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使用長輸出線時的傳導 EMI(中)

簡介
本文為分析并改善長線負載下過高傳導EMI問題系列文章之中篇。上篇回顧了共模 (CM) EMI 模型,并考慮了電場耦合和磁場耦合的影響;中篇將利用一系列公式來探討傳輸線對輸出長線對地阻抗的影響;下篇將總結三種 EMI 降噪方法,同時分析和預測諧振峰值 。
輸出長線對地阻抗
如果輸出線較長,在傳導的高頻頻段,我們需要考慮它的傳輸線效應。電力電子工程師朋友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很少會用到這部分的內容,因此首先介紹一下相關的概念。
當電路尺寸與要考察的頻率對應的波長相近時,電路的相關參數(shù),如電壓、電流、阻抗等,會由集中參數(shù)變?yōu)榉植紖?shù)。
對于傳輸線的每一小段,如圖 1所示,我們可以考察它的單位電感、電阻、電容以及電導。

傳輸線上的電流和電壓分布可以用公式(1)來計算:

其中Z0為傳輸線的特征阻抗,γ為傳輸常數(shù)。當傳輸線上的損耗(如圖1中的R和G)可以忽略不計時,Z0可以用公式(2)來估算:

而γ可以用公式(3)來計算:

圖2顯示出輸出線所具有的幾何形狀,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利用電磁場理論來求得參數(shù)。

如若忽略損耗,則可以使用公式 (4) 估算電容:

其中d代表傳輸線與參考地之間的距離,r為傳輸線的半徑,ε為介質的介電常數(shù)。系統(tǒng)電感可以用公式 (5) 計算:

其中μ為介質的磁導率。這里因為是共模噪聲,所以輸出的兩條線近似合并為同一導體考慮。
由于我們的輸出線的末端與參考地之間沒有連接,可以認為是近似開路(末端電流為0),我們可以將(2)-(5)代入到(1),得到最終輸出線上的電流與電壓表達式。因此,可以得到,對于長度為l的輸出線,它的阻抗(ZOC)可以用(6)表示:
繼續(xù)閱讀 >>>請復制下方鏈接進入MPS官網(wǎng)查看:
https://www.monolithicpower.cn/202210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