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果實結(jié)在樹上如同葡萄,知道它叫什么嗎?其實你經(jīng)常吃到
如果在野外看到下圖中的這種植物果實,您知道它是什么嗎?


這種看上去像是一串串葡萄般的果實的植物,認識它的朋友恐怕不多,實際上它就是我們經(jīng)常吃的開心果,這種粉紅色的果子里面就包含著我們常吃的開心果,開心果果仁就是它的種子,這種綠色和淺紅的外皮就是它的果皮,剝開果皮就是里面的開心果了,當(dāng)然,它需要長熟之后經(jīng)過處理才能吃。

開心果味道吃起來非常好,有一種特有的香味,營養(yǎng)也很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謂是老少皆宜,人人愛吃,不過開心果的價格也不菲,這些年來每斤價格一直維持在30~70元之間,那么既然開心果價格這么貴,為什么農(nóng)民朋友們不大量種植這種果樹獲取收益呢?

開心果樹原產(chǎn)于西亞地區(qū),原名并非叫開心果樹,而是叫阿月渾子樹或胡榛子樹,開心果真名在早期實際上也是叫阿月渾子或者胡榛子,這種樹是一種落葉小喬木,屬于漆樹科黃連木屬,這種植物比較耐旱,貧瘠的土地里也能成長,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區(qū)可以很好地生長,降水量200毫米左右的地區(qū)20天左右澆一次水就行,而且很耐鹽堿,很適合種植在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qū)。如今在我國的新疆、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也都有種植,不然的話,我國開心果價格恐怕要翻上幾倍了。

開心果的價格雖然不錯,但是農(nóng)民朋友們卻并不樂意種植它,因為這種植物從開始生長到開花結(jié)果的時間比較慢,通常最少需要6年之久,而且產(chǎn)量比較低,20年的時候才會進入豐果期,這樣長的時間會讓有意種植者望而卻步。

不過有一種技術(shù)幫了大忙,那就是嫁接技術(shù)了,將已經(jīng)結(jié)果的開心果數(shù)字,巧妙地嫁接到其他生長旺盛的樹木上,最好是與之同科的黃連木或清香木樹上,最好是已經(jīng)長得很大的樹木,這樣第2年或者第3年就能很好地掛果了,我國大多數(shù)地方開心果樹種植都是采用的這種方法。

開心果樹的種植在我國其實從唐代就開始了,是由波斯(伊朗)引入的,至少有1300年的歷史,近20年來在我國的種植面積也大為增加,開心果仁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素,具有低脂肪、高纖維的特點,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堅果市場上十分暢銷的食品,近年來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堅果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