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當打之年易建聯(lián),中國男籃陷入危機,年輕球員的迷茫
中國男籃迎來歸化好消息李凱爾,上了熱搜,引起了壯志豪情,中國男籃似乎馬上就要起飛。
然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一個李凱爾說得差一點無非就是來了一個當打之年的易建聯(lián)。易建聯(lián)在NBA打得最好的一個賽季場均12分7.2籃板1蓋帽,李凱爾場均9.4分5.3籃板4.9助攻1.1搶斷0.9蓋帽,兩人都是NBA首發(fā)角色球員,不同的是李凱爾已經開始進入職業(yè)生涯暮年。易建聯(lián)進攻能力和籃板效率更高,李凱爾則有一手助攻和搶斷能力。

總體而言兩人的上限大致相當,因此可以推斷他們帶給中國男籃的幫助也會是比較接近的。李凱爾的回歸可以看做是將跌入谷底的中國男籃提升到易建聯(lián)為核心的帶隊時期,那時候中國男籃也正在一步步走向低谷,所以并沒有想象當中那么美好。何況目前男籃這批幫手還沒有之前那么好的狀態(tài)。
其實中國男籃的危機并未解除,只不過來了一個“拆彈專家”,而且這個“拆彈專家”源自海外,很多情況都是未知。還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引起中國男籃的鯰魚效應,進一步刺激了中國男籃的隊員。趙繼偉此前接受采訪單刀直入,我們也不能去指望一名球員,我們需要在內部挖掘更多潛力。同為鋒線球員的曾凡博已經逐漸有危機感,他表示李凱爾的個人能力比較高,我們需要訓練產生化學反應,對于他個人而言肯定會全力以赴,希望有更好的發(fā)揮。

中國男籃本土球員基本上都是持懷疑和謹慎的態(tài)度迎接新的隊友,李凱爾的歸化,勢必會影響球權分配,也會影響球員在球隊中的地位,強調個人的同時勢必也會弱化其他人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年輕球員來說,他們的鍛煉機會會被壓縮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他們需要更進一步表現(xiàn)自己,男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這是第一個李凱爾,但是他不會是最后一個。未來五年時間,肯定還會產生第二個甚至第三個“李凱爾”,他們就像是CBA外援,凸顯本土球員表現(xiàn)掙扎的同時,也會刺激他們的神經,影響他們的發(fā)揮和戲份,增加他們的壓力。近幾年逐漸受到限制的外援政策效果也在逐漸顯現(xiàn),本土年輕球員有了更多發(fā)揮空間,個人實力也得到進一步增長。

張凱爾?
但是縮緊了一個口子,卻放開了另外一個口子——國家隊開始引進歸化球員,CBA的外援策略也會隨之松動。WCBA已經開始討論引進超級外援的策略,增加比賽觀賞性,實現(xiàn)球員交流。作為中國籃球聯(lián)賽的次級聯(lián)賽——NBL本賽季已經恢復外援的使用,并且外援的使用頻次超過CBA達到2人四節(jié)六人次,CBA舊將哈德森就在遼寧益勝隊大殺四方。
CBA的外援策略的改變也是遲早的事,這是一場更大范圍的鯰魚效應。作為年輕球員肯定會產生危機感。
中國本土球員肯定會經歷一場折磨的心靈旅程,隨著外援和歸化球員的戲份逐漸增加,他們的利益和戲份逐漸減少,對于未來也會充滿更多不確定性。在這個發(fā)展的三岔口,中國男籃如何抉擇,將成為影響中國籃球未來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他人的陪襯和嫁衣,作為年輕球員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一個過程,但是個人實力有限有時候又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
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作為球星打法的代表——林葳,很可能就會經歷從明星跌落到配角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