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 與 禮樂之詩
? ? ?《詩經》有“六義”,“賦”、“比”、“興”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加上“風”、“雅”、“頌”這三種內容題材的分類,合稱為“六義”。很顯然,六義可以分成內外兩部分,賦比興是為內在修辭上的表現(xiàn)之義,風雅頌是為外在分類上的題材之義。
? ? ? ?一般初學者對于六義最大的疑問大略是有二的:一是“義”究竟代表什么;二是賦比興我能理解,但題材分類風雅頌為什么也是義呢,這樣看風雅頌也可以一并解釋為表現(xiàn)、修辭了。
? ? ? ?歸根結底的話,其實都是“義”的問題。上一期我們探究“詩”之本源的視頻說過,《詩》的創(chuàng)作跟研究是斷代的,我們今日沒有任何第一手的資料;不過也正是因此,《詩經》的研究歷朝歷代層出不窮。最早的對于《詩》的研究,那得算孔子在《論語》里不時地就拿詩說事兒;而論最早的系統(tǒng)的研究,便是《詩大序》了。從古至今,只要不是突破性的另立門派,都出不去詩序的范圍。

? ?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真正排出“六義”來,風跟雅頌是斷開的;這個說法顯然來自《周禮》,是真正的周朝的制度。屬于《春官宗伯》的大師,掌六律、六同、五聲、八音……還教六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順序沒問題,風跟雅頌就是斷開的。因為“風”很特殊,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它一人身兼二職,除了是六義之一外,“風”更是“詩”的另一種化身:諷。
? ?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p>
? ? ? ?什么是風?詩就是風,詩在上下之間的傳播過程就是風,詩在四方的傳播同樣也是風。故詩之第七義,“風”類題材,其職能為“諷”。風雅頌各自職能之隱藏義,排不到六義里面,這里我使用第7、8、9義的說法也純粹是為了表達,并不能代表足夠排得上號。但是呢,彼時風與諷同,故此一個風字其實是合二為一的,遂占了第一位,其次是手法,其次才是雅頌這兩個單純題材。
? ? ?“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p>
? ? ? 故此題材曰風,此功能曰諷。如果詩是吟詠一個邦國的事,只是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就叫做“風”。而如果詩是說的天下的事,表現(xiàn)的是四方的“風”,就叫做“雅”。詩之第八義,即雅類題材的職能,是為“正”?!把耪?,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p>
? ? ? 下放到個人的是風,上升到國家的是雅,上下諷諫而國以雅正,這是華夏族自古以來的“詩”之社會體系。
? ?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詩經·小雅·蓼蕭》
? ? ? 用詩所教化的萬民,即便日常生活也足以“文質彬彬”,故上古三代的社會制度,皆稱為“禮”。
? ?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笔菫轫炚?。頌類題材的職能,即詩之第九義,饗告先賢,不負華夏,曰“祭”。
? ? ? 風、小雅、大雅和頌,
“是謂四始,詩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