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之間 帝王之都:西安市周秦都城遺址
2017年6月10日上午,應白宇坤大哥的邀請,我專程前往長安區(qū)馬王街道的車馬坑陳列館,參加在那里舉行的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日活動。
2013年8月在昆明池遺址參加考古發(fā)掘時,我曾經(jīng)和同學一起來過這里,轉(zhuǎn)眼已經(jīng)快四年了!如今,這里和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一起,隸屬于西安周秦都城遺址保護管理中心。

?
1、西周豐鎬遺址
這里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故址,位于西安市西南的灃河中游兩岸。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它一直是當時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西安地區(qū)第一次建立的規(guī)模宏大的都市,在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這里與四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多了一些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人頭攢動,甚為熱鬧。除此之外,讓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兩側(cè)新開放的陳列室,通過圖板和青銅器結合的方式,介紹了豐鎬遺址的基本情況和未來的保護規(guī)劃。



1955—1957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豐鎬工作隊在這里共發(fā)掘四座西周車馬坑,并且在周圍探到另外三座車馬坑,已發(fā)掘和未發(fā)掘的車馬坑一共七座。
1959年,考古工作者對二號坑進行重點清理和修復后對外展示。它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整的西周車馬坑遺存,對研究西周時期的軍事、交通、手工業(yè)、墓葬制度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給我們提供了三千多年前車輛、馬具的實物標本。
二號車馬坑呈長方形,坑內(nèi)埋有兩車六馬,南邊一乘為一車四馬戰(zhàn)車,北邊一乘為一車二馬座車。墓主可能是卿士大夫一級的奴隸主,根據(jù)骨骼碳14測定,時代大約在西周的成康時期。


?
2、秦阿房宮遺址
離開豐鎬遺址之后,返回咸陽的途中,我們來到阿房宮前殿遺址南側(cè)的博物館。由于周圍還在進行基本建設,所以來此參觀的人并不多,我年前曾來過一次,當時就大門緊鎖。

?
不過,從今年博物館日之后,這里就開始持續(xù)對外開放。展廳面積不大,以阿房宮保護規(guī)劃為主線,分為“一統(tǒng)天下”“營造阿房”“考古發(fā)現(xiàn)”“遺址構存”“出土文物”“秦亡于奢”“保護管理”等七大板塊,采用大量史料、實物、圖片、文字、多媒體系統(tǒng)等形式,全面解讀阿房宮遺址與秦王朝的關系。

?
這里的主要展品是阿房宮和周圍上林苑遺址出土的眾多磚瓦。其中,多為秦風格的葵花紋和云紋瓦當,裝飾著繩紋的板瓦和筒瓦,以及少量的素面和山形云紋瓦當。



目前,這里正在展出里耶出土的眾多秦簡,作為秦國洞庭郡下轄遷陵縣的縣府文書檔案,全面記載了秦國基層社會的方方面面,為我們提供一個解讀秦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社會立體式的百科全書。


?
最后,我來到二層的周秦書屋,這里的圖書琳瑯滿目,環(huán)境舒適愜意,參觀游覽之余,真乃很好的休息和學習之所。只可惜這里好像很久沒人來過了!

?
阿房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據(jù)《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三十五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
秦朝末年,阿房宮尚未建成,就毀于農(nóng)民起義軍的大火之中。2002年10月至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共同成立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以及紀陽寨臺地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古勘探和局部試掘,基本搞清前殿遺址的范圍和局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