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銅礦采礦權評估
銅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和使用的金屬之一,紫紅色,比重8.89,熔點1083.4℃。純銅呈淺玫瑰色或淡紅色,表面形成一層CuO膜后,外觀呈紫銅色。銅及其合金由于導電率和熱導率好,抗腐蝕能力強,易加工,抗拉伸強度和抗彎強度好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金屬材料消費中僅僅次于鋼鐵和鋁,成為了國計民生和國防工程乃至于高新技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和戰(zhàn)略物資。在電氣工業(yè)、機械工業(yè)、化學工業(yè)、國防工業(yè)等行業(yè)具有廣泛的用途。

從全球銅礦的資源儲量分布來看,銅礦資源分布范圍較為集中,全球有超過三成的銅礦資源分布在南美洲地區(qū)。我們國家的銅礦儲量相對較少,僅占全球銅礦資源儲量的3.05%,排在全球第九位,儲量相對較少。根據自然資源部的數據,西藏是中國最大的銅礦分布區(qū),2021年西藏的銅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31%。其次就是江西和云南,其占比均超過了10%。我們國家的銅礦資源儲量分布范圍較為集中,僅儲量前三的省份就占據著超六成的銅礦資源。我國銅礦以中小型礦場居多,且貧礦多、富礦少,坑采礦多、露天礦少,因此導致我國銅礦開采效率相對較低,成本較高。

銅礦采礦權評估是資產評估機構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和公正的基本準則,根據國家規(guī)定的法定標準和程序,依據掌握的礦產地信息和市場信息,對現如今或未來市場進行多因素分析,綜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采礦權的現有價值量和潛在價值量進行評定和估算。
采礦權評估實際上就是對礦業(yè)權所依附的礦產地價值的判斷。按照《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而對于國家出資勘查并已標明儲量的礦產地的采礦權評估,必須要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共同評定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認。而對于非國家出資形成的礦產地的采礦權評估和采礦權人采礦權評估,國家一般不予干涉,由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自己進行選定資產評估機構或由其自己對采礦權進行評估。采礦權評估可分為技術評估和貨幣價值量的確定。采礦權的評估方法有很多,廣泛采用的是貼現現金流量法與可比銷售法。

本文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