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HIV最新研究進展(2023年7月)
1.?Eur J Med Chem:發(fā)現(xiàn)一種有望治愈HIV感染的DAG-lactone衍生物
doi:10.1016/j.ejmech.2023.11544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醫(yī)科大學等研究機構(gòu)的研究人員在我們治療HIV-1感染的能力方面邁出了重要而有希望的一步。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2023年8月的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DAG-lactone derivatives with HIV-1 latency reversing activity”。

圖片來自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3, doi:10.1016/j.ejmech.2023.115449。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作者專注于YSE028,即一種叫做DAG-lactone的分子的衍生物。這些分子已經(jīng)被研究用于治療癌癥和阿爾茨海默病。YSE028激活了一種叫做“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的蛋白,這種蛋白被證明具有逆轉(zhuǎn)HIV潛伏的活性,并且對細胞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毒副作用。
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做J-Lat 10.6的細胞系,它們潛伏感染了HIV-1,并且經(jīng)過基因改造后在激活時表達綠色熒光蛋白(GFP)。這種綠色熒光可以被觀察到,因此可以識別被激活的細胞。他們開發(fā)出的許多化學衍生物未能顯示出明顯的潛伏逆轉(zhuǎn)活性,但“化合物2”顯示出比YSE028高約10倍的潛伏逆轉(zhuǎn)活性。
2.JCI:重大進展!揭示HIV能夠持久潛伏在人類大腦的小膠質(zhì)細胞中
doi:10.1172/JCI167417
作為HIV的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這種病毒將它的DNA拷貝插入到人類免疫細胞中。這些新感染的免疫細胞中的一些會進入休眠狀態(tài),潛伏很長一段時間,這被稱為HIV潛伏期(HIV latency)。
盡管目前的治療方法,如目前的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ART),可以成功地阻止這種病毒進一步復制,但它不能根除潛伏的HIV。如果停止治療,這種病毒可以從潛伏狀態(tài)反彈,并重新引發(fā)從HIV感染到艾滋?。ˋIDS)的進展。

圖片來自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3, doi:10.1172/JCI16741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yī)學院HIV治愈中心、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埃默里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些潛伏的免疫細胞在體內(nèi)的確切位置。他們證實作為一種特化的免疫細胞,在大腦中具有長達十年的壽命的小膠質(zhì)細胞可以作為潛伏HIV的穩(wěn)定病毒庫(viral reservoir)。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于2023年6月15日發(fā)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rain microglia serve as a persistent HIV reservoir despite durabl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論文第一作者、北卡羅來納大學醫(yī)學院HIV治愈中心傳染病科醫(yī)學助理教授Yuyang Tang博士說,“我們?nèi)缃裰?,小膠質(zhì)細胞可以作為一種持久存在的大腦病毒庫。過去已猜測到這一點,但在人類身上缺乏證據(jù)。我們分離出有活力的腦細胞的方法為今后研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種的病毒庫提供了一個新的框架,并最終為根除HIV做出了努力。”
3.Cell Rep:科學家識別出能幫助HIV保持沉默狀態(tài)的特殊蛋白
doi:10.1016/j.celrep.2023.112634
在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治療的過程中,HIV能安靜地隱藏在CD4+ T淋巴細胞的存儲庫中,CD4+ T淋巴細胞是一種在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抵御感染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特殊白細胞。這些病毒庇護所的存在或許就能解釋為何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必須在患者的一生中持續(xù)進行,從而防止HIV進行復制,據(jù)WHO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超過3800人都感染了HIV。
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題為“Identification of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s a barrier to HIV-1 infection and outgrowth in CD4+ T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一種名為芳烴受體(AhR,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的特殊蛋白或在HIV潛伏期中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
研究者Ancuta教授說道,這項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AhR或許在患者機體的CD4+ T細胞中擁有一種抗病毒效應(yīng),AhR是一種能調(diào)節(jié)特定基因表達的轉(zhuǎn)錄因子,為了幫助HIV在存儲庫細胞中保持沉默,該分子會對HIC1分子的表達產(chǎn)生一種效應(yīng),HIC1是另一種已知能抑制HIV復制的轉(zhuǎn)錄因子。為了證明這一點,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系統(tǒng)敲除了AhR的表達,同時還利用藥物來誘導或阻斷AhR的激活,通過使用兩種方法來中和AhR的活性,研究者觀察到,在HIV感染者和接受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的患者機體的CD4+ T細胞中出現(xiàn)了病毒的生長跡象。
4.JEM:科學家利用“自然系統(tǒng)”識別出了有望開發(fā)高效HIV疫苗的特殊蛋白
doi:10.1084/jem.20221654
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開發(fā)有效的HIV疫苗,但目前并沒有取得成功,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題為“A cell-free antige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s HIV-1 epitope selection and vaccine desig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自然系統(tǒng)識別出了有望幫助開發(fā)有效HIV疫苗的特殊蛋白。
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他們2010年所開發(fā)的一種實驗室技術(shù)復制了一種細胞環(huán)境,在該環(huán)境中,稱之為抗原呈遞細胞(APCs)的專門免疫細胞會分解衍生自HIV的蛋白,并使其對免疫系統(tǒng)的前線防御機制可見,即稱之為CD4+ T淋巴細胞或輔助T細胞。研究者Scheherazade Sadegh-Nasseri說道,我們的簡單方法—還原無細胞的抗原處理技術(shù)(reductionist cell-free antigen processing)能在試管中再現(xiàn)人類機體免疫系統(tǒng)所發(fā)生的復雜事件,而這些事件是免疫系統(tǒng)對抗原(諸如HIV等機體外來入侵者)的反應(yīng)。當APC咀嚼來自抗原的蛋白并在其表面呈遞名為抗原表位(antigenic epitopes)的片段時,這種抗原表位就會對輔助T細胞可見并且開啟機體的免疫反應(yīng)。

科學家利用“自然系統(tǒng)”識別出了有望開發(fā)高效HIV疫苗的特殊蛋白。圖片來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23). DOI:10.1084/jem.20221654。
如果研究人員能識別出哪種抗原表位具有“免疫顯性”(immunodominant),即能引起針對病毒的最強烈免疫系統(tǒng)反應(yīng),那么他們或許就能擁有長期所尋求配方的必要成分,從而幫助制造有效的HIV疫苗。具有免疫顯性的抗原表位擁有獨特的結(jié)構(gòu),就好像鎖與鑰匙一樣會與APCs上的細胞表面蛋白相匹配,即主要組織相容性分子(MHCs)。醫(yī)學博士Srona Sengupta說道,如果你將HIV表位看作是一個熱狗,而MHC看作是一個面包的話,那么大餐就是呈現(xiàn)給CD4+ T細胞的東西;能夠識別HIV表位-MHC復合體為外來物的T細胞會被會被激活并向B細胞發(fā)送信號,而B細胞是另外一類能產(chǎn)生抗體的機體免疫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對HIV具有特異性)??贵w能與病毒結(jié)合并破壞已經(jīng)被感染的細胞或預防HIV進入未感染的細胞,而這或許就是開發(fā)有效疫苗的關(guān)鍵功能。
5.eLife:揭示蛋白Siglec-1在HIV的捕獲和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
doi:10.7554/eLife.78836
當HIV進入身體時,它首先遇到粘膜表面并與多種分子結(jié)合。然后,表達Siglec-1的樹突細胞可以捕獲HIV并將它傳送給其他細胞,啟動免疫反應(yīng)。但是在這種傳送過程中,HIV-1病毒也可以利用樹突細胞作為載體來感染稱為CD4+T細胞的輔助性T細胞,從而在一種稱為反式感染(trans-infection)的過程中進一步擴散感染。這意味著盡管它可以幫助啟動免疫反應(yīng),但它也可以促進感染。
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確定Siglec-1是激活的樹突狀細胞表面上與HIV-1顆粒的特定分子結(jié)合的主要受體,但這種情形如何發(fā)生的具體機制仍然未知。了解Siglec-1在對HIV的免疫反應(yīng)中的作用,對于為HIV/AIDS感染者開發(fā)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guān)重要。

圖片來自eLife, 2023, doi:10.7554/eLife.7883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多個研究機構(gòu)的研究人員描述了樹突細胞中捕獲HIV-1病毒的機制,以及Siglec-1在捕獲和轉(zhuǎn)運病毒顆粒中發(fā)揮的作用。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近期發(fā)表在eLif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ctin-regulated Siglec-1 nanoclustering influences HIV-1 capture and virus-containing compartment formation in dendritic cells”。
有趣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樹突細胞的激活導致了Siglec-1納米簇的形成,這對于加強對諸如HIV之類的顆粒的捕獲很有幫助。最重要的是,Siglec-1納米簇與HIV的結(jié)合引發(fā)了樹突細胞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大規(guī)模和全局性轉(zhuǎn)變,這最終導致了單個袋狀區(qū)室(sack-like compartment)的形成,而HIV積累在這個袋狀區(qū)室中。這種病毒區(qū)室與HIV擴散和感染T細胞有關(guān),但是在此之前,它形成背后的機制一直是個謎。
此外,這些作者發(fā)現(xiàn),這些Siglec-1納米簇的分布和流動性受到肌動蛋白聚合的調(diào)節(jié),作為一種關(guān)鍵的細胞過程,肌動蛋白聚合在一些生物功能中發(fā)揮作用。他們還觀察到,這些納米簇的形成和HIV遭受的限制發(fā)生在以RhoA活性為特征的特定細胞膜區(qū)域,其中RhoA是一種在肌動蛋白聚合中也起作用的蛋白。
6.Nat Commun:科學家通過修飾聚糖分子或有望開發(fā)出能改善機體免疫反應(yīng)的新型HIV疫苗
doi:10.1038/s41467-023-37742-z
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Single-component multilayered self-assembling protein nanoparticles presenting glycan-trimmed uncleaved prefusion optimized envelope trimers as HIV-1 vaccine candidat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Scripps研究所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的HIV疫苗,其或能在臨床前測試中顯示出明顯改善中和病毒的能力,其或許會很快在自愿參加臨床試驗的健康人群機體中進行測試。
這種新型和獨特的疫苗設(shè)計能利用微小的蛋白“納米顆?!眮碚故境鯤IV表面蛋白Env的多個拷貝,從而將自己呈獻給免疫系統(tǒng),就好像真正的HIV病毒顆粒一樣,且并不會引起機體HIV感染。能解釋其效應(yīng)的關(guān)鍵創(chuàng)新或許與稱之為聚糖(glycans)的靈活的糖分子有關(guān),聚糖通常覆蓋在真實病毒的Env上,但在本文的最新設(shè)計中,研究人員讓其長度縮短了一些;當取得了非常有希望的臨床前實驗結(jié)果后,目前NIH已經(jīng)同意資助研究人員進行未來的臨床試驗。
研究者Jiang Zhu博士表示,有了這種設(shè)計,我們似乎已經(jīng)解決了HIV疫苗難以的一大塊;聯(lián)合國HIV/AIDS(UNAIDS)規(guī)劃署推測,目前全球有3840萬名HIV病毒攜帶者,僅在2021年就有150萬新發(fā)感染者,除了非常罕見的涉及骨髓移植的病例外,目前HIV的感染并沒有有效的治愈手段,患者必須利用抗病毒藥物來無限期地控制病毒進展,從而防止其進展為AIDS。HIV使用的防御機制之一就是利用聚糖來保護其最暴露的結(jié)構(gòu)—Env,聚糖是一種簡單的鏈狀分子,其是由人類細胞所制造能執(zhí)行多種基本的功能,Env含有聚糖會自動固定的位點,因此當其在人類宿主細胞內(nèi)時,其最終就會被聚糖所覆蓋。
7.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一種基于植物的特殊化合物或有望抑制HIV病毒庫的再度激活 從而有望潛在治療HIV感染
doi:10.1128/aac.01600-22
截至2022年,美國大約有120萬名HIV患者,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能使得很多患者過上富有成效且并沒有任何疾病癥狀的生活,但從感染者機體中永久性地消除HIV的治愈性策略仍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題為“The Natural Stilbenoid (–)-Hopeaphenol Inhibits HIV Transcription by Targeting Both PKC and NF-κB Signaling and Cyclin-Dependent Kinase 9”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蒙弗雷澤大學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鎖定了一種非常有希望的化合物,其或能靶向作用HIV感染者機體中持久存在的HIV病毒庫,盡管患者接受了抗HIV的療法。
這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一種天然的基于植物的化合物—厚樸酚hopeaphenol,其擁有一定的抗病毒特性,能有效抵御HIV。具體而言,這種化合物不僅能阻斷病毒的復制,還能抑制抗HIV療法后持續(xù)存在于人類免疫細胞中的病毒庫(viral reservoir),HIV病毒庫能在任何時間制造新的病毒,即使患者正在接受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且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病毒癥狀。

一種基于植物的特殊化合物或有望抑制HIV病毒庫的再度激活 從而有望潛在治療HIV感染。圖片來源: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23). DOI:10.1128/aac.01600-22
研究人員通過測試512種化合物的集合發(fā)現(xiàn)了hopeaphenol抑制HIV病毒表達的潛力,hopeaphenol被證明是最活躍的一種化合物,于是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一些額外的測試,并驗證了他們所得到的的研究結(jié)果以及分析了這種化合物的工作機制,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兩項實驗來闡明hopeaphenol在抵御HIV上的治療潛力。在第一項實驗中,研究者Tietjen及其同事在實驗室中從人類血液中分離出淋巴細胞(白細胞)并利用HIV來感染這些免疫細胞,隨后他們讓病毒復制并利用hopeaphenol來治療被感染的細胞,當治療后病毒停止了復制。
在第二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從接受抗HIV療法的多名HIV患者機體中分離得到CD4+ T細胞(比如輔助T細胞),并將細胞分為兩組;一組輔助T細胞利用hopeaphenol預處理,而另一組(對照)則不作任何處理。隨后研究人員激活攜帶病毒存儲庫的細胞讓其開始產(chǎn)生病毒,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利用hopeaphenol預處理的細胞能減少病毒的產(chǎn)生,這就表明,hopeaphenol或能抑制病毒的再度激活。研究者Tietjen說道,這些觀察性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hopeaphenol除了能阻斷病毒的活躍復制和擴散外,還能通過抑制目前抗HIV療法無法完成的病毒再度激活來幫助沉默HIV的病毒庫。
8.ACS Nano: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便攜可負擔得起的新型HIV檢測設(shè)備
doi:10.1021/acsnano.2c12754
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ACS Nano上題為“Bioinspired CRISPR-Mediated Cascade Reaction Biosensor for Molecular Detection of HIV Using a Glucose Met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康涅狄格大學健康中心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fā)了一種低成本、受生物啟發(fā)的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驅(qū)動的生物傳感器,其或能利用簡單的個人血糖儀來在個人護理點進行HIV的檢測,類似于糖尿病家庭檢測一樣。
研究者Liu說道,受活細胞中多區(qū)室結(jié)構(gòu)的啟發(fā),我們提出了一種膜分離、微流控、CRISPR驅(qū)動的級聯(lián)反應(yīng)系統(tǒng),通過結(jié)合個體葡萄糖生物傳感技術(shù),其或許就能被開發(fā)成為一種便攜式、一次性的診斷平臺,從而用于對HIV病毒和其它病原體進行分子檢測。CRISPR技術(shù)是一種高度敏感且基于特定核酸用于檢測不同病原體的分子檢測技術(shù),如今其逐漸成為了一種強大的診斷工具,然而,等溫擴增反應(yīng)和CRISPR檢測系統(tǒng)組合后所發(fā)揮出的能力往往有限,其需要單獨的反應(yīng)管和多種手工操作環(huán)節(jié),這就會增加污染的風險,且對于簡單有效的護理點應(yīng)用而言并不理想。

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便攜可負擔得起的新型HIV檢測設(shè)備。圖片來源:ACS Nano?(2023). DOI:10.1021/acsnano.2c12754
為了提高這種兼容性,研究人員就提出了一種納米膜分離的級聯(lián)反應(yīng)系統(tǒng),其能將其正和島一個簡單便攜的CRISPR介導的級聯(lián)反應(yīng)(MCR)生物傳感器中,并能利用低成本的血糖儀進行HIV的核酸檢測,從而就會消除研究人員對復雜儀器和訓練有素的專業(yè)人員的需求。研究人員能在每次測試中檢測到43個HIV DNA拷貝和200個HIV RNA拷貝的敏感性,這就能揭示出其在護理點用于快速檢測HIV病毒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巨大潛力。
9.Immunity:新研究揭示在人體遭受感染后,HIV病毒庫的建立時間比預期的要早
doi:10.1016/j.immuni.2023.01.03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身上發(fā)現(xiàn),早在感染的最初幾天,HIV就能夠建立病毒庫,而且在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期間,它將隱藏在病毒庫中并持續(xù)存在。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近期發(fā)表在Immunit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 rapidly targets a diverse pool of CD4+ T cells to establish productive and latent infections”。

圖片來自Immunity, 2023, doi:10.1016/j.immuni.2023.01.030。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蒙特利爾大學CHUM研究中心研究員Nicolas Chomont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一小部分HIV病毒在感染的最初幾周(急性期)整合到CD4+T細胞的基因組中,但不在那里復制。因此,它躲過了迄今為止最快的用于檢測活躍的病毒復制的診斷工具的注意。CD4+T細胞是HIV的主要目標。它們是負責激活人體抗體感染的免疫防御的白細胞。
Chomont說,“在我們實驗室開發(fā)的一種分析技術(shù)的幫助下,我們能夠觀察在感染的最初階段收集的人類樣本中被HIV病毒感染的T細胞并進行計數(shù)。我們成功地通過測序檢測到了這種病毒的存在,即使它隱藏在沒有參與病毒復制的T細胞中?!?/p>
10.Nat Med:令人期待!新研究報道了第三名HIV治愈患者
doi:10.1038/s41591-023-02213-x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名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的男性患者顯示出“強有力的證據(jù)”,表明這種治療方案也治愈了他遭受的HIV感染---這是醫(yī)生們報告的少數(shù)HIV治愈的病例中的最新一例。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于2023年2月20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depth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IV-1 cure after CCR5Δ32/Δ32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這名患者是一名50多歲的男子,當他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時,他是HIV陽性。這種治療方案有效地給了他一個新的免疫系統(tǒng)---至關(guān)重要的是,產(chǎn)生這個新的免疫系統(tǒng)的造血干細胞來自一名攜帶罕見基因突變---CCR5Δ32/Δ32---的供者,該突變使身體細胞對HIV感染有抵抗力。這種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十年前的事了。如今,研究人員報告說,這名患者已經(jīng)停止使用抗HIV藥物四年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病毒仍存留在他體內(nèi)。

圖片來自Nature Medicine, 2023, doi:10.1038/s41591-023-02213-x。
專家們對宣布這是一例明確的HIV治愈病例持謹慎態(tài)度,因為HIV是一種在尋求生存方面有很多花招的敵人。與此同時,根據(jù)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醫(yī)院傳染病科主任Bj?rn Jensen博士說,事情看起來很有希望。Jensen說,這名患者已經(jīng)停用所有抗病毒藥物四年了,即使使用“最復雜的科學方法”,他的團隊也沒有在他的身體里發(fā)現(xiàn)HIV的證據(jù)。他說,“大多數(shù)專家會認為這種情況是一種治愈?!?/p>
這名男性患者被稱為“杜塞爾多夫患者(Dusseldorf patient)”,是醫(yī)學文獻中報告的第三例此類病例。第一例病例是近15年前NEJM期刊上描述的,當時醫(yī)生們詳細介紹了“柏林患者(Berlin patient)”的病例(NEJM, 1999, doi:10.1056/NEJM199905273402114)。十多年后,另一個醫(yī)療小組報告了他們認為是第二例HIV治愈案例---一名稱為“倫敦患者(London patient)”的人。
11.Nat Commun: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或能為人類機體抵御HIV感染提供超長效保護的新配方
doi:10.1038/s41467-023-36330-5
對于感染HIV的高風險人群而言,錯過每日劑量的HIV預防藥物或許會產(chǎn)生很嚴重的后果,在某些情況下,漏服藥物會導致機體缺乏抵御HIV的保護力。自2017年以來,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合作研究開發(fā)一種可注射的移植物,其能將HIV暴露前預防(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藥物長期釋放到機體內(nèi)。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Ultra-long-acting in-situ forming implants with cabotegravir protect female macaques against rectal SHIV infection”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一種新配方,其或能為個體提供長達6個月的全面保護力。

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或能為人類機體抵御HIV感染提供超長效保護的新配方。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10.1038/s41467-023-36330-5
研究者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在獼猴模型中證實長時間的PrEP或能提供抵御多種病毒挑戰(zhàn)的100%的保護力,而他們對這項技術(shù)的目標就是對個體每年進行一次或兩次的注射,并能實現(xiàn)個體自我管理。每日口服PrEP能高效預防HIV感染,但在持續(xù)服藥時或許會更加有效,然而堅持每天服藥對于個體而言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困難,尤其是對于年輕的撒哈拉以南地區(qū)的非洲女性而言,因為其往往存在著較強的恥辱感,因此研究人員目前正在開發(fā)一種并不會讓個體產(chǎn)生日常負擔的長效PrEP藥物和技術(shù)。
研究者Benhabbour一直專注于完善配方,即注射中所包含的材料,在過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由溶劑系統(tǒng)、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以及所感興趣藥物組成的配方,卡博格韋(Cabotegravir)就是研究人員選擇用來進行研究的一種整合酶抑制劑。一旦這種配方被注射到皮膚中,這種溶劑組分就會被周圍環(huán)境所吸收,而留下的就是可發(fā)生生物降解的固體移植物,而藥物會通過兩種機制進行釋放,即聚合物的擴散和降解,這種配方的關(guān)鍵是隨著時間推移緩慢釋放藥物,同時其仍然有足夠高的濃度來為機體提供全面的保護力。
12.Metabolism:治療HIV和HBV感染的常見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或能減少機體中免疫細胞的能量產(chǎn)生
doi:10.1016/j.metabol.2022.155395
線粒體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和器官功能。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Metabolism上題為“Blood immune cells from people with HIV on antiviral regimens that contain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have differential metabolic signatur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gòu)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名為TAF和TDF的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或能直接減少線粒體所產(chǎn)生的能量,而線粒體是能在細胞中產(chǎn)生能量用來維持細胞功能的特殊細胞器。
研究者表示,相比對照組而言,上述這兩種藥物都能減少細胞的耗氧率,其是衡量線粒體產(chǎn)生能量的能力的一種指標,但當與其它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聯(lián)合使用時,TAF似乎要比TDF會導致更大的能量減少,而這是否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如今,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tenofovir alafenamide)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TDF,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被廣泛用于治療全球數(shù)百萬遭受HIV和HBV感染的患者,這些藥物也被用作未感染人群的暴露前預防(PrEP)。

治療HIV和HBV感染的常見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或能減少機體中免疫細胞的能量產(chǎn)生。圖片來源:Metabolism?(2023). DOI:10.1016/j.metabol.2022.155395
利用人類臨床試驗和實驗室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TAF和TDF聯(lián)合其它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對血液免疫細胞產(chǎn)生能量能力的影響,在臨床試驗中,26名HIV患者在9個月內(nèi)更換了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于是研究人員評估了這些藥物是如何影響其機體細胞中的能量產(chǎn)生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通過直接將藥物加入到健康免疫細胞中并分析其對細胞代謝的影響來證實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的臨床意義還不清楚,但這一問題仍需要后期科學家們更深層次的研究,這些藥物能被全球數(shù)百萬人很好地耐受,然而這些藥物對人類細胞制造能量的能力的長期臨床影響,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
研究者Theodoros Kelesidis博士表示,線粒體是細胞內(nèi)的關(guān)鍵細胞器,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闡明了在HIV和HBV感染者中使用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或能直接改變線粒體制造能量的功能。我們利用獨立的研究方法來證實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因為目前全球有數(shù)百萬人都在服用這些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當然,這些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對線粒體的影響效應(yīng)是否與使用這些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后可能機體出現(xiàn)的特定代謝改變(比如體重增加)存在機制上的關(guān)聯(lián),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