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適的器材會阻止你技術的進步
?????

???? ? 有的人說,器材要一步到位,底板上來就vis和968。反手找最硬的最貴的,t05hard,d09c,岸度r53,看起來是“高端”,看起來也是“高貴”。但這世上有些事情是事與愿違的,很簡單的道理,學車,你一上來就學開F1?這當然不可能。開戰(zhàn)斗機,一上來就開F35B?當然不可能,你得先從基礎的教練機開始。學球,我直接上來就學反拉,擰拉和挑打,不學正手攻球,反手撥球,這當然是“虛幻”的思路。
??????? 實際上,高端的器材并不能幫助你的技術進步,甚至是會妨礙你技術的進步。當然了,有些高端器材,它是易透的,易掌控的,這種也是合適的。但如果你以為硬套膠能展現(xiàn)技術,那就是膚淺了。名號響亮的底板和套膠,都未必能幫助你,只有合適的器材才能幫助你。因此,選器材,一定要選合適的, 避免選貴的,硬的。
??????? 你的反手為什么不敢用手腕,多半是配的套膠太硬了,吃不住球,一發(fā)力就容易飛,所以手腕是僵硬的,整個反手的發(fā)力是不順暢的。如此一來,怎么能提高?只能是原地踏步,或者是退步。雖然打球有時候要靠天賦,但那是到了頂級對抗的時候才是如此。對于初中級愛好者來說,一套好打的器材是絕對助力的;同時,一套不好打的死硬的器材絕對是妨礙你的進步的。反手因為身體的限制,主要發(fā)力的步伐就是手腕和小臂,大臂你沒法甩起來的;大臂動作慢,而且因為身體有限制,反手很難有效甩大臂。如果你的手腕不能發(fā)力,同時意味著手腕就沒有去控制球,只依靠小臂去發(fā)力和控制,你的反手技術絕對是提不高的。無論是張本智和,還是樊振東的反手,手腕的發(fā)力和控制都是極其重要的。業(yè)余的雖然達不到那種境界,但原理其實是一樣的。張本智和和樊振東是依靠手腕和小臂發(fā)力,他們的反手是如此,你的反手肯定也是如此。無論誰,手腕僵硬的狀態(tài)下,反手是根本沒法提高的。
??????? 正手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有的球友上來就是vis和藍省,藍國,又硬又彈,脫板速度快,持球又不太理想,你怎么練球?只能練撿球而已。板子和套膠越彈,越不利于你做動作,初學者本來引拍節(jié)奏就慢,發(fā)力也不集中,根本控不住太彈的板子。對于中級水平的球友來說,要練球也建議用軟板子,以為太彈的板子,它弧線低平,你不太控得住,因此就不敢發(fā)力。不過中級水平的可以搞一把vis打比賽,但練球還是建議內(nèi)置或者純木,練球還是最強脫板慢和旋轉好的器材,這樣手感更好。只有到了高水平的境界,那才可以用脫板快的配置去練球,因為高水平的,引拍節(jié)奏快,步伐靈活,發(fā)力集中,能控制住脫板快的器材。
??????? 總而言之,學球就像學車,新手開60公里都不一定控得住,你讓他開極速400公里的車,這是在害人!學乒乓球是一個道理,脫板速度30公里每小時,他可能都嫌棄快,你給它搞一支脫板速度60公里每小時的,這純粹就是培養(yǎng)他的撿球能力罷了。還有,乒乓器材它是有一些特殊屬性的,與你的基礎能力無關,比如你反手用42度藍國,那就肯定比37度橙國失誤率高,哪怕你水平再高,都是如此。并不存在說,你水平高,你用42度藍國的失誤率就和37度橙國一樣。同理,你反手用d05的失誤率一定比t64高,哪怕你水平再高都是如此。(雖然有些板子反手配d05也好打,但大部分都不如貼t64持球好)
?????? 在我用過的套膠當中,vis反手容錯最好的就是t05fx和龍吟,t64和t80估計也沒問題。用好打的套膠,怎么擰拉都很轉,怎么拉球都很持球,怎么防守都很穩(wěn)定。用硬的彈的,各種莫名其妙的失誤,著實讓人頭大,非常影響技術的提升,不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