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兵法》讀書筆記②

四十八計打天下
(1-5)
1.虛張聲勢(護校斗爭)
2.逼上梁山(秋收起義)
3.武裝割據(三灣改編,井岡山會師)
4.敵近我退(開始打游擊戰(zhàn))
5.草木皆兵(全民皆兵)
第一計
虛張聲勢-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啟發(fā)故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東晉將軍謝玄大敗前秦苻堅于安徽淝水 時間 :1917年11月 地點:湖南長沙 兵力對照 : 現實:200學生對北洋軍第八師一部 (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生課外志愿軍,1917年11月20日左右,護校斗爭) 策略:以木槍鞭炮虛張聲勢,欺瞞真槍實彈的北洋軍。 結果:北洋軍全部繳械
第二計
逼上梁山-槍桿子里出政權
時間: 1927年 地點: 湖南 策略: 將工農武裝化整為零就地潛伏,等待時機 結果:保存了工農武裝的實力 上山"扎寨" 張家坊避敵驚險 提出要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來,"槍桿子里出政權"
第三計
武裝割據-石頭擊破大水缸
時間: 1927年~1929年 地點: 江西三灣村 井岡山
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
敵人對農村的控制薄弱,有利于我們找個落腳點,深深扎下根來,發(fā)展壯大我們的力量。 策略: 先在農村建立武裝力量,再以農村包圍城市,擴展地盤
三灣改編(1927)
黨指揮槍!
在三灣實施了毛澤東治軍最重要的措施一在部隊建立中共各級組織,班有黨小組,連有黨支部,團有黨委,在連以上各級設置黨代表,并且成立了黨的"前敵委員會",毛澤東親自當書記。 部隊中建立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建立政治,軍事,經濟三大民主制度。并提出各項如不槍斃逃兵,說話和氣,買賣公平等新型紀律。
井岡山會師(1928年春)
朱德率領南昌起義余部和湖南南部起義的農民軍轉戰(zhàn)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合,這就是威懾中外的井岡山會師。
三項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行動聽指揮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第三.籌款(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 一.上門板 二.捆鋪草 三.說話和氣 四.買賣公平 五.借東西要還 六.損壞東西要賠 七.洗澡避女人 八.不搜俘虜腰包
第四計
敵進我退-隱勢藏形山林中
時間: 1928年 地點: 江西永興 兵力對照:兩營兵力對國民黨軍11個團 策略:利用山險地形和廣大民眾掩護,采四面游擊戰(zhàn)術 結果:牽制國民黨軍25天
毛澤東游擊戰(zhàn)爭基本原則:
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
為什么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 地利 (天險險而易守,有利于軍事割據,可進可退。地理位置影響力大,革命舉動足以影響湘鄂贛三省民眾) 人和 (有群眾基礎。有豐富斗爭經驗的武裝,有村落和物資豐富地區(qū),便于籌款籌糧)
第五計
草木皆兵-黨與群眾軍事化
時間: 1929年8月 地點: 江西井岡山 名稱: 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 兵力對照: 兩個連對一個師 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動員地方民眾 結果:確保了井岡山
戰(zhàn)爭是人民的戰(zhàn)爭
全民皆兵
《孫子兵法》中提倡"道": "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 在軍隊實行"
民主主義
″ 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 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 廢除繁瑣的禮節(jié) 經濟公開
對敵軍的宣傳策略
一,釋放俘虜 二,醫(yī)治傷兵 大作宣傳工作,愿留愿去,愿去即發(fā)路費釋放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換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