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他人即地獄”的批判
大家好,我想通過這期視頻來講講我對于薩特“他人即地獄”的批判與發(fā)展。
在批判之前,請允許我先簡單介紹下“他人即地獄”的基本理念。
“他人即地獄”出自薩特的一個劇本《禁閉》,指的是三個被囚禁起來的鬼魂在等待下地獄的過程中互相欺騙和折磨,以至于他們都不禁高呼“他人即地獄”。薩特認為,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充滿了爭奪支配性地位的斗爭,例如老師對自己的管控、父母的嘮叨,以至于個體在他人的注視下被客體化。他提醒我們,太過于在意他的評價與言語,他人就是地獄。
就我的觀點而言,我部分肯定“他人即地獄”。正是因為“他人即地獄”,所以才顯得人生本質上就是一場孤獨的游戲。雖然一個人出生確實是有爸爸媽媽的幫助,正因為有他們的保護,我們才可以茁壯成長,但走路,學說話等等這些,難道不是靠我們個人修行嘛,這不正是孤獨游戲?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個孤兒,他們的成長基本上就全靠自己了,這就是一場孤獨游戲!我們的各種挑戰(zhàn),比如中考,高考,找工作這些不正是靠自己,不正是孤獨游戲的體現(xiàn)?雖然人生道路上真的需要各種各樣的人的幫助,但是人生本質上就是一場孤獨游戲。
與此同時,我認為“他人即地獄”說得太過于絕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僅包含了爭奪支配性地位的斗爭,還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薩特只看到了人之間之間斗爭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人與人之間合作的一面。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斗爭是絕對孤獨的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相對孤獨的體現(xiàn)。為何人際關系本質上就是相對孤獨與絕對孤獨的統(tǒng)一呢?假如你有很多朋友,如果和你最親的朋友跟你鬧別扭,甚至絕交,你會感到很痛苦,那么就是相對孤獨的體現(xiàn)了。絕對孤獨即“宇宙性死亡”,即所有動植物、微生物都排斥你,這個在理論上成立,實踐上卻很難成立。所以,人際關系用數(shù)學表示就是處于大于等于相對孤獨,小于絕對孤獨的數(shù)學區(qū)間內。我們總是孤獨之中,我們所謂的擺脫孤獨的方式只是相對緩解罷了,并不能徹底擺脫孤獨。
既然如此,人際關系究竟存不存在相對合作與絕對合作呢?根據(jù)大于等于相對孤獨,小于絕對孤獨的數(shù)學區(qū)間,我們可以得知,相對合作是存在的,絕對合作是不存在的。請允許我慢慢解釋。人際交往的本質是價值互換。如果你有價值,那么,合作是存在的。如果你沒有價值,那么,合作是不存在的。價值的有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你在這個時間段,你是有價值的,但是在那個時間段,你是沒有價值的;你在這個人的眼中,你是有價值的,但是在那個人的眼中,你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相對合作是存在的,因為它屬于大于等于相對孤獨,小于絕對孤獨的數(shù)學區(qū)間里;絕對合作是不存在的,因為它不屬于大于等于相對孤獨,小于絕對孤獨的數(shù)學區(qū)間里。“沒有絕對的敵人,也沒有絕對的朋友”這句話就是對相對合作與絕對合作的存在與否的最好的解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情侶間的分分離離,父子間的相處就證明了相對合作是存在的,絕對合作是不存在的。
以上就是我對“他人即地獄”的批判與發(fā)展,上面所說的內容可以看作是我的哲學觀點的表達,我稱之為九夢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通過九夢存在主義哲學思想,我們可以獲得怎樣的方法論呢?就我而言,我們應該要妥善看待并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遇到對你好的人,要感激,因為他使你這場名為人生的孤獨的游戲顯得不那么孤獨;對你壞的人,則謹記這句話,因為人生是孤獨的,人家沒有義務對你好,畢竟我們都是以第一視角來玩這場游戲。在群體中,堅持自我,發(fā)掘自我,與群體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盲目隨大流。人的存在貴在他的獨特性。本期視頻到此結束,歡迎大家在彈幕或者評論區(qū)給我留言,以及點贊加關注。激起你思想的火花,促進你思想的進步,咱們有緣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