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芬尼》人物大綱

她的出生就像萬千孩子的出生一樣神圣,她被一個常年生活在歐洲的母親,起了一個叫“愛麗芬尼”的奇怪名字,就算是這樣,她也順利地從子宮中,來到了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對于嬰兒來說,哭泣和尖叫是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愛麗芬尼也不例外,家庭優(yōu)越的她有自己的嬰兒房,有一個24小時照顧自己的父母,也有充足的奶水——這無疑是快樂的根本,至少在一歲前,她還不能表達出對外物的任何復(fù)雜的情感,在被動的索取上,她也沒有受到傷害。
等到大一點后,她學(xué)會了走路,走路是一次開天辟地的事情,因為她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去決定自己想要看的事情,但她不會去欣賞,而是潛意識地好奇,她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所以反應(yīng)也是一樣的。

直到她第一次受到了傷害,把桌子上的杯子打落在地,她開始哭泣,不是為自己打碎杯子被父母責(zé)怪而傷心,而是被這種響聲嚇破了膽,是不是很可愛?也很幼稚,但你應(yīng)該去學(xué)會原諒她,因為這是愛麗芬尼第一次犯錯。
她喜歡的東西是食物,食物對她的誘惑很大,而且與其它孩子感受的不同,她在食物上體會了一種潛意識的安寧,雖然是被動的,她盯著火雞上面脆脆的表皮,或是蛋糕上厚厚的奶油,幼小腦海中的食欲變成了形式上的美感。
這也是她遲遲沒有吃下肉的原因,因為她是第一次意識到自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
再長大一點,她也就學(xué)會了說話,而且一開始說便很流利,她的父母夸她很聰明...雖然愛麗芬尼還不知道聰明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她馬上就把這句話復(fù)述了出來,母親摸了好幾次她的頭。
她長高了,開始走越來越遠的路,觀察到的世界也變大了,天啊,有如此多的可能,她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的事情都如此美妙,陽光和空氣,只不過她不太在意藍天和白云,因為她平視別人也只能看到大人們的腿或褲子,所以世界還是矮小的。
所以她想要爬高一點觀察這個世界,就像任何一個淘氣的孩子所做的那樣,在這里闡述她在兩層樓別墅的家里所做的各種調(diào)皮搗蛋的事情足足要講三天三夜才能說完,也只好作罷。
父母對愛麗芬尼很寬容,甚至有些溺愛,但她表現(xiàn)的卻是一種超出年齡的完美,一種雖然犯錯但是不斷改進的美麗,這讓她的童年充滿了幸福和安全感,也就是說,就目前來看,她沒有任何心理陰影。
但是,她卻在回憶童年的時候,記得的最深的安全感,是各種食物表現(xiàn)出來的滿足。

這種潛藏的渴望沒有引起自我的注意,而是處于種子狀態(tài),愛麗芬尼和超我聯(lián)合構(gòu)建出了一個粉紅色的世界,一個沒有傷害的世界,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是公主的事實,也不知道自己每天活著的一切都是通過別人的努力掙來的。
她認為,有些東西是理所當(dāng)然地可以獲得的,這造成了她第二個隱藏性格,當(dāng)她失去了某樣?xùn)|西時,她會表現(xiàn)出強大的掌控欲望。
就像她六歲的時候吃草莓甜筒,被隔壁的孩子偷吃了一口,她沒有像一個女孩子一樣選擇哭泣,至少在當(dāng)時,她沒有哭。只是在第二天,那個偷吃的孩子被石頭砸傷了腦袋,沒人知道是她干的。
對食物欲望的正常宣泄受到了他人的干擾,從而產(chǎn)生了報復(fù)心理,而謹慎的態(tài)度讓她用一種隱秘的方式完成了“復(fù)仇”。草莓的顏色和鮮血的顏色...這種傷害的恐懼和害怕被本我忠實地放大,種子便開始萌芽。
但在表面,她依然是一個乖巧文靜,聽父母話的好女孩。

小學(xué)的時候她是孤單的,因為她的思考比別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她沒有完全學(xué)會與人交談,對于一個如此聰明的孩子實在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這造就了她漠視他人,一種對待別人的抗拒的外殼,在當(dāng)時還屬于賭氣性質(zhì)的東西,但這種女生的嫉妒心理很快就被他物所歪曲理解了,造成了新的念頭。
也就是脆弱的依賴心理。
愛麗芬尼很快就調(diào)整了過來,這是個改變態(tài)度的問題,也是她犯罪的開始。
整個初中時代,她有了好幾個朋友,對于愛麗芬尼來說,朋友是真實存在的,她害怕失去她們就像害怕失去氧氣,這種氧氣讓她可以像鏡子一樣看清現(xiàn)實的自己,否則愛麗芬尼什么都不是,也就什么都不在意了。
她的本我一直在隱藏著,她現(xiàn)實中乖巧變成了一種偽裝,自我意識到了這點,她極力地調(diào)和矛盾,于是越加外向。
實際上她正陷入心理沖突,并有人格否定的癥狀,日常的閑散生活和幸福的家庭在維系著她的生命,也在壓抑著她原本的個性,這種外向并沒有緩解癥狀,反而加深了她的孤獨。
所以她學(xué)會了一件不同于別人的興趣,打獵。
實際上,她對殺死生命是很排斥的,但她無法緩解自己內(nèi)心的浮躁,所以選擇了用一種合法的方式去宣泄,她扣動扳機,殺死麋鹿和野豬,看著它們倒下,就像看著過去的自己倒下。

每天的夢都是支離破碎的,充滿著血腥的美好,她越來越難以分得清什么是自我,但在別人的面前她卻裝作無所謂的樣子,想在別人面前裝作一副“我很好,所以我還是像以前一樣”的形象。
這種狀況其實每一個人都短暫地擁有過,但她聰明的腦袋卻將這種憂郁放大,將自我中間立了一塊高墻,希望用這堵墻來成為自己。
這種情況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成了一束最美麗的花朵,在張開花瓣的同時,肥料卻是愧疚、仇恨、埋怨的集合體。
但她卻在不斷地恢復(fù)信心,認為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
直到,她在高二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男孩。
愛情總是世界上最復(fù)雜的東西,而這種復(fù)雜所表達出的深刻內(nèi)涵,讓愛麗芬尼迅速地著迷,她隱隱約約找到了自己的解藥,那就是去迷戀別人來成為他們的必需,也就是一種所謂的救贖。
她很快就像...一個珍貴的東西一樣對待他,迫不及待地沉醉進去,在這個即將升入大學(xué),踏入社會泥潭的她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花朵,最討厭的就是欺騙和隱瞞,尤其是背叛。

這種背叛不是肉體上的關(guān)聯(lián),有些時候只是因為親密的聯(lián)系而功虧一簣,愛情下的女孩子是盲目的,易怒的,對于愛麗芬尼來尤其如此,因為她的洞察力和掌控欲望讓她擁有了普通女孩不常有的報復(fù)力量。
而背叛的過程其實無關(guān)緊要,重要的是男孩對她的隱瞞,即使是一點,她不會去詢問男孩,因為她是“公主”,公主是不會去做這個自掉身價的事情,她可以選擇克服,可在最愛的人面前,她想保持一個完整的表面,讓人家相信自己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讓這個存在消失,這樣自己所糾結(jié)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且,不論別人信不信,愛麗芬尼依然深愛著那個男孩。
她是多么地愛他啊!如果你在他們每一個生活的斷面查看的話,你只會看見一對情侶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
但是,愛麗芬尼等不了那么久,她不是乖女孩,而只是一個自我貶低的可憐蟲罷了。
這個可憐蟲,要用六歲時候同樣的手法,來挽回自己的尊嚴。
懷疑對象其實也可以一起邀請,但是愛麗芬尼饒恕了她,因為她清楚,第三者與她根本沒有任何關(guān)系,她在這個方面的思考異常冷靜,沒有女性的嫉妒和憤恨,而是精準的挑選唯一的復(fù)仇對象,他。

殺人的手法很簡單,最菜的偵探都可以看出蛛絲馬跡,一個打獵的好季節(jié),一個僻靜的小木屋,一把獵槍,一發(fā)子彈。她所做的很簡單,但殺人和懺悔是兩碼事,本我干了自我無法承受的事,這種矛盾很快就把積壓十幾年的情緒爆發(fā)了出來,鮮血和尸體更是讓她的歇斯底里達到了頂峰。
她完全走向了極端,卻不是瘋狂,而是軟弱。
當(dāng)世界的一切破碎,她會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當(dāng)他死去后,她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她需要一個寄托。
所以,在她的世界里,男孩并沒有死去。
在她的世界里,世界就是末日。
在她的世界里,木屋是安全的場所。
而在這樣的幻覺和自我否定下,現(xiàn)實還是殘酷的,木屋的食物是有限的。
(差)
而我們的故事。
或許,才剛剛開始呢。
我說的是不是,詩者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