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薩瑪瓦爾舞,維吾爾歌手的說唱臉譜與花木蘭別有風(fēng)味
看到大美新疆四個字,你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什么?
你是不是覺得我的文章內(nèi)容與新疆的景色有關(guān)?
畢竟在通常宣傳新疆景色的方案里,大多數(shù)都是以"大美新疆"作為關(guān)鍵詞的。
就如同我每次寫新疆的美景時,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詞總是“大美新疆”。
然而,這次我寫的大美新疆,卻是一家名叫“大美新疆”的新疆主題美食餐廳。
(在這里申明,我寫此文的并非是為了該店做宣傳,到目前為止我到大美新疆餐廳里僅僅兩次。之所以寫,是因為在這里的體驗真的很不錯)
在新疆的很多城市里都會看到主打新疆特色的主題餐廳
到一個地方去旅游,如果想要深入地了解當(dāng)?shù)氐奶厣?,除了去?dāng)?shù)赜忻木包c或街景去打卡之外,想要快速地了解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民情,大約這種包含了當(dāng)?shù)靥厣黝}的餐廳也是最佳去處之一了。

昌吉回民小吃一條街
畢竟在旅游的六要素里,吃是排在第一位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yuǎn)流長,每個地區(qū)的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制作出一道道帶有地域特色的美食。
新疆在清朝之前,這里的原住居民都是以游牧為主,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他們也形成了獨屬自己的特色美食,套用那句經(jīng)典的話來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清燉羊肉
這種大,也讓很多新疆的食物名稱第一個字里大都含有一個“大”字。
而這個“大”同樣也造就了新疆人民的豪爽、熱情的性格。
他們會在每一次聚會當(dāng)中載歌載舞,用歌舞與彈唱表達(dá)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就是看到這個大美新疆的餐廳。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時,心中還小有腹誹,居然用“大美新疆”來作為店名,就是不知道里面的菜品會是怎么樣的?

夜晚的大美新疆
不過那個時候正是新疆的旅游的旺季,總能在路邊看過停著的大巴車,只是不知是游客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提起新疆菜,昌吉的人大約會立刻想到西域娜依,這也是一家主打新疆主題的餐廳,在以往的時候,每當(dāng)外地的朋友來,只要他們提出想品嘗新疆菜,當(dāng)家的便會帶他們?nèi)ノ饔蚰纫馈?/p>
對于西域娜依的菜品,因為時隔太久,記不得了,只是記得跟新疆大多數(shù)的菜品的味道差不多吧。
至于里面的表演,第一次去的時候沒有見到,而第二次則看到了新疆舞,對于生長在這片土地的新疆人來說,因為時不時總在電視上看到,唯一的感受就是:哇,終于看到真人表演了。
在新疆的各個城市,類似這樣的餐廳一定不會少吧?
我想如果有不同,可能會是在表演和菜品上。
就像大美新疆。
在大美新疆里,你或許會對新疆的菜有所改觀
提起新疆菜,你腦海里會不會是這樣的畫面:在煙熏火燎的煙霧里,烤肉師傅揮汗如雨地烤著各種的肉串,你所點的大盤系列菜品里浸著一層油,嘗一口:辣、油,有些菜上還會有未拌勻的調(diào)料。

不得不說新疆菜非常重口味,即使是一份清燉肉,湯上也飄著一層油花,而白膩的肥肉掛在骨頭上,隨著盆或缸的移動,也在微微地顫動。
這樣的飯菜如果是放在六十年代,或許是人們的最愛,然而對于我們這些長期并不缺乏肉食的人來說,還是有些膩了。
基于這個印象,對去大美新疆并無太大期待。
第一次去大美新疆,則是在十一月初,因為是中午,吃飯的人并不太多,席間也有歌舞表演,但是因為坐的位置和身體的原因,對于他們的舞蹈也沒太過注意,加上又是正午時分,歌舞表演也并不頻繁。
但是他們的菜品還是讓我眼前一亮。



或許是不記得之前在西域娜依里有些什么菜品,在大美新疆里還是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新疆菜。
關(guān)鍵是菜上來之后,份量雖然不大,卻足夠吃了,三個人點了四個菜,居然還沒有吃完。

這是烤羊排,份量看著并不多,但是熱量卻不低,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還是夠了。

這道蒸野菜,有些仿南方菜品的味道,整體來說,很清淡,正好解了羊排得膩。

這便是肚包肉,說真的在《舌尖上的中國》看到介紹南疆的肚包肉時,便被種草,本以為是那種大的,沒想到是這樣的袖珍版,整體的口感也偏清淡。
第二次來是晚上,帶著女兒,仍然是三個人,點了五道菜,吃完了。
尤其是對于挑剔的女兒來說,讓她非常滿意,而之前我們一說想吃新疆菜,她總是不樂意的。

一口酥牛肉,本以為里面包裹著的是純牛肉的,但其實并不是,里面的餡料是由牛肉、胡蘿卜、洋蔥、青紅椒組成,味道也很清淡?!案抉R依家的烤嗇皮的味道很像。”這是女兒對這道菜的評價。只是烤嗇皮里面的餡料看著黑糊糊的,而這道菜的餡料卻清晰可見。

油炸駝奶,本以為也會很膩,但是還好,并不是很甜。

油淋橄欖菜,類似于南方菜。

羅布烤魚,肉質(zhì)細(xì)膩,很新鮮,用專業(yè)的話說,魚的肉呈蒜瓣狀??粗{(diào)料不少,吃起來味道正好。

本想要烤包子的,但是已經(jīng)售完,只好改成薄皮包子,上面的調(diào)料是胡椒粉,有解膩的作用。

這是女兒最滿意的炸駝奶,外酥里Q彈,口感微甜。
除此之外,最讓我“愛了,愛了”的,是這里的表演和環(huán)境。
維吾爾族歌手將京劇版的《說唱臉譜》和豫劇版的《花木蘭》演繹出的異域的風(fēng)味
一進大門便會看到一個巨型屏幕,屏幕里滾動播放著新疆各地的美景。
大美新疆里的演員也是服務(wù)員,在他們不上臺的時刻,他們穿著他們的民族服裝穿行在大廳里為客人服務(wù),而到了表演的時刻,他們又獻上了精美的歌舞。
在晚上用餐高峰期,吃飯的人多,表演的歌舞也多了起來。
用民族樂器表演的《我們新疆好地方》,音樂一起,配合著巨屏上的視頻,讓人對新疆美景多了一分向往。

臺前的演奏與屏幕上的視頻相得益彰。
還有他們特色舞蹈:薩瑪瓦爾舞,這是維吾爾族民間的舞蹈,起源于龜茲(今庫車),在公元4世紀(jì)至7世紀(jì)比較流行。之后幾乎失傳,后經(jīng)庫車有名的舞蹈家吐爾迪阿 訇經(jīng)過整理加工,將其搬上舞臺。如今已被列為自治區(qū)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之列。

薩瑪瓦爾舞是舞蹈與頂技的結(jié)合,也是一項考驗舞者真功夫的舞蹈。要做到在舞蹈的過程中,頭頂上的茶盤與茶碗不倒,這樣的平衡技藝需要過硬的技藝。
之后的印度舞蹈雖然也很好,但是比起薩瑪瓦爾舞,稍稍有些遜色。

在我們走之前,一首開篇于《我們新疆好地方》結(jié)束與《社會主義好》的歌曲聯(lián)唱拉開的晚餐的高潮。
本以為是主唱新疆歌曲的,如果說開始的兩首歌:《我們新疆好地方》、《新疆亞克西》已讓我們耳熟能詳,那個《兩只小山羊》這樣一首被戶外愛好者傳唱的歌,經(jīng)過他們的演繹,讓場上氣氛熱烈了起來。

而隨后的《說唱臉譜》中的一段和《花木蘭》的一段,盡管他們不能將它們唱得字正腔圓、颯爽英姿,卻也唱得活潑調(diào)皮,別有風(fēng)味。
最后那首壓軸歌曲《社會主義好》更唱得我們有些熱血沸騰了。
這樣的用餐體驗,讓我們在離開時還有些意猶未盡的味道。
這樣的餐廳也真正稱得的與大美新疆相媲美了吧,而坐落在新疆大劇院附近,在未來也能給內(nèi)地來新疆的旅游的游客們帶來不一樣的第一體驗吧。
寫在最后:
我們總是在說,這個世界不變的就是改變。
對于新疆菜來說,只有不斷地改良,在保證其本真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適應(yīng)這個時代的改變,才能在未來里走得更久。
而原本以重口味為主的新疆菜,將會通過人們不斷地改進,從身體的健康角度出發(fā),最終形成既能體現(xiàn)新疆特色、又能滿足大眾口味的全新新疆菜。
大美新疆歡迎你!不僅僅是美景,還有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