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讀本-文選-吳王光鑑-梳理

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對吳王闔閭的記載是比較詳細(xì)的,而其中也有和蔡國交往的史事:
王闔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楚誅伯州犁,其孫伯嚭亡奔吳,吳以為大夫。
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將二公子。光謀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四年,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九年,吳王闔廬請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闔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于漢水。楚亦發(fā)兵拒吳,夾水陳。吳王闔廬弟夫槩欲戰(zhàn),闔廬弗許。夫槩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于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zhàn),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隨。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報(bào)父讎。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闔廬弟夫槩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去,夫槩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闔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槩。夫槩敗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復(fù)入郢,而封夫槩于堂溪,為堂溪氏。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
十五年,孔子相魯。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造吳師,呼,自剄。吳師觀之,越因伐吳,敗之姑蘇,傷吳王闔廬指,軍卻七里。吳王病傷而死。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三年,乃報(bào)越。
《史記》的記載說明,吳國和蔡國不僅建立了穩(wěn)定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在伐楚之戰(zhàn)中還作為盟友共同進(jìn)兵,吳王闔閭嫁女于蔡的史事,或許正發(fā)生在闔閭九年前后,這場聯(lián)姻的背后,吳國的大人物:伍子胥、孫武應(yīng)該都在幕后謀劃操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