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制作進行怎么工作?要命的…(* ̄︶ ̄)


原本沒打算寫這本書的筆記,一直在學stable diffusion,但碰巧看到《雄獅少年》和《深海》入圍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的新聞視頻,視頻里說以后動畫電影的制作會越來越多。我覺得很有道理,由此想到之后對動畫制片人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便想還是總結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另外也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需求。我以前考慮過從事動畫制片,所以一直都想要一份比較全面的動畫職位介紹和動畫制作流程的說明,可惜找到的資料總是很零散。借這次筆記,也順便將瑣碎的知識點整合一下。
不過我終究已經離開動畫行業(yè)很久,沒有從事過動畫制片,對國內動畫公司的現狀不甚了解,只能根據殘存的記憶和搜集的資料來總結制作進行的工作。所以這份筆記并不針對國內動畫公司的制作程序,只是盡量梳理動畫制作過程中參與的人員有哪些,以及一名制作進行可能涉及的工作有哪些。
******
日本的動畫制作有制作進行,制作主任,制作人三個等級。
制作進行負責單集制作,管理staff,管理工作進度,共享制作信息與人員溝通。
制片主任是整個系列的管理者,負責管理多個制作進行。
如果一部動畫中出場的角色、角色的配件、場景、小物件等非常多的話,還會有一個專門負責設定的設定制作。
動畫制作人是一個系列動畫的主要負責人,負責邀請監(jiān)督、人設、腳本、做企劃,以及處理重大問題的黑鍋中轉站。
一般我們說的動畫公司,特指制作動畫的影像的公司。通俗地說,就是有導演、分鏡/演出、原動畫師等負責畫畫部分的公司。制作進行也是指這樣的公司里動畫制片。
國內一般不太使用制作進行這個稱呼,而是直接叫動畫制片,在動畫行業(yè)內部簡稱為動畫制片或制片。為了區(qū)分制作人和制作進行,以下關于制作進行的內容將繼續(xù)使用“制作進行”的稱呼。
首先,不是只有動畫制作公司才有制作進行。一部動畫分為影像制作、聲音制作、攝影、剪輯等多個部分,一個動畫公司很難包攬一部動畫的全部制作流程。
動畫影像部分制作完成,便逐次進入上色、攝影、配音、音效等工作,如果動畫賣座,還會發(fā)行衍生周邊,做其他領域的開發(fā),這些工作分屬于不同公司。這些公司里有對應的負責動畫工作的制作進行。根據工作進展,動畫制作公司的制作進行會與他們一一對接,回收外包出去的工作。
因此,想要進入動畫行業(yè)做制作進行,并不是只有到動畫制作公司才行,也可以考慮與動畫制作相關聯(lián)的公司。
其次,制作進行是一個對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職位。參與動畫制作的人員大概有兩三百人,即有分屬不同公司的區(qū)別,職位的區(qū)別,還有工作室與個人單干的區(qū)別。無論制作人員的工作環(huán)境如何,制作進行都需要了解他們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排期、精神狀態(tài)、身體健康,做好風險預估。在確保制作人員能夠參與制作的前提下,做好萬一發(fā)生突發(fā)狀況的預備方案。
整體來看,制作進行一方面參與動畫制作全程,一方面也要做好各個部門的潤滑劑,還要具備對問題的預判能力。因為負責的事務繁多而瑣碎,戰(zhàn)線也比較長比較廣,對計劃能力、在現場的靈活度、行動力要求格外高。因為一旦擠壓工作,用不了幾天,待解決的問題就會變成難以消化的一大坨,影響工作進度。
這么說可能仍然比較抽象,下面先來介紹下動畫制作中的職位吧。等了解了各種職位,或許對制作進行的工作也會有些感覺和代入。
動畫制作工種:
根據動畫類型、風格、時長、播放媒介等,一部動畫的制作方式和制作過程中的職位安排也會不同。下面以二維TV動畫為例,列舉了我所知道和了解到的全部職位,以及該職位工作內容的簡單介紹。
原作:動畫分為原創(chuàng)動畫和非原創(chuàng)動畫。非原創(chuàng)動畫可能是根據小說、漫畫、游戲作品或其他作品改編而成,這些被改編的作品便是原作。
制作人:提出企劃,建立一個項目,并負責管理。這也是動畫制作的第一步。企劃包含作品主題和故事、目標受眾、預算、預定人員等。企劃通過,動畫制作就正式開始了。
動畫制作人:動畫公司針對動畫制作的主要負責人。
制作主任:整個TV系列的管理者。
設定制作:管理作品設定,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動畫制作中所需要的設定資料進行委托,管理,收集。
制作進行:管理單集動畫的制作。跟進進度,做預算,收集素材,組織碰頭會議。與其他職位的人員溝通,與上下游公司對接,分發(fā)和回收外包作業(yè)。
文藝制作:沒有查到解釋,求專業(yè)人士解答。
導演/監(jiān)督:負責構思一部作品的大綱與方向,一部作品整體的風格和最重要的部分,比如立意,劇情走向等。也會繪制分鏡,但一般只畫第一話和最后一話,或者情節(jié)到達重要部分的劇集。
腳本統(tǒng)籌/系列構成:可以理解為總編劇,負責作品的大綱和整體框架,重要程度僅次于監(jiān)督。
腳本:動畫劇本。描寫故事情節(jié),具體到人物的對話和動作、場景切換、時間分割等。
角色設計:設計動畫中的出場角色的形象。包括形體結構、動作狀態(tài)、面部表情、服裝道具。
總作畫監(jiān)督:電視動畫制作時,因工作量龐大,作畫被分交給不同的制作組,或者劃分為許多制作群,不同的組之間的作畫風格與質量不可避免會有差異,這時就需要總作畫監(jiān)督把控不同群的繪圖質量與風格??傋鳟嫳O(jiān)督的水平決定作品最后的呈現水平,往往也是人物設定的設計師,對人物設計有最終解釋權,統(tǒng)合整部片子的畫風。有時也會幫助演出修改構圖。
演出:繪制單集分鏡,可以理解為單集導演。對各部分的工作及完成情況進行指導。(補充:分鏡,將文字腳本轉化為最初級的畫面構成,并對畫面進行描述,包括鏡頭號,原畫動作提示,角色運動,鏡頭運動等,也可以由監(jiān)督繪制。)
作畫監(jiān)督:基本由一個人擔當,有時候也可能多人,負責單集的原畫作畫修改與檢查。根據不同動畫的需要,可能會再細分出人物作畫監(jiān)督,機械作畫監(jiān)督等。如果作畫監(jiān)督的能力不足,就需要找總作畫監(jiān)督做進一步修正。
Layout(L/O):根據分鏡完成的畫面,決定背景的架構、相機的位置、角色的動作和配置,并描繪出來。畫好的layout交由演出檢查。(以前的layout由美術設定人員繪制,現在由原畫人員繪制。有時候作畫監(jiān)督會直接繪制layout,以確保最終呈現效果符合自己的預期。)
原畫/第一原畫:負責描繪layout中的動作要點。
第二原畫:第一原畫只完成了構圖和原畫的草稿,清線工作由第二原畫師完成。
原畫指導:負責最后檢查的原畫,這個職位往往需要三到五年資深原畫經驗。另一種職責是決定原畫和原畫之間的分割數目,完成后,原畫指導會把所有稿件和要求先給作監(jiān)進行審訂,再交給動畫師進行加動畫。
動畫:根據原畫要求,在原畫與原畫之間插入中間張,以補全動作的運動軌跡,使運動流暢。
動畫檢查:檢查動畫人員描繪的線條和動作,是動畫的品質管理人員,也可以叫做動畫的作畫監(jiān)督。
美術監(jiān)督:具有一定的美術能力,負責整部動畫的背景美術的設定、風格、品質的把控。
美術設定:根據美術監(jiān)督的指示,設計出符合動畫世界觀的具象化場景,這一步是線稿。
背景師:根據layout和美術設定,完成背景的最終繪制。
道具設計:顧名思義,負責設計作品中出現的道具。
色彩設計:根據美術監(jiān)督的構想,遵循動畫世界觀,給人物設計顏色,包括頭發(fā)、眼睛、皮膚等。如果有需要,還要設計出不同場景不同色光和色溫下的人物顏色。
色指定:色彩設計制定了人物的顏色,集結成資料庫。但實際工作中,還需要一個職位去具體制定每一個場景需要參考哪一份資料,這個職位便是色指定。
上色:根據色指定,使用電腦給動畫上色。
CEL檢查:CEL是celluliod的縮寫,即賽璐珞,一種透明材質。在電腦動畫制作普及之前,動畫師是在CEL上進行繪制的,也是傳統(tǒng)動畫的制作方式。如果動畫制作中使用到了賽璐珞,就需要進行賽璐珞檢查(現在使用賽璐珞的動畫公司估計已經很少了)
特效:由后期軟件實現的特效。
3D監(jiān)督:如果制作的動畫有3D部分,就需要一名3D監(jiān)督。
3D動畫師:負責3D部分的動畫制作。
攝影監(jiān)督:責整部動畫的攝影效果呈現。
攝影師:將各部門完成的材料匯集起來,制作成動畫影像。
編集:把攝影導出的鏡頭按照分鏡順序排列,根據導演意圖改變鏡頭的時間和前后順序。還需要根據電視制作式和時間長度來進行調整。
剪輯師:對所使用的鏡頭影像進行取舍,并對作品的前后順序和各鏡頭進行調整。
音響監(jiān)督:聲音部門的負責人,負責作品的音樂、音效、配音等于聲音有關的演出。負責尋找合適的錄音師,音效師,作曲家,歌手等。
配音:由聲優(yōu)給角色配上聲音。
音效師:人工制造和加強的聲音。根據作品內容,模擬各種聲音,比如走路,流水,以及一些非現實存在的聲音等。
調音師:負責調試動畫中的聲音,使其符合動畫敘事的需求。音樂制作:動畫中的音樂。包括片頭曲,片尾曲,插曲,背景音樂,角色歌等。
錄音師:將聲音錄制進專業(yè)設備中。
音響制作:負責運用專業(yè)設備,對各種音源的音質進行調控。
視頻編輯:將制作完成的動畫影像制作成碟片。
反射式字幕:只查到一點信息,但看不懂——一種自動反射式幻燈機;反射式字幕。(テレビ放送で,字幕などをテレビ-カメラを通さないで直接送信する裝置。また,その裝置 による字幕や絵。)臨時ニュースがテレビのテロップで流れる。求解。
以上職位并不一定會完整存在于一部動畫制作過程中,因公司和項目的不同,某些職位可能會合并、取消或者進一步細分。比如有的動畫是全二維風格,那就不會有3D部門,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組建最適配的制作組。
很多動畫職位之間其實不會產生太多交流,大家埋頭于自己的工作中,溝通的工作由制作進行來完成。我從網上找到一張成為一名制作進行所需能力的匯總圖,雖然圖中的內容確實如此,但感覺直接展示出來給人的壓力太大,對新手尤其不友好,故此只做個簡單的提煉。
成為一名制作進行,需要具備的能力有:統(tǒng)籌能力、應酬能力、交流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觀察能力、預測能力、交際能力、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制作進行正是運用這些能力完成了自身的工作。
再補充一下身居不同職位的制作人在組織staff時所做的工作。
動畫制片人:邀請監(jiān)督、人設、腳本,做企劃ppt,背黑鍋。
制作主任:邀請演出、作畫監(jiān)督、管理外包、催分鏡和腳本。
設定制作:邀請美術監(jiān)督、背景繪制人員。
制作進行:管理staff,邀請原畫師。
各位制作的身影,貫穿了作品制作的始末。
當然,前期重要staff的組織方式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某個職位的人只能由對應職位的制作才能邀約。只是因為供求關系不均,比如監(jiān)督、演出等人員的工作一般都會安排得很滿,如果等到臨近制作才談合作,幾乎不可能趕上工期,所以需要提前確定合作,也就需要已經決定的制作人、制作主任去邀請,也好讓參與繪制的人員提前空出時間。
那么以上這么多職位是何時開始進入動畫制作過程,以及如何參與著動畫制作呢?
在一部動畫開始制作之前,先要定下“制作一部動畫”的決策。假設公司高層已經做好了一部TV動畫的企劃,并完成相關備案,正式進入該部動畫的制作,那這部動畫將經歷如下過程:
原作/原創(chuàng)——企劃——腳本定稿——分鏡定稿——分配鏡頭——準備設定,制作成設定集——作畫碰到頭會,作畫監(jiān)督碰頭會——layout繪制——layout回收與核對——原畫——原畫回收與核對——色美碰頭會——動畫——動畫分配、回收與核對——上色——上色回收——背景回收——攝影碰頭會——樣片回收——剪輯——后期錄音——審核或返工——配音——視頻編輯——完工——試映
這樣看可能仍然比較籠統(tǒng),下面詳細說明各個步驟之間是如何推進,各個職位的人又如何完成工作交接,以及制作進行在其中如何發(fā)揮自身職能。大部分內容來自舛本和也的《制作進行》這本書,其他是我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網絡上搜集的資料。
我個人了解有限,若有說明不到位或理解錯誤的地方,歡迎補充與指正。
動畫制作步驟:
制作人提出動畫制作的企劃,若企劃通過,便確定制作。這時就面對最現實的問題:錢和人。制作一集TV動畫大概需要1200萬-1800萬日元,一季動畫通常在12-13集,也就是總共需要1.5億-2.4日元。參與動畫制作的人數約200到300人,足夠的資金也是維持動畫制作和工作人員生活的基本保障。
但一筆上億的投資,只靠一家企業(yè)很難準備到位。日本動畫通過組建動畫制作委員會,其參與者包括:播放該部動畫的電視臺、電影公司、動畫制作公司、出版社、藝人事務所、玩具廠、網絡公司、游戲公司等,集多家公司的投資,合力籌集足夠制作一部動畫所需要的成本。
在制作人籌集資金的同時,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動畫制作人開始邀請負責整個TV系列的監(jiān)督、腳本、總作畫監(jiān)督、角色設計人員,敲定作品大綱和單集腳本。角色設計有時會由總作畫監(jiān)督直接完成,因為總作畫監(jiān)督負責統(tǒng)一整個系列的畫風,由總作畫監(jiān)督設計角色,方便其對系列畫風的把握。
制片主任要催腳本,并邀請演出、作畫監(jiān)督。待腳本確定,演出便開始繪制分鏡。分鏡頭中包含最基本的鏡頭信息,如:鏡頭編號、時間地點、角色名、臺詞、畫面構成、動畫和演出指示、攝影指示等。分鏡決定了一部動畫的下限。演出也是所承擔集數的負責人。
制作進行這時已經參與到工作中來。首先,制作進行需要熟讀腳本,領會腳本中的精彩場面,根據腳本內容預約適合的原畫人。因為每個原畫人擅長的風格不同,如果制作進行能領會到腳本的意圖,在腦海中想象腳本的影像表達方式,可以幫助制作進行確定適合的原畫人選。其次,如前面所說,原畫人的工作很多,如果等到分鏡完成再預約就已經來不及了。
制作進行同樣需要充分閱讀分鏡,并與演出協(xié)商分鏡內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分鏡。制作進行還要核對鏡頭的排序、總秒數,預估總張數,再與演出開碰頭會確認各項信息是否準確??傊谱鬟M行在理解分鏡的過程中遇到不清楚或不確定的地方,都可以向演出咨詢,或者和演出一起討論采取怎樣的制作方法。
分鏡完成后,日本的制作進行會立刻制作一種叫做“香盤表”的東西。所謂香盤表,就是將單集所需的內容整理匯集在一起的展示表,包括:有幾場戲,每場戲從哪個鏡頭到哪個鏡頭,總共有幾個鏡頭,每場戲的時間、地點、內容、出廠角色、角色服裝和物件,以及原畫負責人。香盤表可以幫助制作進行了解各個場面的重要性和系統(tǒng)性。
以上工作完成,并得到演出的確認后,制作進行就要根據腳本和演出的意圖,確定鏡頭的優(yōu)先順序,決定主要場面,并推測各鏡頭的繪畫難度,思考不同難度的鏡頭由什么樣的原畫人完成,開始聯(lián)系原畫人,并敲定相關事宜。(有一個問題是,動畫制作與原畫人是互相選擇的關系,原畫人可能拒絕制作進行的邀約,這時思考“為什么選擇該名原畫人”便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制作進行與原畫人交涉。)
鏡頭分配完成,制作進行要組織和作畫監(jiān)督、原畫人開碰頭會。在碰頭之前,制作進行需要準備好設定表,將分鏡、設定、作畫用紙、資料的時候分發(fā)給原畫人。如果設定很多,也會安排設定制作的職位,專門負責設定的管理。(設定制作會接觸到很多主創(chuàng)人員,可以從中學到很懂理解分鏡與腳本的技巧。)
設定表有兩種,一種是總設計師發(fā)起的設定,一種是只出現在各集內部或特定場景中。設定不充分的,制作進行要與演出協(xié)商并尋找對策,比如確定誰來做補充的設定,酬勞怎么算。
確認好作畫監(jiān)督和原畫人的時間,制作進行就要帶著設定表組織與他們的碰頭會了。在會議上,制作進行將設定分發(fā)下去,并與作畫監(jiān)督和原畫人溝通分鏡中的各項內容。然后通知原畫人制作layout、原畫的日程,并確定第一次回收作業(yè)的時間。
不過創(chuàng)作人員通常不能如期完成工作,原因各種各樣,比如突發(fā)惡疾、情緒不好、遭遇分手等等,為應對這些情況,制作進行必須規(guī)劃日程,調整創(chuàng)作人員的工作,因此制作進行要把握創(chuàng)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鏡頭內容。
到達規(guī)定期限,制作進行回收layout,并和原畫人確認下一次的回收日。這次回收時,可以觀察下原畫人的狀態(tài),比如身體健康情況、環(huán)境情況、飲食情況、其他工作的安排等,每天與演出和作畫監(jiān)督匯報作品信息,方便日后作業(yè)的進行。
收到layout后,制作進行自己先核對一遍,將完成的layout信息填入管理表。然后和演出確認核對時間,讓演出核對,詢問鏡頭內容氛圍,核對后填入管理表。如果需要返工,那要對返工內容進行確認,再返回給原畫人。演出核對完,再和作畫監(jiān)督確定核對時間,詢問鏡頭內容氛圍,核對完填入管理表,如果需要返工,對返工內容進行確認,再返回給原畫人。
Layout之后,動畫制作開始正式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原動畫制作和背景制作。Layout的背景和角色分別畫在不同的紙上,制作進行將背景和角色進行復制,然后將原稿交給美術,將復印件返回給原畫人。原圖要在與美術碰頭前準備好,如果美術是外包給其他公司的,要開具背景的訂單表。
那么原畫作業(yè)開始了。經過一段時間,制作進行去回收原畫,順便確定下一個回收日,并詢問原畫人的工作狀況。制作進行同樣要自己先對原畫進行核對,將完成的原畫登記入表,確認所畫原畫的內容。再請演出核對原畫,核對后登記入表。如果需要返工,確認返工內容后返回給原畫人。最后請作畫監(jiān)督核對原畫,核對后登記入表。如果需要返工,確認返工內容后返回給原畫人。
背景這邊,制作進行先確認導演、演出、色彩設定、色指定、美術監(jiān)督的日程,準備好原圖、設定、香盤表和所需資料,組織碰頭會,協(xié)商各鏡頭的時間、拍攝角度、攝影技術、顏色等。如果有鏡頭內容要變更或其他事情,則要提前做好筆記。美術監(jiān)督要確認根據layout繪制的背景的完成,色彩設定要確認顏色數據的完成,色指定要確定上色日程。以上這些,制作進行都要在分發(fā)的時候確認回收時間。
在等待背景回收的日子里,作畫監(jiān)督核對完原畫,制作進行確認鏡頭的動畫張數與內容,開始動畫的分派。如果動畫部分是外包出去的,要準備動畫用紙、設定和動畫注意事項,有時還要準備分鏡,并開具制作動畫的訂單。
在動畫制作過程中,從來不是一件工作完成再完成下一件的,而是幾項工作交替或同時進行,制作進行從中調配,又恰好不會防誤制作進行對每項事務的管理日程。
動畫完成后,制作進行回收動畫。之后就像回收原畫那樣,反復核對、登記入表,將需要返工的返回動畫公司。如果返工內容是動畫的責任,就只發(fā)返工的鏡頭編號,如果是己方責任,則要重新開具制作訂單。
動畫檢查之后,色指定開始作業(yè)。當然也是一邊完成動畫,一邊對已經通過的部分進行上色。制作進行開具上色訂單,準備好顏色數據、分鏡、香盤表、角色設定,將在色美碰頭會上決定下來的各鏡頭的顏色指示一并交給動畫公司,上色師對已經完成色指定的各個鏡頭進行上色。
上色完成,圖片檢查人進行檢查,確認上色是否遵循了色指定的指示。檢查通過,制作進行回收上色作業(yè),然后再檢查一遍,對照管理表,核對完成情況。并確認訂單和完成張數,如果有差別,要做好記錄。
到了背景回收的日子,制作進行回收背景,確認下完成進度和最后期限。回收后請演出核對,如有返工,就返回給美術。
待動畫、上色、背景都完成后,就要將分散的圖畫掃描進電腦,這一步屬于攝影的工作。制作進行先確認導演、演出、攝影監(jiān)督的日程,準備好香盤表和資料,組織碰頭會,確認攝影的日程。然后開具攝影訂單,將背景、上色數據、鏡頭袋交給攝影,報告攝影日程。
攝影完成,制作進行再回收,對拍攝情況先進行一番檢查,再將導演、演出、作畫監(jiān)督、色彩設計、色指定、動畫檢查人、攝影監(jiān)督、美術監(jiān)督、制作召集起來,對樣片進行檢查,確定返工內容,并制作成表。根據要返工的問題,找對應部門處理。
到這里,中期工作就結束了,開始進入后期階段。制作進行將樣片送到剪輯室,傳達剪輯的日程。
效果音和配音的錄制由后期部門負責。制作進行將后期錄音的臺本交給演出,向演出報告超出的秒數。
錄音師錄制每個配音演員的臺詞時,制作進行應盡量參加。當表演內容有變更,要檢查返工情況,并為與錄音有關的鏡頭制作列表。
其實在樣片完成后,隨時都會出現一些返工。制作進行要組織導演、演出、作畫監(jiān)督等主要staff一起進行返工提交,做好記錄,將記錄制成列表,然后交給演出、作畫監(jiān)督、上色、美術和攝影。
視頻編輯前,制作進行要將字幕送到外包公司,確認字幕無誤,之后就沒有工作了,可以靜等驗收自己的勞動成果。
剪輯師會通過添加音樂和效果音的方式,對加了錄音的鏡頭進行調換。最終編輯時,也會通過編輯調換一些鏡頭。不過到視頻編輯這一步時就是最終調換了,最好在編輯結束前完成全部返工。
最后一步,剪輯師根據播放需要的格式,導出最終的動畫影像。
制作進行索要完成的包裝好的視頻,準備面向全體創(chuàng)作人員的試映,并對創(chuàng)作人員進行慰問。至此,一集動畫的制作徹底完成。撒花??ヽ(°▽°)ノ?
但制作進行的工作還有一點。一是可以回顧總結下制作一集動畫的體會,書寫下來,成為寶貴的經驗。二是要保存好所有制作資料。
這便是動畫制作流程,以及制作進行在制作過程中的工作內容與職責。雖然制作進行從頭到尾并不直接參與動畫創(chuàng)作的部分,但ta連接著整個制作過程,讓各個環(huán)節(jié)保持了流通。由此也可以看出,制作進行的工作量非常大,我感覺他們馬不停蹄,得把一天24小時都投入進去才能忙得過來……舛本和也認為,如果沒有制作進行,一部動畫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這篇筆記已經足夠冗長,就不再贅述我的個人感想。
考慮到全是文字的筆記看起來有些不輕松,我制作了一張動畫制作的思維導圖,但內容太長了,導出來的jpg圖片非常糊。之后我再找其他方法導出一下,下次和一點動畫名詞解釋一起發(fā)。如果想起什么遺漏的東西,也會一并補充下。
歡迎專業(yè)人員來捉蟲,另祝各位動畫從業(yè)人員不必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