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750.12 -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標》標準菌株特性研

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標》標準菌株特性研究
GB/T 5750.12 -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標》已于近日發(fā)布,將于10月1日實施。與之前版本相比,新增腸球菌和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2個檢測指標、3種檢測方法,增加了菌落總數(shù)酶底物方法,同時對新增方法強化了培養(yǎng)基檢驗和陽性/陰性對照要求,腸球菌和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檢測指標增加4株標準菌株。CICC對標準中規(guī)定的陽性及陰性標準菌株進行了關鍵生化特性驗證,并開發(fā)定量工作菌株和標準樣品產(chǎn)品,滿足檢測實驗室的新方法驗證和質(zhì)量控制需求。
標準菌株/標準樣品推薦列表

標準菌株典型特性
一、菌落總數(shù)酶底物法
1.?復合酶底物培養(yǎng)基36±1 ℃下培養(yǎng)48 h

在366 nm紫外燈照射下呈現(xiàn)藍色熒光。
二、腸球菌(多管發(fā)酵法)
1. 腸球菌肉湯于35 ℃±2 ℃培養(yǎng)24 h

左:呈現(xiàn)明顯黑色沉淀;
右:未生長,無明顯黑色沉淀。
2. 腸球菌瓊脂平板于35 ℃±2 ℃培養(yǎng)24 h

左:菌落棕黑色且有棕黑色菌環(huán);
右:未生長。
3. BHIB肉湯于35 ℃±0.5 ℃培養(yǎng)24 h

左:肉湯渾濁,生長良好;
右:肉湯渾濁,生長良好。
4. BHIA瓊脂平板于35 ℃±0.5 ℃培養(yǎng)48 h

左:菌落淺黃色,圓形;
右:菌落黃色,圓形。
5. BEA瓊脂平板于35 ℃±0.5 ℃培養(yǎng)48 h

左:分解培養(yǎng)基中的七葉苷,形成棕色沉淀;
右:分解培養(yǎng)基中的七葉苷,形成棕色沉淀。
6. 6.5%氯化鈉BHIB肉湯于35 ℃±0.5 ℃培養(yǎng)48 h

左:渾濁,生長良好;
右:不生長。
7. BHIB肉湯于45 ℃±0.5 ℃培養(yǎng)48 h

8.染色鏡檢
左:菌體橢球狀,單個、成對或呈短鏈狀排列,革蘭氏陽性;
右:菌體短桿狀,單個或成對排列,革蘭氏陰性。

三、腸球菌(濾膜法)
1. CATC瓊脂平板于35 ℃±2 ℃培養(yǎng)48 h

左:生長良好,菌落紅色;
右:不生長。
四、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濾膜法)
1. SPS平板于36 ℃±1 ℃ 厭氧培養(yǎng)24 h

2. 染色鏡檢

左:菌體桿狀,單個、成對或呈短鏈狀排列,革蘭氏陽性;
右:菌體桿狀,單個或成對排列,革蘭氏陽性。
3. 含鐵牛乳培養(yǎng)基于46 ℃±1 ℃水浴培養(yǎng)2 h

左:爆裂發(fā)酵,陽性;
右:未發(fā)酵,陰性。
4. 緩沖動力-硝酸鹽培養(yǎng)基于36 ℃±1 ℃厭氧培養(yǎng)24 h

左:沿穿刺線生長,動力陰性;能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陽性;
右:沿穿刺線生長,動力陰性;加鋅粉顏色變紅,不能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陰性。
5. 卵黃瓊脂平板于36 ℃±1 ℃厭氧培養(yǎng)24 h

左:接種點底部及周圍形成乳白色的渾濁帶,陽性;
右:無白色渾濁帶,陰性。
質(zhì)量控制
新標準對菌落總數(shù)酶底物法、腸球菌和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新增檢測方法要求采用標準樣品或一定濃度的菌懸液進行質(zhì)量控制。其中:
菌落總數(shù)酶底物法
可選用有證菌落總數(shù)質(zhì)控標樣進行陽性對照和培養(yǎng)基檢驗。
腸球菌多管發(fā)酵法
培養(yǎng)基檢驗要求陽性菌株制成濃度為10 CFU/mL~100 CFU/mL,陰性菌株制成濃度為1000 CFU/mL~5 000 CFU/mL。
對照試驗要求陽性菌株和陰性菌株制成濃度為100 CFU/100 mL~1 000 CFU/100 mL的菌懸液。
腸球菌濾膜法
培養(yǎng)基檢驗及對照試驗均要求將陽性菌株和陰性菌株制成濃度為10 CFU/100 mL~100 CFU/100 mL的菌懸液。
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濾膜法
培養(yǎng)基檢驗及對照試驗均要求將陽性菌株和陰性菌株制成濃度為5 CFU/100 mL~100 CFU/100 mL的菌懸液。
為簡化實驗室菌懸液制備流程,CICC提供定量標準菌株產(chǎn)品。同時,建議實驗室使用質(zhì)控樣品進行新方法驗證。相關產(chǎn)品目錄見表2。

更多檢測項目推薦產(chǎn)品見表3。

附件:http://www.china-cicc.org/upload/file/20230412/1e3b4495f82144adb284b67ad79f7e9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