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什么?其實我們的視線,都在導演的掌控之中!

【動漫雜談】視線與構圖:
近期要寫個關于“背景美術”的長文,所以一直在搜集和取舍素材,本篇也算是正式行文前的準備工作。動畫中的“美術”指代的意思就不在這期詳細解釋了,大家可以理解為背景、天空、建筑等等人物以外的東西。

上期提到的“三分割”構圖法被觀眾吐槽過于基礎,其實就是很基礎。但重點在于這種構圖強調(diào)了人物的面部空間,尤其是眼部的重要性,這是與觀眾的視線息息相關,并能直接影響到觀看體驗的細節(jié)。其實觀眾的視線都在導演的掌控之中,接下來就重點講一下“角色視線”、“透視線”、“觀眾視線”這幾者的關系吧。

以下觀點主要來自日本網(wǎng)友“ふっくん”,不好理解或者是比較牽強的部分我會做下說明。網(wǎng)友表示為了學習構圖,在動畫《利茲與青鳥》中做了一些連線,發(fā)現(xiàn)正片中很多透視線或者是背景的連線都集中在了人物的眼睛上。這里要說明一下,其中有些圖是端正的一點透視,所以沒有所謂的“連線”,而是用視平線代替的。
總之將人物的眼睛放在透視線交匯的地方,符合觀眾的視線規(guī)律,自然而然的達到了突出人物的效果。

但到了在化學教室中兩人傾訴情感的時候,透視線或者背景的連線,與人物的眼睛卻發(fā)生了錯位。這樣的構圖帶給人一種恐怖的“虛空感”。
其實說白了,這是個百感交集的場景,兩人積蓄在心中的感情正好到了爆發(fā)的臨界點,這種時候演出家有明顯的想要避開人物面部的意圖。好幾個分鏡都沒有給到正臉,熟悉京都動畫的都知道這是傳統(tǒng)藝能了。即使出現(xiàn)了人物正臉,也不希望去額外強調(diào)他們,所以并沒有將人物的面部放在消失點附近。這種情況下,觀眾的視覺習慣,與角色的視線自然而然就錯開了。

另外,評論區(qū)中有網(wǎng)友將冰菓中人物的視線或者背景中的線條做了延長,發(fā)現(xiàn)與上述的觀點并不矛盾。就算是這種根本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觀影體驗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優(yōu)秀的導演會注意到這一點并加以利用,這也是構圖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