卻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做不仁不義的惡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滅亡。”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
【解析】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從此六卿一直把控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文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利用自己的地盤和武裝力量相互內(nèi)斗。后來有兩家(范、中行)被打散了,晉國已由六卿變?yōu)樗那鋱?zhí)政,國內(nèi)智、韓、趙、魏四大家族相互爭權奪利、國外吳越頻頻挑戰(zhàn)晉國霸權,智氏家族面臨內(nèi)憂外患。
智氏在晉國是勢力最大的家族,智宣子年事已高,眼見自己的家族在走下坡路,希望尋找一位年富力強的人來維系家族的發(fā)展。于是他打算選擇“五長過人”的次子智伯作為繼承人,但是智氏族人智果立馬出來反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結果依然沒能讓智宣子改變主意。那么智果在勸說中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哪??說錯話后,他又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1、立馬否定別人提出的意見
智宣子能成為智氏家族族長,應該是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無論在用人還是在做事上絕對高于常人。他提出想讓智瑤作為家族繼承人,事先肯定對這個兒子做了一番考察。我尊重族人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多多支持。不把大家當一回事我想讓誰當就讓誰當,沒有人可以否決我做的決定。
領導提出他的想法,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不是讓你來評價對錯的。可智果第一個站出來給予否定,“不如宵也?!边@樣一來讓領導很難下臺,智果發(fā)現(xiàn)自己說太過了后但又不想舔狗,于是委婉地說出智瑤的5個優(yōu)點。這種說話方式很容易讓對方產(chǎn)生排斥感,不利于接下來的溝通。
2、緩解矛盾,避免沖突發(fā)生
智果對領導提出的人選當即否定后,開始做言語上的緩沖,否則接下來不是一番激烈的辯論、上綱上線,就是唇槍舌戰(zhàn)、人身攻擊,甚至會演變成“全武行”??傊?,不論大小,如無必要,盡量不當面否定領導的意見,議論別人的缺點。為了彌補過失,智果就滔滔不絕先說出瑤身上的五個優(yōu)點和長處:“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然后稍微停頓一下,再輕描淡寫地指出他身上一個小小的缺點:“如是而甚不仁?!?/p>
為了突出后面的缺點,把長得帥,能歌善舞都稱作賢,說明這些都是表面現(xiàn)象,是他添加上去湊數(shù)的,也就是不太重要的小優(yōu)點。一般看來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瞬潘阗t,可見他是為了給后面不仁義這個缺點做鋪墊,因為這一個缺點才是真實存在而且致命的。它太過刺眼,也太要命,可能是一點就炸的火藥桶,這就需要有一些好東西陪襯、包裝、做緩沖。
作為未來的統(tǒng)治者、企業(yè)領導人,什么美發(fā)面白、高大威武、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都是外在的,被人謙讓的,這又不是演藝圈,直播選美,靠顏值吃飯、高富帥通殺。這是政治斗爭、商場好吧,是拼智商、情商、膽識、手段的戰(zhàn)場。如果你沒有仁德之心,就剩一肚子壞水,關鍵還那個啥的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上面所說的一切都統(tǒng)統(tǒng)為零。
3、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在充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斗爭中,人事即政治。
在政治上,態(tài)度不明確是大忌;態(tài)度明確了,也很危險,因為這里還有站隊的問題。如果錯了三種選擇:極力挽回局面、甘于認命、提前逃走避禍。魏征站錯了隊,一開始他極力挽回,可是無力回天,只能束手就擒,可是他遇到了宅心仁厚的唐太宗。唐太宗不計前嫌,很重視人才,魏征才有好的結局。
可這次智果站在智宵這邊,明確地說出了他對智伯的反對意見,雖然在言語上已經(jīng)很委婉了。但是,不管他再怎么“輕描淡寫”,反對就是反對。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話一旦說出口就難以收回來了。所以無論智伯是否上臺,他跟智伯之間算是結下了梁子。
4、兩者都差勁,選擇能力強的
? 智宣子聽了智果對智伯的評價后,他沒有提出反駁意見,也沒有認可智果。智宣子沒有聽從他人的意見是可以理解的。繼承人這個問題是事關家族存亡,不可輕易聽信他人評論,再說如果輕易被別人說服蠱惑,那么沒有主見這個弱點就徹底暴露了。此外智果雖然列舉智伯諸多優(yōu)點和缺點,但也沒有說出智宵有哪些過人之處,可見智宵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
?作為嫡長子的智宵,根據(jù)古代宗法等級制度,本應該是家族繼承人的首選。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智宣子敢于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選擇老二作為繼承人,可見他想要的是一個能力大于德行的人。當時的國際局勢極不穩(wěn)定,兩個兒子各有優(yōu)缺點,在家族處于下坡路時,選擇霸道兇狠敢作敢當?shù)娜水旑I導,帶領大家開疆拓土才是首選。與其讓平庸文弱之人帶著大家溫水煮青蛙,還不如放手一搏。
5、得不到認可時,選擇離開組織
智果早看透了智伯的本性和未來潛在的危險?,F(xiàn)在自己的建議又被領導給予否決、木已成舟,他知道,現(xiàn)在已陷于兩難的境地:要么被智伯報復整死,要么跟著智伯一塊被別人搞死,這樣下去遲早是兩死的結局。為了解開這個死局,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事情還沒有往壞的方面發(fā)展時,盡早脫離危險,越快越好。于是他未雨綢繆,趁智伯還沒來得及動手之前,趕緊找公證人,光明正大,改換門庭逃之夭夭。
后來果真如智果所料,智氏在智伯的帶領下全族被趙韓魏三家聯(lián)合消滅,智果因為改名換姓,躲過一劫滅門劫難。
【啟發(fā)】
1、當領導想聽聽你的看法時,不要立即否定他提出的人選。
一般情況下,領導之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主要還是信任你,希望你想得跟他想的一樣。如果他提出的人,你不假思索地給予否定還把自己心中合適的人或事說出來,這樣會給領導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同時還對你產(chǎn)生排斥感,那么會給后面的游說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比如觸龍說趙太后,一開始趙太后對讓自己的兒子去當人質這件事很反感,觸龍就先認同她的看法,然后把趙太后繞進去,最后輕松說服了趙太后。
2、不要輕易在他人背后說別人壞話。
世上智者極少,更多的人是只喜歡聽別人贊揚,夸獎自己的話,聽不得半點不利于自己的言語,否則就暴跳如雷。事關重大人事決定或商業(yè)合作問題時,更不能輕易否定一個人,贊揚另外一個人。否則就會無緣無故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比如三國時期劉備在選擇劉封作為繼承人時,作為外人的關羽立馬站出來反對,這樣就給后面埋下了隱患,導致他在敗走麥城后,無人及時救援,生死國滅。
3、說錯話、辦錯事后,要當機立斷不可心存幻想。
?當自己感覺所作所為已經(jīng)木已成舟,前景很不妙、局勢無法婉轉時,就要當機立斷,自行突圍,騎驢找馬,不可心存僥幸,否則當事態(tài)嚴重了才突圍,那時已經(jīng)晚了。
?我們今天很多人,在碰到類似的局面時,明明已經(jīng)知道自己處于四面楚歌、風聲鶴唳的境地,卻依然在猶猶豫豫、糾結去留的問題。他還在貪戀手里辛辛苦苦掙出來的位置和權利,期盼著領導良心發(fā)現(xiàn)、愛人回心轉意、矛盾轉移,希望最后能柳暗花明,否極泰來??勺罱K,等來的結果大都是,唉。
? 話說錯不可怕,站錯隊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出現(xiàn)明顯的生存危機時,還一直心存僥幸。最后說一句,我們是人不是神,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免不得了做錯事情說錯話,當事態(tài)嚴重無非挽回時,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當機立斷,不可心存幻想,否則后悔莫及。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