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答:孩子到底要不要上集體課?
在和家長溝通時,常聽家長說,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沒有規(guī)則意識、不會模仿、不能安坐、不回應.....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好多家長認為“我家孩子不需要集體課,幼兒園都有,上個訓課就可以了”。
其實我們孩子回歸社會的軌跡就是:個訓--集體--家庭--社會,這幾個過程相互交叉,但很明顯,集體是孩子走向康復、回歸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這樣在給孩子做訓練時才更有針對性。
?

?
一.上集體課有什么好處呢?
有人會問,我們的孩子聽和看的能力都不好,注意力極度不集中,他怎么在集體課中學到東西呢?
?
集體課活動能把個訓課習得的技能在集體環(huán)境中得到的泛化和練習,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競爭意識、基本的交流技巧、自我保護意識、基本的交流技巧、課堂中的等待、跟隨、關注等意識,都是只能在集體課中完成的訓練任務。
?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集體課中的課程設置活動是一種自愿參加的、完全放松的、不帶強迫的令人愉快的活動。以日常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為訓練實例,會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哈里斯的群體文化理論提到一點:個體在同屬于自己特定文化的群體中接納度才會高,否則個體就需要調試自己內在文化結構,以適應同伴群體。
?
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兩種關系對其產(chǎn)生重大影響——垂直關系和水平關系。同伴關系在兒童社會化進程當中有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兒童的社會化進程、人格的形成、道德的培養(yǎng)、社交技能的學習、情緒的控制等等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同伴關系幫助兒童發(fā)現(xiàn)自我,賦予社會知覺功能并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

?
二.集體課與個訓課有什么不同呢?集體課一定要和比自己能力好的孩子上嗎?
有家長說:“老師,我們家孩子能力比較弱,希望可以和能力比較好的孩子一起上集體課”,其實我們的學習能力受先天,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先天已無法改變。
環(huán)境的多樣性更有利于大腦的發(fā)展,而不是單一的優(yōu)勢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在兒童早期,大腦具有豐富的可塑性,這種可塑性并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往更強發(fā)展,而是早期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會為將來的選擇性發(fā)展提供更好的神經(jīng)土壤。
基礎研究表明:給予多種感覺刺激可使運動皮層和視覺皮層樹突長度增加及分支增多;并使得腦組織代謝增強、腦血流變化及結構發(fā)生改變,同時使得動物的感覺運動功能和學習記憶能力增強,亦可影響突觸的形成和認知發(fā)育。通過促使海馬部位形成較多的突觸,增強學習記憶能力。
?
在融合環(huán)境下,智力落后兒童可以有模仿的機會,普通兒童在能力較弱的同伴面前有充當小先生的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