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L樂評」華晨宇《希忘Hope》

作者:魚子醬
微信公眾號:PostModernLens
華晨宇從自我經(jīng)歷中汲取靈感,將自己對社會的細致觀察及深度思考,通過特別、有創(chuàng)意的編排,描畫出一條自我探索之路。
評分:9.0/10.0

2020年的《新世界》是華晨宇的一次自我突破,將視野放到宏大的主題上,討論“向善”、“大愛”和“世界”。他貢獻了許多音樂上的創(chuàng)新點,描繪生物美、自然美、世界美,還將自己的痛苦經(jīng)歷轉(zhuǎn)化成對抑郁癥患者的關(guān)愛,頗有關(guān)懷天下的龐大灑脫之情。
但華晨宇的魅力不止于此,他還有高度自我反思的能力——他的自我認知尤其清晰。2023年的《希忘》則是他的一次成功的自我探索。他著眼于人們(尤其是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捕捉一個又一個美好或傷心的小瞬間,將自己的過往經(jīng)歷和思考無私地展現(xiàn)、分享給聽眾。他的音樂元素是靈活的,有所改變:他不再以有力的標志性說唱來營造“燥”或是“炸”的氛圍,而僅僅用他的聲音、和聲,和一些出乎意料的音樂瞬間來感染觀眾。
當專輯名稱和封面首次公布時,大家都在疑惑:為什么希望的“望”字被更改為了“忘”字?專輯要表達什么概念?而一開始尚未上線的四首歌曲更是拉緊了驚喜發(fā)條。原有的六首歌曲(除去《小鎮(zhèn)里的花(民樂版)》)表達的主題總體來說相對淺顯和生活化,但最后一首歌的名稱《虛幻與現(xiàn)實》則顯得與它們格格不入。由此又會引起“專輯割裂感會不會太強?”“歌曲的主題思想會不會不夠集中?”諸如此類的疑問。但一個月后,歌曲全部上線的那一天,概念逐漸浮出,一切答案終將揭曉:專輯中,我們能聽到華晨宇掙扎、思考,再最終到釋然的過程——這張專輯的由來必然來之不易,刻骨銘心。

讓我們先從前三首歌講起?!讹w行模式》由簡單、輕松,且愉快的節(jié)奏旋律和極度生活化的歌詞/生活場景構(gòu)成,以貼近年輕人生活的形式抓住他們的耳朵?!捌吖冒艘?,嘮叨不停?/?哪有,不煩,您說”還原了家人親戚問好或者讓你去做事的場景,而你內(nèi)心嫌煩,嘴上卻說著不是;“半生通勤,存款積蓄,化整為零?/?這月蹦迪沒我?/?加班到白頭,躺平遙遙無期”刻畫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的苦逼生活:每天辛勤勞動,在倍感壓力的環(huán)境下勉強在內(nèi)卷的社會里生存,甚至沒有時間娛樂放松自己;“交際風雨驟,濃睡不消啤酒?/?職場失意,酒場孤僻,三天兩夜,熬鷹追劇”,人際關(guān)系和職場環(huán)境再次給人增添壓力,只得過著借酒消愁,靠著熬夜追劇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娛樂。這樣的生活化場景真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而華晨宇作為一個截然不同的藝人身份,也能針對社會中大多數(shù)“不在場者”的生活進行刻畫,可見其自上一張專輯流傳下來的“大愛觀”?!缎℃?zhèn)里的花》則是以山歌似美麗的歌詞和中國風的編排,紀念華晨宇他那過世的母親。華晨宇在分享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提到,他的母親在十年前學念佛經(jīng),因而華晨宇決定以“修行”的場景來作為歌詞內(nèi)容主線;他小時候的一位女同學曾說過他的母親很“美麗”,而華晨宇將這句話記下,記到了現(xiàn)在,并通過富含中國風元素的歌詞和音樂演繹方式,用極為豐富的民樂烘托出磅礴寬曠之氛圍,來展現(xiàn)他心中對“美”的定義:“艷麗又嬌媚”、高尚而鼓舞人心、“總也尋不得”。“那場火燒出不壞的,那尊是我?/?花,就在火海里燦爛開著”,這是一種孤僻的美,是一種堅韌的美,是母親在華晨宇心目中最獨特的美。從對“美”沒有任何認知,到現(xiàn)在對“美”的獨到見解,這更是華晨宇成長的體現(xiàn)。在《黑白藝術(shù)家》中,華晨宇則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以極其嘲諷的聲音處理和歌詞向黑粉們示威。他的聲音是可塑的,是靈活的,能夠駕馭眾多曲風。而即使是在這單獨一首歌中,我們也能聽出他幾次唱“嘶吼”時所作出的微小變動;在結(jié)尾時,更是以極其刺耳的聲音,對黑粉們唾而棄之。“泥土里的螞蟻,哪能搞懂天邊的海鷗”一句將黑粉喻為“螞蟻”,頗有一番井底之蛙的典故感。
類似于《新世界》中的“火星三部曲”,《希忘》中有“治愈三部曲”?!逗孟胛一貋戆 肥恰逗孟霅圻@個世界啊》的姊妹篇。“向前看”,這是華晨宇幾經(jīng)掙扎之后的答案。他曾抑郁過,所以寫《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來救自己。現(xiàn)在,他重新回看曾經(jīng)的自己,寫下《好想我回來啊》。熟悉的倒放音效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的互文,讓這首歌親切無比,也讓人心碎無比,但無處不感受到溫暖?!痘鋾r相遇》延續(xù)了《好想我回來啊》中的溫暖之情。“靠近你,傾聽你,相信你還沒有放棄?/?陪伴你,擁抱你,給予你努力的意義”。曾有多少人在你沒落時,將你從深潭中救起?時刻懷感激,時刻要陪伴,更不能因為挫折而放棄自己。極具層次和彈性的旋律來來往往,為后半段充滿力量感的合唱鋪墊。這是整張專輯最溫暖的時刻?!皩⒂幸惶炷銜鲆娒篮玫囊磺?,值得珍惜無數(shù)擦肩無數(shù)相見,花開與花落”。不同于傳統(tǒng)概念中的“花開時相遇”,華晨宇想告訴我們,“將有一天你會擁有美好的生活,感謝在那每一次跌倒了以后,又重新來過”,我們不必拘泥于道路上的小絆石,努力過后終有回報,而這份回報就讓朋友們一起祝賀慶祝吧。對,或是曾經(jīng)幫助過你的那些,亦或是你生活中最愛的人。《走,一起去看日出吧》是整張專輯立意最淺之時,但這依舊是前兩首“治愈”曲目的一種釋懷。“把煩惱都甩掉吧?/?我們的世界一直會很美好?/?其他‘不重要’”,當惆悵之意已經(jīng)過去,怎么能不生出一種驕傲之感?即使焦慮如舊,又何必將自己埋沒于焦灼之中呢?它有著最童話、最開心、最俏皮、最可愛的旋律,而這份快樂感就是人們在辛勞工作后最需要的。用著與《花落時相遇》相似的高音漸出的技巧,光明的太陽升起,專輯由此迎來最喜悅之時。

隨著太陽東出,來自“火星的孩子們”再次在《向陽而生》中獻聲。孩子們是最單純、最無憂的群體,而華晨宇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在上一張專輯的《與火星的孩子對話》中,你也能聽到類似的概念)將火星的孩子們作為他的引導(dǎo)者。他們的聲音領(lǐng)銜開頭,指導(dǎo)著華晨宇唱下一字、一詞、一句,帶領(lǐng)著他一步一步解開心結(jié),終得“向陽而生”?!熬妥寽嘏?qū)散迷霧”,溫暖是悲痛的一把鑰匙,華晨宇很好地詮釋了希望、溫暖和太陽之間的關(guān)系?!拔铱吹骄眠`的晴朗啊,又在黎明醒來,萬億愛中生長”,這是華晨宇在孩子們的引導(dǎo)下得出的答案,做出的行動?!爱斘覀兤幢M全力追逐過那一顆太陽?/?終閃耀”,當我們心懷希望和樂觀,追隨過心中的目標,終有回報——這是藏在我們自己心中的珍貴回憶和磨練,任何人都不可動搖?!饵c燃銀河盡頭的篝火》充分展現(xiàn)了華晨宇的天馬行空。此時,他已成為火星的孩子們的一員,在“無比宏大的星系”中歌舞,“沉迷洪荒的美麗”。
釋懷和愉快已到達最高峰,已至幻想之中。如倒敘般,華晨宇開始講述他的心碎旅程,即將為專輯概念畫上句號。雨天,鋼琴,人,貓——這就是《當全世界忘了我》的全部,共同營造出專輯里華晨宇最悲傷的時刻。如此簡單的編排,卻講出了真摯無比的心里話?!凹偃缈梢宰屖澜绯聊?,別吵醒我的夢”,“夢”就是高光時刻,當所有人都閉嘴,不向他指指點點,有什么做不得、做不成的呢?“假如可以讓音樂停下來,傾聽我”,從另一角度思考,如果讓高光時刻結(jié)束,讓自己失去光鮮亮麗,真的會有人來認真傾聽他的苦楚嗎?這是一種矛盾的荒誕感,給華晨宇帶來的壓迫感。“假如那追光追趕著我,能否請它真正地照亮我”,奮斗路上,真的都是幫助著他的人嗎?也許其中藏有不少用他的才華來利用他的人,讓他痛苦無比。“假如那煙火燃盡后隕落,別在散落間劃傷我”,等到自己被人詆毀攻擊或是好朋友被攻擊牽連到自己,他祈求不被傷害,不生焦慮。幫助時不幫助,攻擊時卻起哄,這是那些非真誠之人的真實寫照。”假如舞臺上剩一個我聲嘶力竭,臺下孤獨滿座?/?假如人群散去后太落寞,能不能給我一面鏡子,讓我陪我“,生動刻畫了華晨宇心中若隱若現(xiàn)的孤獨感。這些假設(shè)句你問我答,卻無一能達到華晨宇心中那一最滿意的結(jié)果。成功的路上,他將落寞記錄下來。寫進歌中?!八锌鞓窊肀液蟊诚蛭?/?那束光拉長我的影子逃離我”,夢想的這份堅持和堅守真的是在幫助自己嗎?華晨宇也會產(chǎn)生自我懷疑,從而進入一個怪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終卻不如“讓自己褪去光澤,讓世界遺忘自己”來得痛快,但這時自己將失去所有:“讓這世界就此忘了我曾存在過,請別想要再拯救我?/?散場之后,我也會忘了我”。

在專輯正式發(fā)行前,誰能想象出《虛幻與現(xiàn)實》聽起來是什么樣?這的的確確是華晨宇留給聽眾的巨大驚喜。專輯的結(jié)尾曲《虛幻與現(xiàn)實》是他出道以來的最好作品之一,不僅是他對自我經(jīng)歷的終極闡述和救贖,更是對當今社會的深度剖析。放眼一兩年前,華晨宇備受風波和爭議:他與張碧晨未婚先孕,甚至差點被列上“劣跡藝人”名單。這件事無疑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和焦慮,而華晨宇利用這一事件深度自我剖析并思考這一事件背后的本質(zhì),大膽展開了對“虛幻與現(xiàn)實”這一極為寬廣的主題的討論。在歌曲中,我們時時能聽到華晨宇的人聲背后有類似歌劇般完美的聲音,這象征了“虛幻”;而華晨宇自己的聲音則是“現(xiàn)實”。
“希望是虛幻的,希忘是現(xiàn)實的?!?/span>
在歌曲的一開始,“虛幻”和“現(xiàn)實”頻繁交替,為后來的單獨歌劇聲作鋪墊。華晨宇再次提及“稚童”,一個單純天真的形象,預(yù)示著他自己想要成為的對象——換句話說,誰不想逃出緊緊壓迫自己的社會呢?“在粉墨自我的時空,赤裸才更莊重?/?但世界一派從容,濃妝艷抹是天生”,“粉墨自我”則是包裝、打扮自己的意思,而讓自己保持純真天然應(yīng)是更高尚和令人接受的做法;但當下真正的社會里,打扮自我已成為常態(tài),或者說在某些情況下已變?yōu)橐粋€必須手段,無數(shù)的人需要變成披著羊皮的狼,爭奪各種資源和機會,以本身不正義的手段豐富自己的人生。”高尚,到卑劣地偽裝,再坦然地接受,多少人曾幻想被拯救“。本身高尚純真,經(jīng)過了包裝,多少人進入了后悔的狀態(tài),最終卻還是坦然接受?包裝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完美的手段——這實際上是個痛苦的過程:你需要瘋狂地改變自己,讓自己活成那個不想成為的人,甚至進入抑郁的狀態(tài)(相同的主題也在Beyonce的《Pretty Hurts》被討論過),亟需尋求幫助幫自己渡過難關(guān),卻發(fā)現(xiàn)程度已深無法改變?!隘傞L,在華麗的夢鄉(xiāng)?/?但無眠的時候,徒留一個空洞在胸口”,“夢“像是整張專輯的線索之一,被反復(fù)提及,在這里依舊指高光時刻;”無眠“則是華晨宇焦慮輾轉(zhuǎn)的時候;從心理方面說,”空洞“可以引申為”人生真實體驗的匱乏“,或是”一種被包裝后而產(chǎn)生的愧疚感“;包裝下的高光時刻過后,人可能會開始思考自己做的這一切為的是什么:是工作,是一個完美的人生?實則可能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收獲,留下的只是一絲愧疚或是真實經(jīng)歷的匱乏感。華晨宇也是如此,受到公司和一些粉絲的包裝,成為了一個極為正派的角色,以至于一點污漬或瑕疵都能將他打下神壇,造成了嚴重的心理焦慮;這樣來看,包裝自己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華晨宇真實反映了這個社會現(xiàn)象及其帶來的負面后果。歌聲不斷,華晨宇開始講述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夢會枯,畢竟夜有盡頭”,他不可能紅一輩子,更不可能活一輩子。他深知,現(xiàn)在做的一切,為的也許只是人生中的一點點,甚至也許根本不值一提?!靶褋砗?,開懷享受腐朽”,當自己的時代過去,剩下的又會是什么呢?只是爆紅之后的無人問津所帶來的落差感,或是自己江郎才盡的痛苦感?!懊刻於加袀€我化作烏有”,現(xiàn)在,每天自己都會徘徊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或是因為勞累,抑或是因為無窮的焦慮,他會迷失自己?!疤嵝阎?,那些洗禮、那幾句問候、那份溫柔,沒作偽“,當如此多的的壓力壓在自己身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不免會使自己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不值得;但那些努力的經(jīng)歷(洗禮)、困難的磨練(洗禮)、自我的鼓勵(問候)、粉絲的支持(溫柔),就是他活下去,繼續(xù)創(chuàng)作音樂的動力。這是他給自己最好的安慰,是這些矛盾背后的最終妥協(xié)。
到了高潮部分,代表“虛幻”的歌劇聲在搖滾的背景音樂中如軍隊般來勢洶洶,歌詞所表達的內(nèi)容也尤其一針見血——是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是華晨宇從“劣跡藝人”事件中的深刻思考。歌詞運用了大量的隱喻和轉(zhuǎn)喻,極為引人入勝?!翱矗@里鮮花盛開,草木從不會枯萎?/?看,不如贈你幾朵遮一遮丑陋?/?從來沒有任何蠻荒之地能與這桃源媲美?/?也絕不存在滿身泥濘、倉皇的野獸?/ ”,當下是個所謂的“完美”/“最好”的時代,只有絕對的“美”存在,不允許任何“惡”存在。歌詞繼續(xù)表現(xiàn)這種說法的不合理之處:“多少人都生來純潔完美,心底從不染漆黑,才成為光芒四射、真摯的歌手”,華晨宇以諷刺的口吻,發(fā)出尖銳質(zhì)問。歌手也是活生生的人,任何人都會犯錯誤,但貴在知錯能改;而當下的環(huán)境卻不允許藝人犯任何錯誤,無論大小,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錯誤也要受到無數(shù)人的批評——一些人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也許連自己都沒有完全遵從這些道德準則,在別人犯錯時卻尤為來勁。這毫無疑問會給藝人增添無法計數(shù)的壓力,而這從人文角度上來說,是不公平的?!熬退銢]有任何人能看清那株燦爛的花蕊,也應(yīng)該放聲歌頌贊美鮮紅的玫瑰”,在這句歌詞中,“燦爛的花蕊”并不一定特指美的事物,也可以指“丑”或“惡”的事物,但都代表一件事物的內(nèi)在。在華晨宇心中,美是獨特的,是每個人心中的內(nèi)在美——這正如他在《小鎮(zhèn)里的花》所描述的那樣,“美”都有個特點,在他心中,則是尋而不得的。但大多數(shù)人卻不加以剖析一件事物的內(nèi)在,僅僅靠著浮于表面的線索來推斷,甚至通過人云亦云、僅通過輿論的方式來得出結(jié)論。于是,外在“美”則讓人放聲贊美,外在“丑”便使人心生厭惡、指責批評。因此,華晨宇想要呼吁:我們要多多獨立思考,以自己的認知來評定一件事物;評價一個人時,也應(yīng)當用全面性的視角,要注重一個人的內(nèi)在,不應(yīng)以一次事件的(表面上的或輿論上的)“美”或“丑“來捧高或貶低一個人。在這個“包裝為王”、“表面/輿論決定美丑善惡”的時代下,華晨宇的主張是一股清流,是醒悟且有主見的思想。
“虛幻”慢慢逝去,華晨宇磅礴的人聲將“現(xiàn)實”再次帶了回來?!皦粑纯?,就算夜有盡頭?/?醒來后,開懷享受所有”,華晨宇的時代還未落幕,他在利用一切機會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享受每分每秒,期待百花齊放;而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謾罵和詆毀,他已是坦然(或者是欣然)接受的狀態(tài)。華晨宇在激烈的思想斗爭與深度思考后,以豁然開朗的態(tài)度迎接接下來的生活。他了解自己,對自己的經(jīng)歷有過深入思索,便也已足夠了。“那堅守,某一刻化作烏有,卻還有那些洗禮、那幾句問候、那份溫柔,將某個我拯救“,他知道,自我懷疑之時,過去的磨煉會替自己掌控命運,真心的人也會默默在背后支持他,而他所需要做的,是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將自己想做的所有,全部做好。

華晨宇已經(jīng)進入而立之年。他能夠?qū)⒆约旱倪^往以辯證式的思考寫在歌中,并用特別的音樂編排,表達出屬于他的思想——這十分難能可貴。華晨宇的對自我的探索在《希忘》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是非同質(zhì)化的音樂,也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