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傳統(tǒng)村落之旅,分水嶺鎮(zhèn)四峰山,冷門的望景佳地
要說起瀘州山,估計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不是忠山、就是方山,或者玉蟬山。再不就是合江筆架山、敘永羅漢林、納溪普照山、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忠山雖然是山,但是矮小的可憐,卻又是瀘州老城的發(fā)軔之山,加上公園和醫(yī)學院的雙重加持以及它自身的人文底蘊,你也不能瞧它不上,不過要是你想去攀登,又差點意思。

上面說的這些山,還是經(jīng)常被提及的,估計很多瀘州人也未必到齊過,還有其他的山就更難說了。
比如四峰山,別說去,估計很多本人都不知道,在分水嶺鎮(zhèn)和龍車都有四峰山。也不是很高,卻春秋之際,卻很適合野外徒步,觀花望景別有風味。

四峰山,四面是山,四座山峰,有山山相連,四峰山能看到尖沙罐,看來比尖沙罐還要高一點。而且它周圍的小山峰當?shù)赜钟懈鞣N叫法,比如有石子山、饅頭山、大包山等。反正山在當?shù)厝搜壑心芟胂蟪墒裁礃幼?,跟日常?lián)系起來,就叫什么。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老百姓關(guān)心日常,聯(lián)系的身邊一物一景都跟日常相關(guān),而文人墨客則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們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把一個普通的地方烘托出更多文雅的氣質(zhì),也讓一些地方名聲在外,這就是民俗文化流傳的有趣性,先有群眾基礎(chǔ),卻不能傳播,要是有了文人墨客的光臨,再留下點逸聞趣事,或者寫點山水詩詞,那就是太完美了。
所以回過頭來,瀘州的忠山和方山之所以名氣大,就是有歷代文人墨客的吟詠。這就是名人傳播的威力。

而沒有名人的地方,你我草根,即便有一些文采,見到美景也能表達,可惜影響力還是差點。所以,地方人文要想傳播起來,要么你能邀請到大家來做客傳播,要么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個有名氣的人。
雖然現(xiàn)在自媒體傳播能力也不錯,但是多數(shù)是快餐文化,很難增加底蘊和持久。這就是地方文旅很多起不來的緣故。不重視對地方名人的培育和關(guān)注以及支撐,懂不起人抬人人上人的道理。這一點,瀘州能領(lǐng)悟多些的話,那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去欣賞一些冷門的風光,還是不要放棄不斷的分享和傳播,畢竟堅持也會有奇跡發(fā)生。這個地方還有一個閣老灣(葛老灣)可惜很多人對它的來歷也不清楚了。

四峰山山上還有一些廟宇,你也不知道來歷,但是還有虔誠的人祭拜著,也許我們的信仰早就轉(zhuǎn)移,神仙老虎狗,生旦凈末丑,都是我們自己構(gòu)建的精神世界,不過重要的是它能成為一種寄托,一個毫無掛懷的人,也未必就無所羈絆,也太無趣了。
有人說: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我也想說,確實如此,風景是需要你我去發(fā)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