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jié):古代兒童有什么娛樂——來看許阿瞿小朋友

六月是屬于孩子們的歡樂月份,不管你多大年紀(jì),都希望能夠有一份童心,共度這快樂的月份。
當(dāng)今的孩子們有很多娛樂方式,那么古代的小朋友是怎么娛樂的呢?今天,我們來看許阿瞿小朋友生命中最快樂的一天。
許阿瞿生活在兩千年前的漢朝,家境殷實(shí)的他,本應(yīng)無憂無慮的長大成人。但不幸病魔纏身,五歲之時(shí)夭折辭世。父母十分痛惜,專門請人為阿瞿撰寫墓志銘,并在墓室畫像石上刻畫了阿瞿生前娛樂的場景。

這塊畫像石塵封多年之后,終于在1973年出土于河南南陽,為我們再現(xiàn)了漢代兒童的娛樂方式。
那么,讓我們來仔細(xì)看看當(dāng)時(shí)的歡樂場景。
這塊畫像石共分上下兩層,每層有若干人物,他們動作姿態(tài)各有不同。
位于上層最左邊,坐于席榻之上的便是畫面的主角——許阿瞿,他身后的侍立者手持便面為他扇風(fēng)。便面是漢代盛行的一種扇子,形似菜刀。許阿瞿衣冠整齊坐于榻上,開心地觀看人們的表演。

許阿瞿右邊三人所玩弄的是漢代最為盛行的玩具,逗阿瞿開心,是什么玩具呢?我們先留一個(gè)懸念,最后再說。先看畫面下半部分的百戲表演。
漢代盛行百戲,所謂百戲,是對民間各種表演藝術(shù)的泛稱?!稘h文帝篡要》載:“百戲起于秦漢曼衍之戲,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尋橦等也?!蓖痰丁⒙幕鸩槐亟忉?,高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走鋼絲,尋橦便是爬桿兒。
這樣看來,漢代的百戲主要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雜技。實(shí)際上,百戲遠(yuǎn)不止于此,甚至還包括來自西域的“幻術(shù)”,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魔術(shù)。
還回到畫面中。下層左邊第一人手持圓鼓,擊打節(jié)奏,與畫面最右側(cè)兩人應(yīng)該都是演奏音樂的樂師。另外兩人分別演奏的是琴箏和排簫。其中,琴箏的形象比較清晰,排簫形狀并不是很清晰。但我們可以大致看出排簫的輪廓。
排簫又被稱作“籟”,《莊子》說:“人籟則比竹是也?!币馑季褪牵[是用竹子并排編在一起的。由于并列的竹子有長有短,因此“籟”又被稱作“參差”。
三名樂師中間的便是百戲表演。

第一位表演的是飛劍跳丸,類似于我們今天看到的小丑拋接球,不同的是畫面中的表演者拋接的東西既有小球,也有長劍。
第二位表演的是踏盤鼓舞。畫面中美人手揮長袖,地面上放著倒扣的碗碟和小鼓,可以想象美人縱身在盤鼓之間飛躍。
如果說,下層畫面中的表演,娛樂的不僅僅是兒童,那么上層中的人物則專為逗樂許阿瞿而設(shè),因?yàn)樗麄兯媾恼钱?dāng)時(shí)兒童最喜歡的玩具——木鳥和鳩車。
畫面中,第一個(gè)人玩弄正是木鳥,將木鳥立于手臂之上。而后邊兩人一人手牽鳩車,一人揮鞭驅(qū)趕鳩車。
鳩車是什么?
宋·王黼等《博古圖》說:“漢鳩車、六朝鳩車,二器狀鳲鳩形,置兩輪間,輪行則鳩從之……為兒童戲?!?/p>
晉張華《博物志》又說:“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p>
足見鳩車在漢魏六朝十分盛行,已經(jīng)成為形容兒童年齡的專有詞匯。
目前全國出土的青銅鳩車并不在少數(shù)。

這是二輪鳩車。

這是三輪鳩車,在尾羽下方增加一個(gè)小輪,鳩車更加平衡穩(wěn)定。

無論哪種鳩車,前方都有一個(gè)突出圓環(huán),目的當(dāng)然是為了穿繩牽引,其使用方式完全與許阿瞿畫像石中所繪相同。

五歲的許阿瞿,正當(dāng)鳩車之戲,卻不幸夭折,疼愛他的父母為他墓室設(shè)置的畫像石卻為我們提供了認(rèn)識漢代兒童娛樂的直觀材料。同時(shí),我們也可以看到阿瞿父母對孩子的憐愛,他們一定清楚記得阿瞿當(dāng)時(shí)開心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