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稱帝后,除了王姓外,還有四姓也成為宗室,這是為何?
所謂宗室,指的就是皇帝的同族之人,一般而言,宗室都與皇帝是同一姓氏,然而有個王朝卻是例外,這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9年,西漢外戚王莽撕下了周公的“面具”,奪取了漢朝的江山,建立新朝。在確定宗室時,除了王姓外,王莽又增加了四個姓氏。那么,新朝的宗室為什么這樣與眾不同呢?

一、新朝宗室
王莽在稱帝后不久,就向天下發(fā)布旨意,規(guī)定“姚、媯、陳、田、王皆為宗室,世世復(fù),無所與”,并且加封陳崇、田豐為侯,“以奉胡王、敬王后”。也就是說,天下所有姓姚、媯、陳、田、王的人都是新朝的宗室,他們世代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quán)。由于這條特殊的規(guī)定,新朝的宗室成員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多的。
那么,王莽為何要這樣做呢?原來,王莽崇尚古禮,他一直覺得西漢的制度“狹小”,想要建立更加“疏闊”的制度。為了擴大統(tǒng)治基礎(chǔ),提高自己的地位、身份,王莽對于自己的出身進(jìn)行了一番精心的“描繪”。王莽首先說是自己是黃帝的后裔,接著又說自己屬于舜帝的子孫,姚姓、媯姓都出自舜帝,于是這兩個姓氏也就成了新朝的宗室。

二、追敘先祖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諸侯,舜帝的后裔媯滿受封于陳國,并且迎娶了武王的大女兒。到了春秋時期,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陳厲公的兒子公子完逃到了齊國,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之后,公子完改為田氏,被稱為田敬仲完。此后,田氏逐漸成為齊國的重臣。戰(zhàn)國初期,田完的后裔成為齊國的國君,實現(xiàn)了“田氏代齊”。
戰(zhàn)國后期,秦國滅掉了田氏齊國,統(tǒng)一了天下??墒怯捎谇爻谋┱?,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起義,齊國末代國君齊王建的孫子田安也投身反秦起義,并且協(xié)助項羽入關(guān),受封濟北王。可是,齊國爆發(fā)內(nèi)亂,田榮驅(qū)逐了田安。田安雖然丟掉了王位,但齊地的人仍然稱呼其后裔為“王家”,久而久之,田安的后裔就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三、未能如愿
田安的孫子名叫王遂,王遂的兒子名叫王賀,王賀的兒子名叫王禁,王禁的兒女比較多,其中第二子名叫王曼,王莽就是王曼的兒子。在成為皇帝后,王莽追尊了自己的“先祖”們,“以黃帝為初祖,虞帝為始祖”,“追尊陳胡公為陳胡王,田敬仲為田敬王,濟北王安為濟北愍王”。陳崇作為陳胡公的后裔,田豐作為田敬仲的后裔受封為侯。
王莽想通過這種擴大宗室范圍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chǔ),讓更多的人擁護(hù)新朝的統(tǒng)治。但是,一個王朝長治久安的關(guān)鍵是百姓們的苦樂,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王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未能解決土地兼并以及奴婢問題,百姓們依然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遍布全國的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將王莽的新朝埋葬。
參考資料:1.《漢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