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默默做這三件事,希望你也在做
如果你要問我,在日本最喜歡哪位企業(yè)家,那我一定會說:“稻盛和夫”。雖然他被譽為日本的“經(jīng)營之神”,但他的名氣不止在日本,甚至可以說享譽全球。

因為他不僅被稱為實業(yè)家,慈善家更是知名作家。
稻盛和夫出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鹿兒島,少年時因為身體不好差些夭折,又因為家庭貧困甚至幾度輟學,可他卻在每次遭遇不幸時都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那就是他的老師們。
這或許也是他為何在隱退之后專注在傳道授業(yè)的原因吧。
稻盛和夫曾在高中時,想要輟學提前進入社會,解決家庭的經(jīng)濟困難,但在老師的勸說下還是重返校園,考上了三流的大學鹿兒島大學。畢業(yè)后也是在老師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瀕臨破產(chǎn)的企業(yè),松風工業(yè)。
在這家公司做了一年,與他同去的大學生,要么離職,要么就是繼續(xù)深造,而他也想著辭職向其他同學一樣繼續(xù)深造,卻遭到了哥哥的一頓臭罵。最終不得不繼續(xù)在這家企業(yè)工作,最讓他感到不快的是竟然在一次買菜的過程中,被菜市場老板嘲笑:“你竟然在那家公司工作,如果你繼續(xù)待下去,估計連媳婦都去不上!”

可他不知道的是稻盛和夫又何嘗不想呢?但是受限于現(xiàn)實壓力,他別無他法。為了讓自己不再墮落,不再渾渾噩噩,他決定將自己的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突破口便是他的大學專業(yè)無機化學,可畢竟是個三流大學,大學時期的學習不夠深入,他便主動找到了老師,又通過老師的關系拿到了很多關于無機化學的資料,便開始研究。
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就這樣一晃半年過去了,他竟然寫出了《入來町黏土的諸種物理特性》的論文,而且還在新技術上實現(xiàn)了突破。這樣技術不僅挽救了松風工業(yè),也讓他開始有了點小名氣。
可自己畢竟就是個打工者,很多決策都得不到管理層的重視,甚至遭到嘲諷,后來他便產(chǎn)生了離職,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令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一批人愿意跟著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就這樣27歲的稻盛和夫做出了他一生重大的決定,創(chuàng)辦京瓷公司。

因為初次創(chuàng)業(yè),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但是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復盤總結(jié),不論是工作本身還是公司管理上,他都會將其梳理成文,而我們常聽到的“稻盛哲學”就此產(chǎn)生。
京瓷公司在稻盛和夫的帶領下,不斷勇攀高峰。經(jīng)商多年的他對商業(yè)信息極其敏感,在52歲的時候創(chuàng)辦了第二家企業(yè)KDDI,這在日后成為日本舉動輕重的電信公司。
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已經(jīng)50多歲的他,要求董事會能夠批款創(chuàng)建KDDI,進入電信領域,遭到了董事會的強烈反對,因為那可是一個燒錢的行業(yè),而且對于屬于一個全新的領域,盡管稻盛和夫把京瓷治理的井井有條,可他畢竟已經(jīng)50歲了。
可稻盛和夫的性格倔強,多次跟董事會商議,當聽到董事會松口的那一刻,50多歲的老人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甚至要給董事會成員們磕頭。

在2001年,京瓷和KDDI先后成為世界500強,而此時的稻盛和夫因為身體原因宣布隱退皈依佛門,潛心研究他的“稻盛哲學”。即便宣布歸隱還是有不少的創(chuàng)業(yè)者登門拜訪,他也會參加一些重要的演講,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來幫助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
稻盛和夫一生著書頗多,而有部書深得年輕人的喜歡,《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部書書寫了他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對年輕人的忠告。通過口述、記錄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這里飛哥給大家抽取出三條人生智慧,更多地需要大家自己去發(fā)掘!
1、著眼未來,更要專注當下
很多人總喜歡著眼未來,甚至對未來指點江山,但卻連手頭的工作都干不好。好高騖遠的人不會走太遠,我們應該抬頭看路,但更要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未來盡管對我們來說是不確定的,一切都充滿了變數(shù),但只要我們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未來的路自然會越來越清晰。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打不好,收獲不了高樓的。
這些話雖然看上去簡單,但卻非常有用。

2、請勿浪費人生,在本該奮斗的年紀別怨天尤人
有人總是抱怨自己郁郁不得志,總是講一些客觀理由,說自己沒資源,沒人脈,而且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并不喜歡,但因為現(xiàn)實原因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
這種浪費時間的行為是稻盛和夫最為討厭的,他曾有句名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
因為他當年大學畢業(yè)之后也有過這種經(jīng)歷,好在及時調(diào)整了狀態(tài),最終事業(yè)有成。
我這里呢,也有一些方法對于做事低效很有幫助,在我們做計劃的時候,可以安排兩到三件重要的事,如果做A感到比較乏力,打不起精神,那么我們就及時調(diào)整到B事情上,B事情做了一陣子感覺沒動力了,那就去做C。
也就是說,在一天的時間里,不論做哪件事兒,我們都在不斷地推進計劃,而且做起事情來還比較高效,千萬不要讓心情左右了我們做事的信心。開心了就去讀書,不開心就去刷劇,這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3、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思維
稻盛和夫曾說,他最喜歡的一類人就是“自燃型”的人,這類人的特點就是:對自己有明確的目標,而且自我驅(qū)動力非常強。所以我們在企業(yè)中總是能夠看到他們升職加薪最快的一類人。
很多人總是覺得老板一直在給自己畫大餅,表面上讓外人覺得自己很努力,但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根本就不認同。我覺這句話說得很棒:在職場中,最俗氣的莫過于談錢,而我們很多人又都在為了它而努力,所以我們完全把目標歸結(jié)到兩點上:賺錢和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
我們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思考問題的視角,才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而機會也往往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