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人間溫情
1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 釀的美酒上浮著綠蟻,屋內(nèi)小火爐已燒得通紅。天色將晚似要下雪,你能否過來陪我飲一杯酒。
我們知道白樂天,乃中唐閑適詩的巨擘,詩中善于描寫生活之美。
這首詩也不例外,既描寫了冬日擁爐飲酒的古典生活之美,也流注著作者對友人的樸素溫情。
這首小詩以平淡語、家常話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頗有心機(jī)。
第一句言酒色之好,綠蟻乃酒渣,讀之酒香撲鼻;第二句給出飲酒之場景,乃擁爐飲酒。因天氣寒冷,直飲冷酒恐怕不宜,因此爐火不僅用取暖,還用來暖酒;第三句給出飲酒之天氣,晚來欲雪,富于詩意,又引人聯(lián)想。鋪墊了這么多,第四句直抒胸臆,以親切的語氣邀詢問朋友能否過來共飲佳釀。似詢問,實是邀請,亦是循循善誘。
美酒、暖爐之鋪墊,已將飲酒場景氛圍烘托得溫馨動人,而“晚來天欲雪”則是神轉(zhuǎn)折,天要下雪,本會給人寒意,于此承接,卻生化出暖意,蓋因“天欲雪”乃前面溫馨場景之客體,美酒暖爐乃主體背景。詩至此處,生活之美、之意趣都有了,然最后一句才是點(diǎn)睛之筆,一句平淡而親切的問語,給全詩灌注了人間溫情,使詩歌情境升華,詩境、情景得以渾然一體。同時又有留白意味,遺無盡余韻,引起讀者對詩中飲酒之情景無限遐想。
我之所以費(fèi)此篇幅講解這首詩,蓋因全詩不可句摘,詩中后二句,脫離了前面情景的烘托,則情感與意境的感染力會大大減弱。
而又因為后兩句乃溫情之所在,古詩詞中描寫生活之美的很多,但有此溫情的少。
譬如杜牧的《獨(dú)酌》:
窗外正風(fēng)雪,擁爐開酒缸。
何如釣船雨,篷底睡秋江。
這首在意象與白詩相近,也是雪日,也是擁爐飲酒,還是在秋江釣船上,寫得很美,但為什么大家更喜歡白詩。就因為樂天詩中流淌的溫情。
杜牧是一個人獨(dú)飲,越是美好,俞顯孤獨(dú),而這種孤獨(dú)感,反過來又使詩歌的情境變得冷清,使風(fēng)雪更添寒意。最重要的是,白居易所描寫的情景,是充滿生活氣息的,是在普通人的現(xiàn)實生活之內(nèi)的,大家都可以代入他詩中的場景。甚至我以前老家過年,就經(jīng)常用炭爐煨酒。
而杜牧詩中之景,不可謂不美,秋江釣船、風(fēng)雪擁爐,也是詩酒樂事。但這種體驗比較個人式,離生活較遠(yuǎn)。且詩中的孤寂冷清,為人不喜。固然,這或許本就是杜詩想要表達(dá)的效果。

人們常說,古詩詞歡樂之音少,而愁苦之音多, 此之溫情,則更見可貴。
2
《詩經(jīng)·唐風(fēng)·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前人評曰:方綢繆以束薪也,而仰見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其何夕也,而忽見良人在此。喜之甚而自慶之辭也。
3
《飲馬長城窟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句詩比得過任何動人的情語,因為它深切生活,落于實處。有寄寓于語言之外更溫暖的關(guān)懷,以真實樸素動人。
4
王昌齡· 《答陸澧》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yuǎn),踏雪也相過。
此詩將情與物象融為一體,使之語語皆情。
白樂天詩中之溫情平淡而素樸,此詩則更深摯濃郁。
5
王維·?《雜詩·其一》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剛剛從故鄉(xiāng)歸來,應(yīng)該知道故鄉(xiāng)的事。
你來時經(jīng)過我窗前,寒梅已經(jīng)開花沒?
全詩信手拈來,語淡情真。
將那淡淡的思情與關(guān)懷,傾注于無限的溫柔之中。
6
杜耒·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詩前二句設(shè)置的情景與《問劉十九》非常相似。
只不過白詩是邀客飲酒,此詩則開篇直言客已至,作者以茶代酒,圍爐燉湯招待客人,背景也是寒夜,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溫情盎然。
白詩后二句,言“晚來欲雪”,是虛寫,意在留白,給人想象。同時以充滿親切的口語設(shè)問作結(jié),使得全詩洋溢著一種生活的小確幸,而又溫情流注,給人歡欣。
而此詩后二句,以景作結(jié),深得中國古典美學(xué)中的寫意之美。
從屋中人的視角看去,窗——月——梅,富于層次感,又相映成趣,如一幅清雋淡雅,幽美朦朧的詩意畫卷。其中韻味,令人品味不盡。
7
王維·?《渭川田家》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寫出了一種田家農(nóng)人樸素的鄰里之情。
8
周紫芝· 《鷓鴣天》
調(diào)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
獨(dú)屬于古代戀人的典雅與文藝。
可惜全詩的基調(diào)是悲情的,這里是節(jié)選其中一句。全詞為:
一點(diǎn)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diào)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fēng)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9
杜甫· 《贈八衛(wèi)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fù)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qū)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這首詩,雖然有著感慨人生飄蓬,聚少離多的憂愁,但內(nèi)核是充滿人情溫暖的。
10.杜甫· 《水檻遣心·其一》
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此地雖無城中煙火鼎盛,但卻有無限春光美景,細(xì)雨微風(fēng),魚兒燕子,充滿大自然的生機(jī)。
11.雍陶· 《送友人棄官歸山居》
不愛人間紫與緋,卻思松下著山衣。
春郊雨盡多新草,一路青青踏雨歸。
作者送友人棄官歸隱,所謂知己者,是能夠從思想和精神追求上理解朋友的選擇的。因此代之為言:棄官雖有隱衷,但脫離塵網(wǎng)何嘗不是幸事,從今以后,四時美景,天地風(fēng)物,皆可為伴。
12.蘇軾·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坡仙填詞,多運(yùn)用情語和景語交織穿插的寫法,使景生情,情生景,相摩相蕩,相間相融。此詩便是。
此詞系寫給朝云,“小蠻”乃白樂天舞妓,其有詩云:“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焙笫乐皺烟倚】凇?、“小蠻腰”即源于此。這里代指朝云。
天公已許歸期。身上的春衫仍是當(dāng)初小蠻一針一線織的,曾經(jīng)淋濕了西湖的雨。
這里其實是運(yùn)用了轉(zhuǎn)喻,以極富感情的聯(lián)想。將春衫的一針一線,聯(lián)想為絲絲縷縷的西湖春雨。既說明了朝云的深情,也賦予了西湖之雨的有情有義。
坡仙此句實為神來之筆。
13.蘇軾· 《如夢令·春思》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
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這首詞回憶了雪堂生活,開頭四句,是說作者在雪堂前親手栽種了許多桃李一類的果樹,綠蔭叢中,掩映著數(shù)不盡的青果。而此時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泵髅魇亲约核寄罟蕡@,卻讓百舌鳥的鳴聲喊叫出來,便使文詞愈加警切生動。這首詞語言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深厚。
14.蘇軾· 《蝶戀花》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這首《蝶戀花》約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正月。是時,東坡服喪期滿,自四川而至江陵,陸行赴京師。途經(jīng)三峽,看到神女峰時,觸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詞。坡仙詞風(fēng)多變,這首《蝶戀花》深得婉約詞之神髓。其柔情繾綣,不下少游、三變。
15.孟浩然· 《夜歸鹿門山歌》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詩句中所勾繪的美妙情景和意境,是一種動靜相結(jié)合的朦朧美。用“忽到”而不是“已到”,更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驚艷感。而將訪友之情置于此美景之中,更見作者內(nèi)心的愉悅靜謐。
16.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語言簡練素淡,而意境寒寂清遠(yuǎn),已臻詩家“寄至味于淡泊”的境界。
日暮蒼山,天寒屋貧,風(fēng)雪柴門,一切本是凄涼無生機(jī)之景,然有了犬吠,有了夜歸人,便使畫面活了過來,有了生氣,有了暖意。
17.朱慶馀· 《山居》
山泉共鹿飲,林果讓僧嘗。
白樂天以佳釀邀友,體現(xiàn)人間溫情,而此詩則與鹿共飲山泉,分林果與山僧,充滿自然的生機(jī)野趣。
18.王昌齡· 《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櫞,春潮夜夜深。
深的哪里是春潮,而是夜復(fù)一夜的思念。
19.舒亶· 《虞美人》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
背飛雙燕貼云寒,
獨(dú)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樽前老,雪滿長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臺,
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在大雪落滿長安的時候,當(dāng)浮一大白,以遣浮生之寂寥。
可是一個人對雪飲酒,終歸是冷寂的。
不過沒關(guān)系,我知道那江南的故人,定與我心有靈犀,為我折寄梅花。
“折梅相寄”用的是北魏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之典,其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p>
我也曾與友人有過相同的故事,亦有詩云“儂去江南早,春梅尚自開。感君知我意,折寄江南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