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er Wilds——Echoes of the Eye


其實原本只是想做一個對DLC的簡評來著,但構思著構思著發(fā)現(xiàn)想說的越來越多,那幾天每當閉上眼睛就好像又能夠在那片宇宙中浮沉,仿佛有什么東西深深刻印到了我的腦海里。所以最后還是決定整理一下思緒,讓腦中不斷重復的那段旅程化為文字沉淀下來,也算是真正的告一段落。
同樣先上結論,Outer Wilds值得我如此巨大的期待。尾聲時的《Echoes of the Eye》真的是神來之筆,毫不夸張的說,玩到這里的時候鼻子一酸感覺每一個細胞都在震顫,不好形容那一刻的心情究竟是什么,可能是震撼、可能是感動、可能是哀傷、可能是遺憾,這種情緒中既包含了積極向上的希望,也包含著無可奈何的悲涼。初入外星站的驚艷,誤入“陰間”的恐懼,得知真相的震撼,相比挪麥人的故事,鹿人的故事為浩瀚星空添加上了最后一塊拼圖——恐懼與孤獨。

==========以下劇透==========
==========以下劇透==========
==========以下劇透==========

冒險
數(shù)十次回溯之后,當我手提燃著幽綠火焰的提燈在一片黑暗的河流旁行走時,一定會回想起漂浮在太空中看著太陽一點點被吞噬掉的那次時間循環(huán)。

一切都從哈斯人發(fā)射的深空衛(wèi)星偶然拍攝到的一張奇怪的太空圖像說起。除了灰燼雙星、木爐星、碎空星、黑棘星、深巨星、闖入者彗星這些太陽系已知的天體以外還有一個奇怪的黑斑遮住了太陽,這可能是個偶然或者拍攝設備出了問題?記錄下拍攝到這張照片時深空衛(wèi)星的角度:Satellite Angle: 40°,總之本著眼見為實的原則先駕駛飛船前往看看吧。

在深空衛(wèi)星旁跟隨公轉,等待衛(wèi)星到達40°的相同角度下,果不其然在太陽的背光下出現(xiàn)了那個黑斑。開著飛船不斷靠近才發(fā)現(xiàn),這個黑斑非常奇異,只有太陽光被吸收了,而能夠透過太陽看到太陽后面星星。就好像天狗食日,當太陽完全被吃掉的時候,周圍陷入了絕對的黑暗,視線再次清晰起來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詭異的似乎是太空站的地方,姑且稱為外星站。懷揣著不安與緊張,我第一次踏入了鹿人的外星站。
不知道制作人是否讀過桃花源記,但進入外星站的一小段流程和桃花源記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span>
太陽被吞噬后眼前陷入一片黑暗,一晃眼似乎隱約有著光芒,順著光來到了碩大的外星站唯一的入口。停好飛船以后發(fā)現(xiàn)正前方是一個狹小的門,周圍有幾架外星飛船,看起來有文明存在。冰冷的鋼鐵建筑和略顯詭異的音樂,翻譯器無法掃描解讀的符號文字,都讓氛圍顯得有些令人不安。從入口進入后,需要借助手電筒的光來驅動機關,打開對面的鐵門后來到了一個漆黑的小木屋,手電筒的光照下勉強看清有一個可以交互的操作盤,按下以后突然身體往下墜落,視野一片開闊,掉入了一片河流之中,抬頭視線沿著河道行走,當自己的頭轉了360度回到小船的后方時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令人炫目的環(huán)形世界。清澈的河流蔓延到天邊,耳邊是嘩啦的水聲和適時響起的音樂,兩岸有房屋高塔和灌木叢林,初入外星站的不安似乎都因為這景色而消散一空,心中只剩下驚嘆和豁然開朗。
不得不說這段流程對玩家心理的把握堪稱教科書級別,不僅所有玩家的流程都一樣,心理感受和起伏也幾乎完全一樣。外星站總共有正反兩面兩個入口,初入DLC的玩家無一例外都要跟隨深空衛(wèi)星的指引從背陽面進入,而只有背陽面才有那個一片漆黑的木屋。為了減少重復的落水過程便于玩家快速進入探索狀態(tài),后續(xù)玩家通過定位系統(tǒng)可以直接從向陽面進入,而向陽面則是開門就可以看到陸地。同時,向陽面存在一個通往水壩區(qū)域的捷徑而背陽面則沒有,玩家初入外星站會因為好奇或是謹慎而仔細探索入口處,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于是之后從向陽面進入時也習慣性認為入口處之前自己已經探索過了,導致忽略了這個捷徑。直到幾個小時過后乘著電梯回到外星站入口,驚訝的看到自己的宇宙飛船時才意識到,原來捷徑一直都存在,捷徑并非是黑魂式“不能從這一側打開”,而是捷徑就在那,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既不會影響到故事邏輯,也不會影響游戲流程。故事邏輯是指玩家需要一個捷徑減少枯燥的趕路過程,鹿人文明也需要一個捷徑讓居住在外星站顯得更為便利,它的存在非常自然;游戲流程是指這個捷徑的提前發(fā)現(xiàn)與否,實際上并不會影響到玩家的探索體驗,得益于Outer Wilds迷人的多線碎片式探索,玩家無論從哪一方面著手都會導向一個相同的目的地,這種類似的設計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游戲。
回到主題,在”船載音響“的陪伴下順著河流漂流一周之后,正式開始對外星站的探索。不同于本篇的挪麥文明,我們的翻譯器并不能翻譯這個新文明的語言,所以探索似乎陷入了瓶頸,回到木爐星詢問霍恩費斯能否制作這個新文明的翻譯器,得到的回答是:“當然能!只要你提供幾千份數(shù)據(jù)并且再給他六個月的時間來分析,應該就能完成了?!?哦群星在上,太陽再過二十分鐘就爆炸了!所以,估計是不用指望翻譯器了。

好在鹿人文明留下的資料都是些類似幻燈片的膠卷,看圖也能猜出個七七八八。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陸續(xù)找到了一些膠卷,從這些碎片信息中大概可以了解到,這些鹿人原本是在另外一個星系,因為偶然接收到了來自宇宙之眼的信號,于是他們制造了這個外星站,來到宇宙之眼所在的這個太陽系。但是真正到達宇宙之眼后,「眼」傳達出的信息卻是世界的毀滅,鹿人對于這個結果感到非常絕望與悲痛,隨之而來的是失望和憤怒,毀掉了眼祭祀場,并將一個奇怪的木棺放入了一個像是鐘一樣的鐵質容器里,把它沉入水中,而后陸續(xù)分別在三個高塔里的幽綠篝火旁睡去。
可惜的是膠卷并不完整,關鍵信息的部分都被燒毀了。雖然得到了一些線索,但同樣有新的疑惑產生,他們人在哪里?還有活著的鹿人嗎?木棺里裝的是什么?是找到「眼」的線索?又或者是「眼」的某一部分力量?
關于人在哪里——或者說尸體在哪里,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在外星站中有三個高塔,高塔里可以看到好幾幅壁畫,當對著這些壁畫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一聲巨響嚇得我一激靈,還沒弄明白發(fā)生了什么的時候發(fā)現(xiàn)高塔倒塌了,并且有水涌了進來,而壁畫上的提燈也被水熄滅,這時似乎壁畫后面開啟了一個隱藏通道,來不及進去,太陽處刑曲就響起來了。好吧,看來時間到了,22分鐘內經歷的畫面不斷閃回,最后深呼吸一口氣,回到了原點。
來到高塔壁畫前把提燈拿走,果然出現(xiàn)了一個密道,順著螺旋樓梯往下,看到了密室一樣的地方,漆黑的環(huán)境中只有一簇青綠色的篝火在地面上燃燒著,緩緩向四周移動目光,一具具鹿角干尸在火光下若隱若現(xiàn),它們都站立著靠在一個類似棺材的物體上,而其中有一個棺材是空的,難道暗示這個棺材是留給我的?想到此處有點滲人,為了驅散這份恐懼,我將偵察兵向篝火上方有點像鐘的金屬物件發(fā)射出去,“鐺”的一聲又嚇得我一哆嗦,不過好在偵察兵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密室,鹿角骷髏也顯得不那么恐怖。再一細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都手里拿著一個提燈,雖然身體已經枯朽,但不知為何提燈中的火焰依然詭異的燃燒著。


回想起在某間屋子里似乎也見到過類似樣子的提燈,提燈實驗室中看到的實驗影像——鹿人們拿著不同的提燈在篝火旁睡去,只有第三種提燈中燃起了火焰。提燈、篝火、沉睡,信息仿佛串聯(lián)了起來!這是一個巨大的eureka moment,游戲一直沒有限制玩家這么做,有些玩家甚至誤打誤撞之中就能夠觸發(fā),但只有線索都齊了之后才會意識到這個行為的意義。正當我站在塔外興奮地想要嘗試一下的時候,又聽到了一聲巨響,抬頭看到洪水奔涌而來,原來是上方的水壩被沖毀了,在湍急的水流中撞上巖石迎接又一次死亡。
拿著提燈在周圍滿是鹿人枯骨的篝火旁睡去,再次在篝火旁醒來時發(fā)現(xiàn)周圍除了篝火以外一片黑暗,自己身上的宇航服也不見了,手上的提燈燃起了幽綠的火焰勉強能用來照明,離開高塔后抬頭看到了一片星空,巨大且顯眼的一個帶著星環(huán)的行星掛在星空中,這里是哪里?這里似乎并不是外星站。摸黑在這個奇怪的地方探索了一陣,除了河流和灌木叢林,還看到了一絲亮光以及正在演奏的詭異音樂。謹慎地靠近亮光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是一個拿著提燈的活著的鹿人!他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能否進行溝通?而也就在這時,他注意到了同樣拿著提燈我,眼冒白光不由分說地朝我沖了過來,被他抓住以后張開血盆大口,就在以為要被吃掉了的時候,他狠狠地,吹滅了我手中的提燈。
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回到了篝火旁,像是做了一場夢?看來這些鹿人不太友善的樣子。隨后在其余兩座高塔中嘗試拿著提燈入睡后也進入到了類似的夢境世界,只不過場景各不相同。木屋、河流、昏暗、叢林、怪異的陰樂、恐怖的鹿人,這些是我對夢境世界的第一印象。除了三個高塔的內部存在篝火以外,在被鹿人沉入水底的鐵制容器內部還存在一個篝火點,同樣地進入夢境世界后,發(fā)現(xiàn)到了一個像是非常巨大的地下洞穴的地方,而鹿人放進來的木棺被三把鎖鏈鎖上了,強行轉動開鎖轉盤,從木棺中透出一絲綠色的光芒,靠近后似乎看到了一些畫面,是有關于高塔隔間的進入方式。根據(jù)先前在膠卷上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大致推測出,可能需要把洞穴內三處燭火熄滅來解開鎖鏈,但這三處燭火都需要密碼才能通過,那么下一步需要做的一定就是尋找這三個密碼了吧。

根據(jù)線索成功抵達高塔隔間,在秘密房間內看到了幾個像是影像中鹿人拿著的密碼容器,似乎成功就在眼前!但懷著驚喜打開容器后,看到的卻是已經被燒毀的密碼。
雖然沒有直接找到密碼,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所幸還有第四個密碼沒有燒毀,使用它能夠在隱藏峽谷中開啟電梯進入眼祭壇下方的房間,將提燈依次放在房間中的三個鏡頭前,發(fā)現(xiàn)分別有一束光照向前方的地圖,標記出了一個地點,這三處地方曾數(shù)次路過,直到看到這個標記才意識到,原來這里面還藏有東西。前往搜尋后,根據(jù)線索能夠知曉三處夢境世界的秘密,鹿人將真實世界的密碼通過掃描藏到了夢境世界中,并將真實世界的密碼銷毀,然后接下來就是游戲中最恐怖的時刻。
為了拿到密碼,我進入夢境觸發(fā)機關驚動了鹿人,鹿人們都進入了警戒狀態(tài)開始四處巡邏。漆黑的環(huán)境中只有手里的提燈勉強照亮道路,鹿人手中幽綠的光在周圍隱隱現(xiàn)現(xiàn),稍有不慎就可能在一個拐角跟鹿人迎頭撞上。驚心動魄的捉迷藏和追逐躲避,數(shù)次和鹿人“親密接觸”體驗鬼吹燈之后,終于成功乘著電梯下到地下藏書閣。隨著肅穆的背景音樂,映入眼簾的是海量完好的膠卷整齊的擺放在置物架上,似乎離真相就差一步了!然而打開藏書閣中的密碼板,里面的密碼依舊是被燒毀的。

游戲似乎又陷入了僵局,最后關于密碼的線索也斷了,那么究竟該如何打開地下洞穴中木棺上的三道鎖鏈?下面的內容將涉及到游戲最最關鍵的劇透。


揭秘
在三座藏書閣中,可以獲得整個夢境世界和外星站的全部秘密,可能玩家不會馬上意識到,但其實答案已經給到了玩家手中。
第一座藏書閣的影像記錄了夢境世界的渲染原理。通過掃描記憶再構建,鹿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模擬自己家鄉(xiāng)的虛擬數(shù)據(jù)世界,并通過綠色火焰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虛擬世界,而虛擬世界中只有提燈一定范圍內的事物才會被渲染出來,離開這個范圍就會出現(xiàn)bug,這也是為什么夢境世界會這么黑的原因。
當我嘗試像影片中那樣放下提燈遠離光源走向黑暗的時候,世界突然煥然一新。視線所及之處一片明亮,像是進入了一個賽博世界,這才是夢境世界的“真實”。這是一個非常顛覆性的時刻,漫長至暗所帶來的全景透視時的震撼滲入心底。原來暗是光帶來的,當你舍棄手中微弱燈火,克服心中恐懼投入黑暗,會收獲更廣袤開闊的視野。
第二座藏書閣的影像記錄了夢境世界的加載原理。夢境世界有四處主要地點,通過河流串聯(lián)起來,玩家乘著小船通過一處山洞時會有一段數(shù)秒的純粹黑暗,影像中表明這是在卸載舊的場景并加載新的場景,在這過程中如果離開小船跳出加載范圍就會出現(xiàn)bug。
第三座藏書閣的影像記錄了夢境世界的脫機原理。為了防止外人入侵,鹿人們在各處關鍵位置放了一些會觸發(fā)警報的圖騰,如果有外來生物進入圖騰視線范圍就會觸發(fā)警報,現(xiàn)實世界的那個像鐘一樣的金屬物件就會敲響,把在篝火旁的生物敲醒,從而強制退出虛擬世界。不過如果該生物已經死亡的話,由于聽不到聲音,因此也就不會醒來,這也是第三個bug。
同時,曾經看到過的關鍵位置被燒毀的膠卷,在藏書閣中也能找到完好的版本,于是我們終于能夠勾勒出鹿人們完整的故事:
數(shù)十萬年前另一個星系中的鹿人文明,在一次偶然的觀測中收到了來自宇宙之眼的信號,這個比宇宙還古老的信號讓他們著迷癡狂,為了找到「眼」,鹿人決定舉全族之力,砍掉母星所有的樹、抽干母星所有的水、挖取母星所有的資源建造了外星站。鹿人們就這樣不顧后果、孤注一擲地乘著外星站前往了「眼」所在的太陽系。
但是真正到達宇宙之眼后,「眼」傳達出的信息卻是宇宙的毀滅,這對于已經沒有歸途的鹿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絕望悲痛、失望憤怒,這些情緒愈演愈烈,最后他們放棄了曾經的信仰毀掉了眼祭祀場,或許是出于不甘所產生的報復、或許是出于對死亡的恐懼、或許是出于對其他種族的保護,鹿人們修建了屏蔽器并發(fā)射到「眼」的位置,將「眼」不斷向外發(fā)送的信號屏蔽掉。
而憤怒過后對母星的懷念和后悔的情緒又涌了上來,曾經小橋流水、生意盎然的母星已經不復存在,鹿人們想到了掃描自己的記憶構建出曾經的母星,又通過意識上傳技術全族人沉浸在了虛擬的溫柔鄉(xiāng)。最后將一個奇怪的木棺放入了一個像是鐘一樣的鐵質容器里,把它沉入水中。外星站也隱匿在了太陽系中的一角,至今數(shù)十萬年的時間過去。
在這三個膠卷曾因為被燒毀而沒能看到的影像中,能夠感受到鹿人們追求信仰的狂熱,信仰崩塌后的憤怒絕望,以及對再也回不去的母星濃濃的鄉(xiāng)愁。他們并不是總是恐懼的化身,而是同樣有血有肉的一個種族。
到這里我們似乎已經得知了一切,但還剩一個終極謎團沒有解開,那就是沉入水中的鐵制容器里的木棺里究竟藏了什么?而這個木棺就在夢境世界的巨大地下洞穴中,被三道鎖鏈鎖住。第一個解開鎖鏈的燭火需要通過輸入密碼走過透明橋才能到達;第二個燭火被河流分隔在對岸,需要密碼將對岸的船開過來才能乘船到達對岸;第三個燭火處有一個警報圖騰,需要密碼來解除圖騰的警報才能到達,否則會被現(xiàn)實世界的鐘聲喚醒,從虛擬世界強行脫出。
經過了對密碼漫長的搜尋無果后,終于到了揭開木棺秘密的時刻,上文提到的bug正是解開三道鎖鏈的鑰匙。
嘗試在虛擬世界中的山洞加載卸載地圖時跳入水中,由于新地圖還未正確加載,舊地圖又已經被卸載,導致我直接掉到了山洞的中心湖并且沒有沉入水底,而是能夠在水面上行走,水面上四處觀望可以發(fā)現(xiàn)這片水面連接著三處藏書閣以及木棺所在的洞穴,從水面回到木棺洞穴的途中,竟然抵達了其中一個燭火,熄滅燭火后木棺上的一道鎖鏈隨之解除,再乘船回到對岸。突然間意識到,似乎并不需要拘泥于密碼就可以達成目標!密碼一直都不存在,或者說密碼一直都在自己的掌中。
放下手中的提燈,透明橋在全景透視下一覽無余,操控密碼輸入盤的每一位,調整透明橋的位置直接將其正確拼接,算是變相的一種“窮舉法”得到了密碼,熄滅燭火,解除了木棺上的第二道鎖鏈。
而第三道鎖鏈讓我陷入了瓶頸。我一直往關閉警報圖騰或者熄滅周圍的光線,從而不觸發(fā)警報的方向嘗試,表、里世界不斷往返,卻沒有任何辦法熄滅圖騰上方照射下來的光。靜下心來再次查看第三個bug時得到了驚人的猜想,如果我通過死亡進入夢境世界是不是就不會被鐘聲敲醒了呢?換言之打開第三道鎖鏈需要賭上自己的性命!這是一個思維死角,因為人總是本能的想要活著,所以我每次都是習慣性通過睡眠進入夢境世界,從來不會往這方面考慮,即使看到影像中的相關圖像也只是知道了有這么回事,不會把自己帶入進去,導致顯而易見的答案卻卡了許久。
那么打開木棺所要做的事就已經明確了:在高塔處拿著提燈,用幽綠火焰燒死自己進入虛擬世界,乘小船在山洞加載卸載地圖時跳下船進入山洞中心湖,回到木棺洞穴處熄滅第一處燭火,放下提燈進入全景透視狀態(tài),調整透明橋位置熄滅第二處燭火,以及無視警報圖騰直接走過橋熄滅第三處燭火。這便是解開木棺上三道鎖鏈真正的鑰匙。


高潮
隨著木棺緩緩打開,最后的謎底就在眼前,二十小時的漫長探索,反復不斷地死亡,甚至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終于走到了這一步。在經歷了數(shù)個接連不斷的eureka moment后,對于木棺中最后的秘密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期待。木棺內連通著深不見底的臺階,越往下走光線就越是昏暗,直至只剩下提燈的微光。再摸黑往下走一段路之后,光線重新出現(xiàn),來到了一個小房間,房間內擺著一個天文望遠鏡,朝著望遠鏡的方向可以看到夢境世界中那個帶著星環(huán)的巨大行星,不過現(xiàn)在的我已經知道這個行星是鹿人們?yōu)榱藨涯钅感嵌圃斓奶摂M行星,是他們想回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乘著電梯來到房間下層,下層的環(huán)境有些昏暗,正在打量房間之時突然從黑暗處竄出一個張牙舞爪的斷角鹿人,嚇得我直接退步到電梯口,正準備落荒而逃的時候,這個斷角鹿人眨了眨眼停下腳步平靜了下來,看起來似乎并沒有敵意,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到他的面前,顯示出了他的稱呼——幽禁者,也表明了他的身份,被囚禁在此處的鹿人。看起來這是一個可以溝通的鹿人,試著向他提出了兩個問題,這也是同樣問過唯一見到的挪麥人(所萊內姆)的問題——
“...你是誰?”
“...我們在哪?”

同樣的,由于語言不通,幽禁者也無法回應我,他略一思索,點起房間里的燈,緩步走上前拿起靠墻擺放的一個權杖,在之前的旅程中已經了解到這個權杖可以發(fā)射出奇怪的光線,被這光線照射到的時候會看到一些畫面。此時鹿人正閉眼低頭用這權杖掃描自己,而后投射出了一道光,似乎是想讓我看看他的記憶投影,靠近這光芒后他的記憶呈現(xiàn)在了眼前:
鹿人們將「眼」的信號屏蔽以后沉睡在了高塔,準備永世不再蘇醒,而一位斷角鹿人卻從沉睡中醒來,或許是覺得獨斷地將「眼」信號屏蔽對于其他種族來說是一種不公,或許是覺得迎接宇宙的滅亡帶來新生也沒什么不好。他最終選擇來到控制室將信號屏蔽器關閉掉,但很快族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他,對于他這一違背全族意志的行為,鹿人們非常憤怒,修建了鐵制容器將他關在了木棺中用三道鎖鏈封鎖,并重新開啟了屏蔽器,他在進入木棺之前表情中帶著一絲悲傷。現(xiàn)實世界的身體被關在鐵制容器中無法動彈,靈魂通過幽火上傳到了夢境世界,并被鎖在地下深處的房間里,這就是他“幽禁者”的由來。原來木棺中藏著的并不是跟「眼」相關的什么驚人秘密,而只是一個被囚禁的鹿人。

記憶到此處結束,鹿人將權杖遞給我,似乎是想要知道我的故事,我應該傳達給他些什么?作為一個已經被囚禁了數(shù)十萬年的個體,他想知道些什么?整理了下思緒,接過權杖掃描自己的記憶并投射給他,他也同樣閉眼感受,此時點睛之筆《Echoes of the Eye》響起,逐幀播放的畫面與音樂產生微妙的踩點,全游戲僅此一次的強烈音樂升調,讓人全身顫栗:

時過境遷,你的同胞沉溺在虛幻中化為枯骨。
你們的棲息地逐漸淪為荒蕪,
與被封閉的眼一起,外星站藏匿于虛無。
但你所釋放的短暫信號仍在向宇宙的邊緣不斷擴散傳輸。
偶然接收到,并為這剎那信號果決躍遷的挪麥家族,
卻因為意外彗星帶來的致命物質,付出了包括生命的全部。
時光荏苒,又誕生了新的種族。
最初的探險隊員,帶回了風化的挪麥遺跡建筑。
小時候的我得以在博物館中參觀了文物,
內心的求知欲讓我踏上成為宇航員的道路。
長大后的我追隨他們的腳步,
駕駛飛船飛向太空,
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旅途。



記憶投射的光芒逐漸消散,而鹿人似乎還沉浸在記憶的余韻之中,數(shù)秒后,他睜開眼睛仰天一聲長嘯,我也被這聲長嘯震撼的全身發(fā)麻。在被囚禁了數(shù)十萬年的時間里,他一定不斷地懷疑過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意義,不斷地自責過沒能阻止自己的族人,在囚室的日日夜夜用望遠鏡仰望那虛假的星空,咀嚼這份悲傷和苦澀。而現(xiàn)在,在得知了自己所釋放出的信號有幸被其他文明所捕獲,并且將求知求索延續(xù)到今天,自己所做的事為宇宙帶來了希望的火種,這個被族人視為叛徒的囚犯在度過了漫長的時光之后,種種情緒終于得以釋懷。

他緩緩走到電梯口接過權杖,向我鄭重地鞠了一躬,在我愣神之中一個灑脫的轉身,走進電梯。被關了這么久,他也想出去看看吧,但是離開了這里他又能去哪里呢?畢竟他的肉體早已在千萬年之前化為白骨。在我思索這一點的時候電梯重新降了下來,趕忙乘上電梯去尋找這位幽禁者的蹤跡。

快步穿過漆黑而漫長的階梯,循著一絲光亮從木棺入口處出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他的身影。四處環(huán)視可以看到河邊插著他的權杖,光芒從權杖中照射而出,靠近這束光,眼前出現(xiàn)了一段沒有見過的影像:帶著天文望遠鏡的鹿人和身著宇航服的哈斯人一同乘船迎著朝陽駛向遠方。
如果有機會,他也想跟我一起去冒險吧,這大概就是他留下的最后的美好愿景,抬起頭在河邊看到了幾個鹿人的小腳印,這告知了幽禁者最后的歸處,了卻最后的心愿,他坦然走向數(shù)十萬年生命的終點。

而以上這些便是我賭上性命的這次冒險,所獲得的一切:告知被囚禁的鹿人我所知曉的歷史,見證“幽禁者”生命的盡頭,除此之外別無所得。
跟隨鹿人最后的腳印,一同踏入河中,隨著手中承載靈魂的提燈的熄滅,眼前也黑了下去,但與鹿人不同的是,我仍然處于時間循環(huán)之中,挪麥人留下的饋贈讓我能夠繼續(xù)完成使命。紫色而奇異的挪麥文字光芒不斷從眼前穿過,22分鐘內所經歷的剪影倒退閃現(xiàn),深吸一口氣重新睜開眼時,身旁的火堆咔吱作響,而眼前仍是那熟悉的深巨星。



尾聲
知曉了挪麥人的灰燼雙星計劃,在深巨星深海核心獲得了「眼」的坐標,在黑棘星循環(huán)空間的深處找到了躍遷失敗缺少能源的飛船。還處于時間循環(huán)中的我,集齊了前往「眼」的所有拼圖。
然而為了真正抵達「眼」,需要主動取下灰燼雙星計劃的躍遷核心給飛船充能,而時間循環(huán)裝置也將被終止,也就是說,這最后的冒險將只有一次機會。
在這漫長漫長的22分鐘內,我經歷了各種離奇的死亡。隨著灰燼星的沙柱一同朝著余燼星灌注而摔死、在余燼星的洞穴里被不斷上漲的沙子壓死、在碎空星被不斷墜落的隕石砸死、在深巨星的深海被帶電水母電死、在黑棘星被巨大鮟鱇魚連人帶飛船一口吞下咬死、開著自動駕駛飛船一頭飛進太陽而燒死、在外星站因為湍急的水流撞上巖石而死、在太空中無助飄蕩耗盡所有氧氣窒息而死、飛船故障導致爆炸而死被幽靈物質輻射而死、、違反因果律時空崩壞而死、為求真相自殺而死。死亡似乎逐漸成了一件令人麻木的事,但在取下核心的那一刻,就已經沒有回頭路,能否成功在此一舉。

太陽處刑曲的變奏在耳邊回響,拿著核心的手也似乎在顫抖。進入飛船全速前往黑棘星,屏息穿過鮟鱇魚群,所幸一切順利,成功抵達了「眼」。
在舊世界終結的森林里,點燃一簇篝火,找到熟悉的伙伴:埃斯科、瑞拜克、切特、加布羅、費爾德斯巴以及挪麥人所萊內姆,大家一同坐在篝火旁其樂融融。遠處傳來一陣略帶哀傷的魯特琴聲,循著琴聲來到一棵樹旁,是外星站中見過許多次的鹿人家鄉(xiāng)的樹,而琴聲的源頭就在樹下方的土地里。不斷向下挖掘,落入地底深處,四周的墻壁上掛著一些相框,三簇蠟燭照亮了相框里不同種族生活起居的身影。在這舊世界的終結處,吹滅第一簇蠟燭,默哀勇敢而膽怯的他們。吹滅第二簇蠟燭,告慰無畏而無私的他們。吹滅第三簇蠟燭,永別聰明而善良的他們。最后,在鏡子前,吹滅代表自己的那束蠟燭,看無盡黑暗降臨。

燈光閃爍,又回到了地表,不過琴聲已經停止。在離篝火不遠處的一棵樹上倚靠著一位熟悉的斷角鹿人,走上前去抬頭看向他,在這真實與虛無、毀滅與新生的交界空間,我終于能夠與他進行語言交流。
鹿人幽禁者說:
『當我的族人找到眼并意識到它的能力之后,他們害怕了。真相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就像一道無法直視的亮光灼傷了他們的眼睛。他們能學會的只是躲入黑暗——迷惑自己,繼而迷失自我,他們不想看到自己的終結?!?/span>
『但我的族人并不總是這樣,我們并不總是如此膽怯,我盡我所能地糾正錯誤,但我仍是族中一員,你現(xiàn)在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我無法保證我們的恐懼不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印記。』
『話已至此,該做選擇了:你確定要記住我嗎?』



無名哈斯人:
『 ? :: )當然,加入我們。讓我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span>
鹿人幽禁者:
『我不想重蹈族人的覆轍。但如果你愿意冒險一試,那么我也可以?!?/span>
......
最后的合奏前,鹿人幽禁者:
『我從不敢奢望會有人能聽到眼的信號,因為它是如此短暫......盡管如此,我們相遇了。』
『那么就是現(xiàn)在!把我們的星火送入黑暗之中?!?span id="s0sssss00s" class="md-plain" style="">


無名哈斯人:
『 ?QAQ ?』

...一曲終了。
鹿人幽禁者:
『......太美了,和我想象中的有所不同。無論接下來發(fā)生什么,我覺得都不會令人心生恐懼。』


無名哈斯人:
『 ? ? ? ? ? ? :: ) ? ? ? ? ? ?』
到了該完成這最后一步的時候了。進入「眼」的剎那,視野不斷延伸,眼前的事物坍縮成了一個點,隨后是創(chuàng)世大爆炸的光芒傳來,見證著這一壯麗景象,沐浴在新世界誕生的光芒中,直面這可怕而偉大的死亡。


雜談
又到了我最喜歡的雜談環(huán)節(jié)。對于游戲流程的總結回顧總是需要構思行文結構,讓游戲過程更好地轉化為文字,斟詞酌句讓表述更為準確,于是經??目慕O絆、寫寫停停。而雜談就沒有了這些方面的顧慮,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到哪寫到哪。
DLC標題為眼之回響——Echoes of the Eye。Echoes,譯為回聲、附和、共鳴,既指代鹿人“幽禁者”違抗全族所釋放出的那短暫的宇宙之眼信號,這僅僅一次的信號在宇宙中不斷地擴散直到被挪麥人接收到,從而開啟了挪麥人對「眼」漫長的追尋,最終讓一名哈斯人站在了“幽禁者”面前,這是「眼」對他的回響,種下的因得到了果;同時也指代鹿人、挪麥人、哈斯人三個種族文明的共鳴,在冰冷的宇宙中,因為「眼」而結系在一起,譜寫出了充滿人文主義色彩的故事。一切因眼開始,又因眼而結束,中間的所有一切即是回響,是這個宇宙留下的饋贈。
星際拓荒最吸引人的點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各種壯麗的宇宙奇觀,或是歷經三個種族的傳承,橫跨數(shù)十萬年充滿史詩感的劇情,但真正溯本求源來看,讓星際拓荒之所以為星際拓荒的核心點在于,開發(fā)者所設計的獨特的游戲時鐘。在大多數(shù)游戲里,整個游戲世界仿佛都在等待著玩家,比如只要玩家不觸發(fā)劇情,就會永遠等待下去的NPC。如果玩家全程按照設計好的游戲節(jié)奏推進倒還好,一旦玩家做了些不符合游戲節(jié)奏的事情,最常見的例如收集材料、刷刷等級這類行為,這種時間上的撕裂感就會急劇放大,讓玩家從游戲中剝離出來,對沉浸感是極大的破壞。星際拓荒的游戲時鐘精妙之處在于,這整個游戲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其自身的時間周期,碎空星一開始完整的地表會隨著時間的推進不斷被隕石砸塌陷、沙漏雙星的沙子隨著時間不斷互相灌注,等等這些都給玩家一種感受,這個宇宙的運行不以玩家的意志而改變,玩家所能做的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去做應該做的事。如開發(fā)者所說,“探險因此有了新的維度,何時行動變得跟何處行動一樣重要。游戲也因此變得自然而動感,因為世界在不停的變化?!?你的每個決定都很重要,因為它們都消耗著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
如果游戲按照這樣去設計制作,對玩家的體驗上來講是極好的,但與此同時,開發(fā)者無法承受其帶來的巨大工作量,例如做出無盡的事件和角色的行為周期。在星際拓荒里開發(fā)者采取了一個巧妙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每隔22分鐘太陽會超新星化,從而重置一次玩家的游戲循環(huán)。這就讓高度定制化的游戲時鐘設計成為可能,玩家在開發(fā)者精心設計的小小宇宙中盡情探索,每時每刻都能體驗到發(fā)現(xiàn)與冒險的樂趣。
整個DLC的廣度并不算大,畢竟大部分內容基本都只在一個外星站中,但它的深度卻要比主線中任何一顆星球都要深,絕對稱得上是充滿分量的一個DLC了。不過“陰間”的氛圍屬實有點過于恐怖了,我個人基本不接觸恐怖類型的游戲或者電影,所以游戲中的恐怖元素幾乎達到了我能承受的上限,不過好在我挺過來了,并且隨著游戲的推進、認知的提升,對于未知的恐懼逐漸減少,后半段流程氛圍會慢慢輕松起來。
煽動人的情緒總歸是容易的,催人淚下的音樂、沖突激烈的愛恨情仇、跌宕起伏反轉不斷的劇情,這些都可以充分調動我們的情緒,而像星際拓荒這種克制的配樂和含蓄的表達,反而能夠激發(fā)出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將所有的真相拆成碎片隱藏在游戲的角角落落,以好奇心為起點、使命感為終點,讓玩家完成了這一場偉大的冒險。
其他一些游戲,玩完以后會有種虛無感或是空虛感,這是一種類似于自己的什么東西被游戲拿走了一樣的感覺。而Outer Wilds不一樣,我相信所有玩家在通關的時候,內心都是充盈的,像是有什么寶貴的東西緩緩流淌到自己的身體里,在血液中擴散開來。
我并不是一個感性的人,不如說大多時候我都理性的像個機器,所以能夠像這樣真正打動我的作品少之又少,也正因如此,這樣的體驗才顯得彌足珍貴。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敘事如抽絲剝繭。有陷入僵局時的苦惱,也有發(fā)現(xiàn)新線索時的興奮;有面對恐懼時的背脊發(fā)涼,也有真相撲面而來時的震撼。每時每刻都能夠給我?guī)聿煌母惺?,全身心沉浸在那一方宇宙中?3個小時真是太美妙了。
說實話即使寫了這么多,也感覺只是在平鋪直敘,或許是我的筆力不足以駕馭這段冒險,又或許文字永遠無法傳達出我在游戲中的那一刻所感受到的情緒和思潮。如果需要用一句話概括我對這款游戲的感受,那大概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能玩到如此優(yōu)秀的游戲,我感到很幸運,以及未來十年內可能都不會再有超越這部作品的游戲出現(xiàn),所帶來的遺憾。
總之,最后也同樣的以一句名言結尾:
“有兩樣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贊嘆和敬畏就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則?!?
——康德



玩家長評摘錄:
1.
我從未想到自己能如此期待一款游戲的DLC。像是和暗戀女孩約好一塊出去玩的小男生,早早地到了約定的樹下,瞅著那條街的盡頭,想象著女孩出現(xiàn),走到自己面前來。我就是這么一天天期待《眼之回響》的。
也許很多人不能理解,心里可能會嘀咕:這不就是個DLC嗎。可我卻相信,每一個通關《星際拓荒》本體的人都能體會到我這份沉甸甸的期待。那可是《星際拓荒》啊。
哈斯人的故事還能怎么書寫?宇宙還能有什么秘密?當本體最大的謎題被揭開了,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嗎?最重要的是,作為莫比烏斯開發(fā)組的第一款作品,《星際拓荒》是如此地驚艷,這只是上帝偶然的一次握筆?他們真的可以繼續(xù)延續(xù)這份奇跡,創(chuàng)作出更多堪稱「藝術品」的內容嗎?
是的。當我通關DLC后,我必須要說,是的,他們延續(xù)了。莫比烏斯這個開發(fā)組簡直是真正的神,《眼之回響》的質量高到哪怕它只是一個DLC,我也愿意把年度游戲的位置留給它。
所以,朋友們,如果你非常喜歡《星際拓荒》,那你無需再猶豫,這個DLC直接買,自己回去體驗吧,不要再往下讀這篇文章了。游戲評測必然伴隨著劇透,而哪怕一句話的劇透,都會削減這款游戲給你帶來的任何震撼與感動。我想每一個玩家都能在《眼之回響》里,找回第一次通關《星際拓荒》的體驗。開發(fā)組是這么希望的,我也是。
芳草萋萋,泛舟而行 -
《星際拓荒》的開發(fā)組絕對是我見過最懂浪漫的游戲開發(fā)組。星球上噼呲作響的篝火,星系的旅人在旁烤一顆棉花糖、飛船加速遠離星系,友人的樂器在信號器里逐漸成為大合奏、在宇宙之眼直面舊宇宙的毀滅,各種超新星的恒星不過如森林間一只只螢火蟲……宇宙的宏大和微小的個人被跨越尺度地串起,這些靈氣滿滿的設計總能在不經意間把心里的柔軟觸動。莫比烏斯懂浪漫,更懂該怎樣把浪漫傳達給每一個人。
宇宙,無邊無際的宇宙,我在其中懸浮。我正在等待,等著那個時刻的到來,直到面前儀器上的數(shù)字跳動到合適的數(shù)值,那遮住火球的黑影才緩緩出現(xiàn)。開始的時候是一小角,接著像是陡然間出現(xiàn)的日食,偌大的黑影把所有的紅色都吞咽下,連同我的呼吸也一同窒住。
我驅著飛船前往,那從驚悚電影跳轉而來的鋼鐵巨構憑空在我眼前降臨,唯有一個射出迫人冷光的狹隘洞口供我??俊N夷秋w船如今只是只被凝視著的小蟲,自己把自己送入到那巨口之中。冰冷的鋼鐵、詭異的謎題、未知的符號,一切都是那么不近人情。復行數(shù)十步的外來人小心翼翼地轉動了操作盤,剎那間卻跌入了相接的水天。
陰暗的色調一掃而空,身下的小舟伴著急流,順著河道沖出山間,眼前豁然開朗。藍色的河川一直延到天上去,芳草萋萋的鸚鵡洲在遠方卷起,沿著行星內壁越過頭頂又與溪流相連。竟是一處隱藏在堡壘之內的世外桃源!耳畔有吉他聲,那首《The River》響了起來,接著是嘩啦啦的流水聲。我泛舟而行,人未醉卻真不知天水何處了。
可憐我蒼白的文字無法表達我內心之感動,畢竟把「浪漫」這樣的情緒具象化,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可對《星際拓荒》的開發(fā)組來說,這好像總能輕松實現(xiàn)。演出、氛圍、故事都是傳達「浪漫」的一部分。他們總能把我置于那個在宇宙的面前「初極狹才通人」的境地,又總能把幕布一掀,抖出一長串「豁然開朗」。正如《眼之回響》這段開篇那樣。當然,也還有《眼之回響》里更多的時刻。
時而會在論壇里看到這樣的貼子,諸如「你在游戲里有什么時刻印象深刻?」「游戲里哪段演出讓你感到驚艷?」等等不一而足,我總會在那個時候想到《星際拓荒》。而現(xiàn)在,我想《眼之回響》肯定也會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了。
探索與解密的變與不變 -
DLC的整個場景都圍繞外星站而展開,這個沿著行星內壁建設的環(huán)形世界由溪流相連,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玩家可以自行乘坐木筏前往。盡管游戲依舊不會對玩家的行為與選擇設限,但與本體各個星球散布在宇宙不同的地方,玩家往往隨意任意一顆開始的情況不同,有方向的溪流使得玩家對外星站的探索具有相對較強的引導性。
從河流地開始,到水壩結束,DLC的大致路程往往相似,但在這看似不大的場景之間,開發(fā)組塞進了大大小小的秘密。從被藏起來的「隱藏峽谷」,到三個大隱隱于市的「秘密地點」,甚至是更深的……玩家在不停在這條溪流上往復尋找更多線索的過程中,獲得和本體類似的探索感。
同樣的,DLC的線索并不像本體那么接近「拼湊」,從各種幻燈片里得到的線索有時候引導性更強,有時候甚至近似于「攻略」。不過,體驗上來說,線索的參悟要求其實提高了。由于鹿人族不存在文字線索,只以幻燈片展示內容,如果這個線索錯過了,或者這個線索沒弄懂,就存在卡住無法繼續(xù)的情況,也沒辦法像本體那樣「先換個星球探索吧」或者「去他們提到的那里看看」。所以整體來看的話,DLC多少還是側重解密而非探索。
游戲的解密水準是一貫的高,基于機制延伸的《眼之回響》必然是遠遠甩開其他小游戲合集的游戲一大截,非常精彩,請好好體驗。當然,這不代表探索就不夠好了,也算是某種程度的一生只有一次了。(笑
一點尾巴 -
雖然原本還想要寫更多的內容,不過依舊怕會有人不看劇透預警被劇透到,所以就此擱筆吧,把更多值得親自體驗的內容留給大家自行去感受。結局的時候,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又一次遺憾為什么這等質量的游戲會小眾至此。《眼之回響》究竟是什么品質呢?可能就是更讓我堅信了那一點吧:這是款注定會在游戲史留名的游戲。
不過,打完之后轉念一想,或許這里邊又藏著Mobius Digital的良苦用心。與其說建議逃課,不如說整個DLC最終的解謎就是在一步步教你如何合理逃課。拋棄眼睛才能看穿真實世界,離開賴以照明的文物,離開賴以穿行的小船,離開賴以為生的現(xiàn)世,你才能揭開最深沉的秘密。到那時,你終于明白——萬物皆虛,萬事皆允,行于黑暗,侍奉光明。在宇宙之眼的回聲中,一切都沒有什么對錯,只有有意識的觀測者們,以及他們自身的選擇帶來的意義。

2.
也許在許多年后,有人問我你這一輩子玩過最好的游戲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星際拓荒》。其既帶給我五味雜陳的個人情緒,也帶給我對宇宙對生命對毀滅的深度思考與啟示。我常常抬起頭仰望星空,幻想宇宙的無盡浪漫,這驅使我閱讀相關書籍,專業(yè)的內容晦澀難懂,于是我沉迷宇宙幻想小說,尤其是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神們自己》、《永恒的終結》,這兩本書給我從前膚淺無趣的生活一個大大的耳光,將我引導向一條追求極致浪漫和解放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時隔多年后,《星際拓荒》這款游戲再一次給了我這種感受,甚至因為游戲這個載體特有的互動性,這種感受再上一層。對我來說,我愿意將其放在與阿西莫夫的著作平等的位置,盡管這只是幾個與我年齡差不了多少的年輕人的作品。
關于宇宙的游戲作品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思考:宇宙,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描述宇宙的游戲作品有許多,無人深空、星戰(zhàn)前夜、群星、異星探險家、質量效應、甚至將光環(huán)也算在內,但似乎都或多或少有些毛病,對我來說,這些游戲足以體會星空的美,體現(xiàn)宇宙的浩瀚,包含著對生命的思考。但我游玩下來,總覺得少些什么。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些游戲將舞臺放在了太空,卻只是以新的名詞與形式,重現(xiàn)或解釋我們已知的或經歷過的——建設,發(fā)展,戰(zhàn)爭,政治,愛情,死亡。宇宙是包容著這一切,但最多的其實是秘密。大部分游戲缺少對于秘密的描繪。
星際拓荒這款游戲就將揭開秘密的過程設計的精妙絕倫。同時對于格局的把握也及其準確,上述的我們人類已然體會的渺小的要素,與浩瀚宇宙和生命終結這個龐大的命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我驚嘆:宇宙就是這樣!
我強烈推薦您(等打折)購買這個游戲以及目前唯一的dlc《眼之回響》,如果您想要親自游玩,為了保證你的體驗,下文的內容建議一個字也不要看;當然這個故事本身也十分精彩,如果只想看看故事,我會在下文以及以后的更新中盡我所能以合適的順序講述這個奇跡的故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游戲的配樂水平也十分不錯,提供了與游戲主題的每個方面都十分契合的氛圍??梢运阉鱋uter Wilds來享受同樣美妙的OST。 ?
和我們的太陽一樣,恒星會將氫原子聚變?yōu)楹ぴ樱瑏懋a生光和熱。隨著恒星步入晚年,它耗盡了氫原子,并開始收縮。
隨著核心收縮,恒星會變得越來越熱,導致外層體積膨脹,于是它就變成了紅巨星。當核心溫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恒星會把氦核聚變成碳核。
如果一顆恒星的體積夠大,它會一直把碳聚變?yōu)橘|量更高的物質,比如鐵。
最終,這顆恒星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并劇烈的爆炸,并形成名為超新星的天體。根據(jù)切特的觀察,總有一天,我們的天體也會走到這一步。
以上文字寫在哈斯人的博物館中,用以介紹太陽死亡的過程。哈斯人(Hearthian),生活在木爐星(Timber Hearth),長有四只眼睛,從遠古時代存在于木爐星地下的一種魚類進化而來。他們雖然擁有了太空旅行的能力,但實際上技術非常原始,建筑由木材松散的搭建,用釘子固定。飛船和宇航服也都用膠布固定,卻十分堅固。他們的所擁有的偵察兵發(fā)射召回技術和人工重力科技支撐起了哈斯人的宇宙探索事業(yè),而這些科技其實是源于挪麥人(Nomai)——哈斯人尚未進化出智慧,這個星系的太陽尚年輕時,來自其他星系的造訪者。
哈斯人聚居在村莊,他們的關系十分緊密。奈斯(Gneiss)為每一個探險隊的成員制作了獨特的樂器,他自己則彈奏一把班卓琴。只需要拿出信號鏡,對準星空中的某個方向,就可以聽到他們的演奏,收到他們的信號。切特(Chert)在余燼雙星奏鼓,瑞拜克(Riebeck)在碎空星的挪麥懸空城遺跡邊彈班卓琴,加布羅(Gabbro)在深巨星的某個小島上吹長笛,還有費爾德斯巴,在任務中失蹤,能用信號鏡聽到聽到他在吹口琴,卻無法定位他的位置。
? 與哈斯人的生機勃勃相反的是,這個宇宙已然開始凋謝,而他們所在的星系,更是行將毀滅。事實上,在這個年輕的探險家睡醒睜開雙眼準備出發(fā)的這一刻開始算起,還有二十二分鐘,太陽就會發(fā)生爆炸并形成超新星,而哈斯人與他們熱愛的這個星系,無疑會被全部毀滅。哈斯人并不知情。

3.
《眼之回響》依舊繼承了本篇的高質量解謎,但DLC內容除了飛船日志外幾乎摒棄了所有文字敘述,轉而用幻燈片與圖像敘述,更增加了幾分浪漫的宇宙韻味。該DLC新引入了一個外星人種族(慫B鹿角人),并對原作的故事進行了更充分的補完,劇情銜接得當,引人入勝。另外,解開DLC的最終謎題后再通關本篇主線,結局會出現(xiàn)不同的元素,依舊令人感動。在游戲機制上,雖然只增加了一個外星環(huán)帶外星站,但其機制與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關后重新梳理后令人直呼精妙,無比贊嘆于制作組的腦洞。DLC雖然后期增加了陰間追逐戰(zhàn)(整的跟恐怖游戲一樣),但游戲中有相應的機制可避開所有追逐戰(zhàn),再次佩服制作組的精巧構思。DLC與本篇一樣都建議自己先探索一遍再看評論。如果問我DLC值不值得購買,那我只能說,什么叫做第九藝術啊,必買。(除了完全不能接受恐怖游戲的人外,雖然它其實一點也不恐怖)
游戲中的一件件巧合鑄成了三個種族的相會,促成了宇宙之眼的探索之旅,這巧合就是連續(xù)不斷發(fā)生著的奇跡。相應的,在現(xiàn)實世界生活的我們玩到了這個游戲本身也是一個奇跡。將邏輯自洽的劇情,探索未知的浪漫融合進這30多小時的求知旅途中,這是只有第九藝術才能詮釋的真正的奇跡。
一位覺醒反叛的鹿人賢者,舉族英勇獻身的挪麥先輩,冒險求索的哈斯一族,共同構成了星際拓荒,為我們展現(xiàn)了來自宇宙的奧妙與冷漠,同時伴著精神的偉大追求,喚醒我們最原始的渴望———我相信所有人都在某個不可分說的時刻,抬頭仰望星空,祈求探索這曼妙的宇宙。
當我的族人找到眼并意識到它的能力之后,他們害怕了。真相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就像一道無法直視的亮光灼傷了他們的眼睛。他們能學會的只是躲入黑暗——迷惑自己,繼而迷失自我。他們不想看到自己的終結。我的族人并不總是像這樣。我們并不總是如此膽怯。我盡我所能地糾正錯誤,但我仍是族中一員,你現(xiàn)在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我無法保證我們的恐懼不會在你的大腦留下印記。話已至此,該做選擇了:你確定要記住我嗎?
————走吧,讓我們一起見證新的宇宙。

4.
致“Outer Wilds”
從哈斯人第一次從木爐星上啟航,哈斯人用那傳奇的木制飛船,開啟他們傳奇,而又絕不尋常的旅行。
起初,旅行最重要的是一處處奇觀與風景,從深巨星的漩渦與巨浪,到碎空星的黑洞與浮島,這個世界處處存在著精彩絕倫的事物與奧妙。但那只是景,而人的存在讓一切都不再平凡。
挪麥人第一次仰望星空,他們猴子撈月似的以肉身之軀,構筑他們的巴比倫塔,去觸及那遙遠的星辰。這當然只是徒勞。單就和劉慈欣的小說《朝文道》中的那樣,當一個生命開始仰望星空之時,他們踏遍星辰大海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他們發(fā)展出先進的文明,以探尋宇宙的真理為目的,踏出自己的朝聞道。直到宇宙之眼的到了。
眼是那樣神秘,那樣迷人,來自宇宙大爆炸前的量子態(tài)星體,吸引著挪麥人來到這個奇幻的陷阱,挪麥人一路遭遇了諸多的不幸,被荊棘困住飛船,嚴酷的逃生倉生存環(huán)境,以及最終闖入者的到來,幽靈物質宣判了他們的死刑。
但他們并非一無所獲,他們的遺產,為木爐星海底的小魚,在千萬年后實現(xiàn)他們偉大的遠征,打下基石,灰燼雙星計劃的暫時失敗,卻造就了那命運交響詩般的22分鐘奇跡。
最終哈斯人抵達了眼,在那兒,宇宙是那樣渺小,就如旅行者二號拍攝的著名圖片“蔚藍的點”那樣,太陽系只是萬千衰老星系的一員,他們,一切權利與財富,斗爭與仇恨,都不過是這蔚藍的點啊。挪麥人的苦難歷史與哈斯人的奮勇抗爭,此刻在宇宙的新生面前,都宛若孩童。這或許就是真理的光輝。一切都歸于沉寂,只剩下探險隊員悠揚的樂器聲。
若電子游戲真是第九藝術,那么星際拓荒必將擁有一席之地。 它是我最喜歡的獨立游戲,但它并非完美的。量子理論的疊加態(tài)與坍縮態(tài),觀測者效應,引力場與時間悖論,天體軌道運作與相互運動的坐標系,這些是多么的浪漫與有趣,但同樣造成了較高的游戲體驗門檻。游戲中的謎題設計巧妙,高超的3d開放世界地圖讓人著迷,但也正是如此,畢竟并非每個玩家都能適應太空航行,3d眩暈對于不少玩家而已是一大阻礙。但是我依然推薦每一個人來體驗這個游戲,只要你能玩下去,就不會讓你后悔。唯一的遺憾大概是游戲流程較短,打出真結局往往只需要十一二小時,而如果去除成為安康魚美餐的一兩個小時,游戲流程將會更短。

5.
一段爛活
宇宙之眼為什么是神?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其他人相較于宇宙之眼究竟差在了哪里。
首先是犯下傲慢之罪的鹿頭人
靠著VR技術開party就露出不屑的笑,這種傲慢的生物注定走不長遠,事實也是如此,靠著一個飛船封鎖了神的信號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最終團滅。與之相比神就很謙卑,神不是不能沖破封鎖,只是不想通過太完美的表現(xiàn)讓人們絕望所以故意不用,可笑有些人不理解神的良苦用心,竟然還用這些事來譏諷神,我勸你們好自為之。
然后是犯下貪婪之罪的挪麥人
只是觀測到一絲信號,挪麥人便能追蹤來到這個星系,而這,自然是因為神的應允。神本來欽定挪麥人為自己在人間的代言人,為此甚至不惜讓挪麥人能夠登上量子衛(wèi)星,來到第六位置朝圣。但最后挪麥人卻被知識蒙蔽了雙眼,通過觀測黑洞掌握了時間穿梭技術,甚至準備逃離神的到來。于是神降下了懲罰,闖入者釋放的幽靈物質殺死了所有挪麥人。
最后是犯下懶惰之罪的哈斯人
自以為擁有灰燼雙星計劃和手電筒就了不起了,開著飛船四處瞎逛。另外大家有所不知,其實在灰燼雙星計劃啟動把記憶傳輸回來的時候,其腦海中看見的畫面,是這家伙不去開飛船而烤了二十二分鐘的棉花糖。不過,念在他最終皈依了神的教,并且踐行神的意志,成為第一個進入神的有意識的觀測者,神應許了他在篝火旁的一切。


玩家簡評摘錄:
沒有DLC這個故事就并不完整。依然如正篇,沒有秘密,秘密即知識。我多么慶幸我與你相遇。而我們是注定會相遇的。outer wilds是人類永恒的藝術和浪漫的贊歌。希望每個人都能與自己一生中的偉大的意義相遇。希望它成為你們相遇的見證,或是你們相識的紀念。我為我所選擇的道路堅定不移。它讓我回憶起,最初走上這條路時的感動,如今回頭看,它依然是,最符合我初心的選擇。我不吝以最美好的言辭贊美它。希望大家有生之年,都能體驗一次。太久沒有這種,生而為人,為求知,為遠超過短暫生命的創(chuàng)造與探尋,而感動的時刻了。祝福你,也祝福我,贊美我們存在的生命,晚安。
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熱愛宇宙相關的事物,好像我所有的情懷,我整個急劇收縮起來而又迅速噴涌的心靈,只有投放到那綿亙的空間中才得以張弛。量子力學的花園里,每一次神秘莫測的探索里,總有一個你選對了路,拼湊出了一切的答案。在未知的高維空間里,總有一個你,學會了烤棉花糖,并終生幸福。輪回成百上千,靈魂燃起明燈,縱使黑夜孤寂,白晝如焚。為了與你共沐這份榮光與枷鎖,大地已震顫了數(shù)十億年,休止未曾。
這游戲是一種獨屬于游戲的浪漫。如果是換成電影、書籍這類載體大概率不會讓人如此感動。當你歷經難以計數(shù)的輪回、看盡宇宙的一切奧秘,從滿天星光下的篝火醒來后,你發(fā)現(xiàn)世界仍然如同昨日一樣——孩童們在捉迷藏,大人們在唱歌飲酒,一切都是那樣平靜。你也許會踏進電梯,搭上飛行器繼續(xù)探索宇宙之旅,再看一次恒星坍縮,再一次輪回。又或許你會靜靜地坐在篝火旁烤一串棉花糖,彈一首小曲,讓宇宙的電波成為你歌曲的伴奏,聆聽遠在其他星球們的探索者的歌聲。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想起來我剛開始玩的時候,不敢去其他的星球,就敢在自己母星溜達,什么也不知道。一會看望派去觀察墜落荊棘種子的同事,一會去攀爬隆起的山巖看看間歇泉。那個時候我不怕死亡,因為我無欲無求,我的輪回只在享受半小時的奇幻風景,次次都欣然迎接太陽的爆發(fā)。 我只是這個宇宙的觀光客。 突然有一天,我把我的偵查兵射入了種子;我掉落到了間歇泉之下看到了礦洞和遺跡—— 我開始感到好奇,我感受到使命的召喚。這個星系只有我了。我仿佛不得不去追尋真相,開始在一個又一個星球間蹣跚而行。 我不斷死亡,死亡,死亡。每次我按下起飛的RT鍵,線性馬達開始震動——我都是害怕死亡的,我想和我的同類呆在一起,享受最后的四個黎明。但是有股力量在不停地驅使自己。掉進黑洞,沒死;拋向宇宙,沒死;在氧氣即將耗盡時來到家鄉(xiāng)的樹林中,在瀕臨死亡時來到我的小飛行倉里。 當終焉的音樂響起,我依然欣然擁抱;即使因為種種原因死在壯麗美景之前,在再次睜眼時我也滿懷敬意。 偶爾,就在煩勞的偶爾,回到剛開始玩的狀態(tài),在火堆旁小憩一會,與村子里的大家聊聊天,如剛開始一般在鎮(zhèn)子里閑逛一個輪回。 我就是烤棉花糖族人,我也是個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我終將死去,但我永遠活著。
我每次想到這個游戲都會流淚,這個游戲的制作組真的太懂了,我這樣麻木的人都能被深深感動到,這個游戲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如此浪漫動人,它無疑是游戲界史上最高杰作之一。我每次想到主角最后能夠見證新宇宙的誕生都是建立在無數(shù)種族與伙伴的犧牲之上,都會覺得無法釋懷,宇宙是多么浪漫而又殘酷啊,當坍縮的過程伴隨著同伴們的遠去和爆炸的一閃,都會讓我潸然淚下。dlc的結局就是封神之筆,當幽禁者看完主角的記憶時那一個笑容和鞠躬,之前對鹿角人的恐懼和對陰間世界探索的抗拒都如煙飄散,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難過與不舍。
深空,未知,黑暗,以及詭異的時間循環(huán),前3點應該是人類最原始的恐懼。 再加上游戲中刻意塑造的 或者說追求還原的真實的太空探險情境,使得整個游戲的世界顯得相當真實,星際拓荒不會像有的游戲那樣對玩家百般呵護(無貶義),因為太空就是冷酷無情的,它不會在意你的死活,這是制作組在塑造世界時所力圖傳達的。但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令人影響深刻的原因之一,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身處未來,落入了星際拓荒的主角的處境,要獨自一人在黑暗冷酷未知的宇宙中探索各個充滿危機的星球,你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敢去面對這冷酷的宇宙。星際拓荒用一個微縮的宇宙就讓玩家體驗到了大部分人一生都無法感受到的夾雜著恐懼、好奇、和熱情的如同身臨其境的探索太空的真實情感體驗。單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這種體驗,就值得很多太空冒險游戲學習借鑒。最后也正是有了如此冷漠的宇宙,才能襯托出星際拓荒真正想表達的,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和人文氣息的主旨。而這個主旨你要在通關的時候才能真正領悟。
太震撼了,無論是本體還是dlc,幽禁者的背叛,讓諾麥人能匆匆一瞥,并把探索宇宙真相的權柄交到主角手里。無論是什么樣的種族什么樣的形態(tài),面對真理時的反應都是對的:鹿人選擇了逃避,諾麥人選擇了堅持,探險隊豁達地接受了這一切,他們共同的選擇,都讓這個世界在大撕裂這一永恒的寂靜到來前,開啟了新的喧囂。143億年對宇宙之眼、對整個宇宙不過也是一瞥,但是對整個新世界的生物而言,那就是滿滿當當?shù)?43億年。
這游戲劇情你用大白話和別人說,別人是感受不到史詩在哪的,表象上就是個普通的科幻故事。那為什么這個劇情又能如此強烈的觸動玩家的心的呢?私以為是因為看到故事全貌的玩家,他們自己以哈斯人的身份真正的走過了一遍探索之路!不光是讀了一個故事,更是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親歷了故事。這就是絕妙之處。鹿人的后悔與糾結、挪麥人的苦難與求索,作為一個哈斯人的玩家與不同的時空的前輩們踏上了同一條路,經歷了同樣的事情,最終以親身經歷和故事里看似虛無縹緲的外星人達成了共鳴。在和求索者們心靈相通那一刻帶來的醍醐灌頂?shù)睦寺^不是云一下劇情就能云出來的。
最危險的地方隱藏著最大的秘密,向死而生的哲學貫徹游戲流程始終。玩家從一開始目睹太陽爆炸的錯愕,到極力尋找超新星爆炸的線索,阻止宇宙毀滅的辦法,再到發(fā)現(xiàn)挪麥人計劃失敗,意識到宇宙終結不可避免。主角沒有選擇和加布羅一樣躺平,而是主動拆下核心終結循環(huán),在宇宙之眼與舊宇宙和自己在乎的人們告別。其實整個流程完全復刻了“五階段心理變化”:否認與隔絕、憤怒、交涉、抑郁、最終接受。
結尾部分,主角跟幽禁者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時,真的很感動:傾盡一切卻歸于絕望的鹿人一族,不愿再沉溺于夢境,卻因此被禁閉數(shù)十萬年的幽禁者;孤注一擲的挪麥人,母艦墜亡后建立起的一個個居民地,一點點成型的灰燼雙星計劃,失敗的太陽站,幽靈物質侵入導致族人滅亡;哈斯人逐漸進化,最后繼承了挪麥人的遺產,終于擁有了航天技術;主角一次次進太空探索,又一次次死亡,回溯,直到這一刻。從幽禁者的時代,到主角的時代,經歷了多少毀滅與變遷。這期間有星球走向了湮滅,有物種走向了滅亡,有希望破滅后的絕望,有數(shù)十萬年的翹首以盼----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們此刻的相見而做的鋪墊。我們今天的相逢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了啊。
剛剛突然意識到這個游戲的關鍵點。就像本體和dlc都透露的一樣,答案不是關鍵,過程才是重點。這個游戲永遠只有22分鐘,最開始的時候,外界的一切都沒有什么差別,只有玩家的知識。這個游戲的流程,不如其他的游戲一樣有所謂關卡,所謂進度。這個游戲的進度,是玩家的記憶。這也是這個游戲難以安利的原因。不能涉及到一點點關鍵信息,還要讓沒有玩過的人提起興趣,太難了。不能說,一旦說出了一些線索,已經不是劇透,是代打了。這也是我在內無數(shù)人感到遺憾的事,為什么不能把自己打失憶再玩一遍。這個游戲的體驗,注定是單程票。在第一次之后,無論怎么清理這個游戲,記憶都無法再去除。這也是這個游戲魅力所在,太美了。
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我就覺得,好奇心真的要有理由,真的要追求有用或是那虛無縹緲的意義嗎,我覺得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種刻在DNA里的動力,我真心為那些隨著年齡增長而喪失好奇心的人們感到悲哀。如果好奇真的是一種幼稚的東西,那么我愿意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在一次又一次的輪回中,拯救宇宙,對未知恐懼?我漸漸從繁雜的感覺中脫離出來,手中攥緊了通往無限可能性之門的鑰匙,無比純粹,是躍遷核心么,當然不是,知識的鑰匙是看不見的,前人的夙愿,未盡的計劃,不再是壓在身上的負擔,我與“伙伴”們圍坐在篝火旁,慶祝這個時刻,為過去的一切圓滿完成而滿足,為未來即將到來的未知而興奮,繼續(xù)書寫,宇宙的故事。
《Outer Wilds》對崇高感的刻畫表明游戲創(chuàng)作者美學理念的覺醒,對于美學符號的表達不再是單一的、模式化的、刻板的。創(chuàng)作者通過喚起玩家本身的求知欲與使命感驅動玩家完成游戲,這種表達方式相對于“巨像”形象來說是更為抽象且更為根本性的。這是游戲敘事美學的巨大進步。
探索真理的道路注定崎嶇 人類史上為進步而獻身的先輩又豈是鳳毛麟角呢 挪麥人的生命即是由好奇心與無私奉獻所構成 或許在宇宙中某個角落 挪麥先輩們還能看到這一切,看到一個無畏的年輕哈斯人一次次為取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而赴死時,一定會感動、欣慰且坦然吧。
優(yōu)秀的游戲能通過一個悲劇而完整的故事讓玩家落淚,而星際拓荒卻在那前方更進一步:明明是需要玩家自己探索才能拼湊的過去,明明不是悲傷的故事,明明只是將玩家一路所見所聞配合音樂展現(xiàn)出來,但看著義無反顧進行躍遷的挪麥前輩,看著面露笑容乘上飛船的哈斯人,卻不自覺的眼淚流了出來。
見證美好事物后的情感雖然美妙但“沉浸”于此就過于奢侈了,可能審視現(xiàn)實的眼睛就會抹上更多的絕望,兩邊需要平衡,不然就會像鹿人一樣完全舍棄了現(xiàn)實,泡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虛擬當中。
如果說挪麥人是中道崩殂的探索者,那鹿人大概就是試圖逃避死亡的幽靈吧。所以結局里挪麥人是伸手摘星辰的姿勢,而鹿人則是冢中枯骨。又或者換個角度來說,鹿人更像是銷聲匿跡的開創(chuàng)者,如果沒有他們,故事將不會開始。
我們現(xiàn)在的所有事物,感動、熱愛、悔恨、絕望,跟無垠的宇宙相比都太過渺小,但正因為渺小,所以才彌足珍貴,這才是我們智慧生物能給冰冷虛空留下的唯一事物。
生命相較于宇宙實在過于渺小,連粒塵埃都算不上——但當其仰望星空,思想的火花開始跳動的那一瞬,它就比整個宇宙的質量之和都要偉大的多了。
對宇宙的敬畏,對知識的探求,贊美知識的傳承,以及對于人最終歸宿的思考,才是這個游戲真正要表達的。其實就歸結為三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去宇宙之眼?你怎么去的宇宙之眼?到達宇宙之眼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剛玩了兩天這個游戲,真的挺感慨。在你見識了很多次太陽的毀滅以后在營地里醒來,在村莊祥和的音樂里吃上幾個烤棉花糖,你會覺得有一種寧靜的美好。隨后你又意識到這些寧靜只是暫時而表面的,這個星球又會在不久以后毀滅,而知道和經歷了這一切的只有你一個人,一下子又感受到了在宇宙里的孤獨。
一位覺醒反叛的鹿人賢者,舉族英勇獻身的挪麥先輩,冒險求索的哈斯一族,共同構成了星際拓荒,為我們展現(xiàn)了來自宇宙的奧妙與冷漠,同時伴著精神的偉大追求,喚醒我們最原始的渴望———我相信所有人都在某個不可分說的時刻,抬頭仰望星空,祈求探索這曼妙的宇宙。
莫名其妙想起南京里那段話?!爱斈耆祟愔鲃影l(fā)出的第一道電磁波仍在這個宇宙間震蕩,雖然它已經衰減到沒有任何人可以捕捉到,它像個小小的幽靈,或許會引起你手機集成電路里某個元件中電子的倏然一跳,像火花那樣一閃,微弱到除了這個宇宙,再也無人注意?!迸阐溔瞬蹲降搅四且凰玻翢o猶豫,躍遷啟動!
當人類族群的思想終有一天能達到純粹的思想進步的時候,一切的恐懼幾乎都不會再誕生恐懼的情感邏輯,因為,所有的未知都將會成為我們生命之中最偉大的禮物,超越生與死的界限。我們將會追尋宇宙的真相,哪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沒有畫面的音樂與船載音響是不一樣的。 游戲中乘舟漂游在黑色環(huán)世界的藍和綠,在船上起伏忐忑,一覽眼前的豁然景色,如恐懼般無邊的漆黑也隱沒在玻璃窗外。 可只靜靜聽歌,未免感到太寂寞,荒涼的世界,只有絲絲衰敗的綠意,只剩即將傾頹的高塔,只留下鹿人的鄉(xiāng)愁。在燈火中搖曳,不得永生。
洪水沖垮了牢不可破的大壩,引以為傲的燈塔也終于倒下,我提著滅掉的魂燈肅然佇立,身邊漂浮著殘垣斷壁和尸體,奔涌的激流和呼嘯而過的風,我除了冥想到下一個輪回別無選擇。
虛擬世界中無限后悔的鹿人,捕捉一絲希望就舍身上前的挪麥人,繼承冒險精神更為勇敢的哈斯人。
當我以為要被黑暗所吞沒時,迎接我的,卻是充斥著全身的溫暖與流在臉頰上的淚水。
“真相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就像一道無法直視的光芒?!?/span>
遁入夢境,如自蔽雙目而擋烈日之輝,亦如掩耳盜鈴起無用之功。
神秘的提燈,照映出另一個世界?;鹧孀鳛槁酚善鞯耐瑫r,還可以作為硬盤存儲器。這是一個將火焰與精神鏈接的科技,如果人類使用的叫電腦,那鹿人的應該是火腦吧。
因為傾盡家園一切資源來到這里真相卻如此無情,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家園不在,前路迷茫。但我們不應去逃避,而應該去正視。
從幽禁者鹿人的覺醒背叛,到挪麥人懷憾滅亡,再到哈斯人追尋前人足跡,以及人類(玩家)的好奇心驅使探索未知。四個不同種族,同樣的對真理的追求,促使了這個宏大的登眼計劃的完成。這是一部應該在人類藝術史上留名的作品,每次一想到星際拓荒,就又對人類充滿了希望。
放心吧,幽禁者,你所犯下的“錯誤”。你所承受的孤獨,你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無論如何時過境遷,我們都會跨越時空,跨越生死,再次揭開星空下的秘密。
游戲“bug”隱藏的真相,最后大師步入水中,卻邀請主角和他一起冒險。感覺整個dlc的劇情和謎題都是在細語一句話:無需畏懼死亡,我們終將重逢。
浪漫的旅程,壯麗的史詩。人類以渺小之軀鋪成窺探無窮的道路,總會有人恰好出生在這路的盡頭,推開永恒之門,向著他未曾走過卻送他到此的天梯回望一眼。
傾盡所有的追尋,拋棄一切的逃避。是一場壯舉,亦或是悲劇。如果最后必將滅亡,是否還會欣然前往。
當你面對黑暗猶豫不決時, 請不要忘記是什么促使你邁出那最開始的一步, 是我們的好奇心。
第一次玩到這里時,明明不是特別感性的我看完哈斯人傳給幽禁者的訊息之后卻止不住流淚…我們和小哈斯人的知識是同步的,所有的因皆由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果皆由我們見證…用淚水來形容情緒真的很掉價,但我著實無法更進一步整理自己的措辭。看完幽禁者在湖水邊傳給我們的訊息后直接情緒激動到哭得頭疼。
我相信md寫出這個劇情肯定不是為了批判鹿人。我也相信這個故事里沒有誰是懦夫,大家都是真正的探索者。挪麥人或許是代表科學探索中的理性,永遠平和,善良,對未知充滿孩童般的憧憬;而鹿人或許就是代表科學探索中的感性,會比理性更奮不顧身的追逐真理,也會在未知面前心生畏懼。二者可以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失去任何一面,硬幣都不能稱之為它本身。

人隨著歲數(shù)越大越難被一些東西觸動,越來越難感受到那種驚喜與感動。最近自己就是這樣,感覺越來越麻木,不知道生活該去向何方,任何事情也讓我提不起興趣,直到玩了這部游戲,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震撼與熱淚盈眶。
科學與人文的完美合一,這是只屬于太空的浪漫。第九藝術永恒的經典之作?!拔蚁M?,不久之后,甚至就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這樣的游戲設計會如同閃電一般照耀我們的文化。”
一首額外的soundtrack,作者飽含的深情。心跳聲拷問并激勵著我們,永遠不能遺忘先驅者們的努力和貢獻,永遠不要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作為人的尊嚴永遠不要放棄思考的頭腦,最后,在任何艱難的時刻都不要放棄抬頭仰望星空,頭頂那一片璀璨的寶石,有著整個宇宙最極致的浪漫。
我一個玩了15年游戲的人,這個游戲在我心目中至少是前三,雖然我只花了15個小時通關了游戲,但卻比我在其他花了好幾百甚至上千小時的游戲更有意義和價值。也是我心目中真正貼近第九藝術的游戲,沒有嘩眾取眾,也沒有故做深沉。我很想告訴你們多一點內容,但是我覺得每多透露一點內容,就少了一份震撼。玩完這個游戲我感覺到了孤獨、震撼和極大的感動。
原版積極與勇氣、真誠和純粹代表了挪麥人和哈斯人對真理的追求,但是鹿人旋律的孤獨與惶恐,在宇宙探索中也是不可或缺、無法避免的。
從一個跟著長輩參觀航天博物館的小毛孩成長為一名續(xù)寫壯麗太空史詩的OuterWilds宇航員,四只眼的小生靈對宇宙的憧憬從未改變。
這個世界就在那里等著你,沒有固定路線,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啟旅程;沒有數(shù)值驅動,武裝你的只有知識。在游戲里的一切行為,歸根結底就是探索,滿足人類最純粹的求知欲的探索。
不切實際的社會結構,充滿幻想色彩的各式行星,以及唯一的強化就是知識、一切服務于純粹的探索等等,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浪漫”。
恐懼與孤獨是浩瀚星空中的最后一塊拼圖,這個故事已然完美。今后不會再有任何游戲超越《Outer Wilds》在我心中的地位。
我為它專門建了一個“奇跡”游戲分類 因為人類游戲史上有這么一款游戲 真的很了不起。
冷酷無情的宇宙中上演著最具人文關懷的故事,這是我最喜歡星際拓荒的地方。
前無古人的游戲,顛覆式的體驗,以探索為驅動,真正意義上的開放世界游戲。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赤壁賦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一切萬物不過只是原子的無意義排序而已,
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或經歷的一切。
在偶然的情況下,在宇宙的混沌中,人類出現(xiàn)了,
并不比其他事物更有意義,但卻具有一項驚人的能力:
那就是創(chuàng)造意義,無論那是多么的短暫。
我本身并不存在真正的意義,你也沒有。
但是我們能夠創(chuàng)造、組織、帶來秩序,
進一步創(chuàng)造目的和意義,超越原初的混沌。
……人類唯一能超凡脫俗的希望就是透過藝術,
那是從我們混沌的心理中抽取出來的意義,
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其本身存在的價值。
在藝術家長眠之后,歸于塵土之后,藝術作品依然存在。

ps:上述玩家短評或語錄可配合Outer Wilds原聲集中的《14.3 Billion Years》一起食用,玩家的一句句發(fā)自肺腑的感想在眼前快速略過的時候,就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個個光點,這些大概也算是與「眼」產生共鳴以后的玩家,所發(fā)出的回響吧。希望看到這里的玩家或多或少,能夠重拾在游戲中,那一刻的感動。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