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劣跡藝人的人間蒸發(fā)
今年,很多人設崩塌的劣跡藝人已被影視圈全面封殺,影片撤檔,綜藝節(jié)目取消;連曾經的經典作品都被抹去了名字、換了面孔,如同人間蒸發(fā)一般。
娛樂文化本質上是由資本、偶像和粉絲共同支撐的文化形勢,需要靠偶像的力量來維持,偶像人設的坍塌無疑會造成娛樂文化的元氣大傷。封殺劣跡藝人,為的是讓娛樂行業(yè)提升道德意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優(yōu)化行業(yè)風氣,而不是讓媒體依靠封殺劣跡藝人來自我洗白、明哲保身。
但目前的風氣似乎就是一家封殺了,其他各家爭相效仿,逐漸形成多米洛骨效應,結果就是層層屏蔽的全面封殺,粉碎式封殺。
明星的高收入高風險是對稱的,人設越完美,崩塌時輿論踩得越狠。粉碎式的封殺雖然有一定法律依據,但娛樂行業(yè)對一個人的“封殺”,也應該不殃及“問題曝出”前所拍的片子,這對藝術來說并沒有好處,如果劣跡藝人的劣跡成立于作品形成之后,那么之前口碑較好的作品是不應該受牽連的。
讓藝術作品為每個演員的私生活負責,讓綜藝節(jié)目為演員片子拍完后被曝出的劣跡負責,這種道德連坐,是值得質疑的,將使影視娛樂行業(yè)陷入巨大的風險之中。影視劇導演也許能小心謹慎地挑一個沒有劣跡的好演員,但無法對演員進行道德審查,無法保證他以后不被扒出什么問題。
同時,這種封殺也讓投資人陷入巨大的風險中,找演員成為一件碰運氣的事,有沒有劣跡是不好直接查到的,一旦有劣跡,接踵而來的可能是上億元的損失。
更糟糕的是,粉碎式封殺其實沒有教育意義,有的只是藝人的恐懼心里和鐵粉的不平。把劣跡藝人徹底抹掉,并不能凸顯媒體的道德形象。過于極端的封殺并不是具有道德教化意義的正當懲罰。娛樂行業(yè)急于通過與劣跡藝人劃清界限進行自保自救,懲罰的不是劣跡藝人,而是藝術本身,那些為藝術付出巨大心血和投資的人。
已經拍了的,錄了的,演了的,放出來也無妨。粉碎式封殺帶來的是投資風險外的道德風險,讓藝術創(chuàng)作缺乏穩(wěn)定的預期,加劇了片方與藝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也間接激化了矛盾。
劣跡藝人應當抵制,但抵制的方式似乎存在一些問題。路是對的,但似乎有點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