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詠簡介~福州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福州取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福州姓名歷史福州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福州起名稱的由來和歷史是什么,福州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福州取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福州取名字的由來與故事簡介,對福州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xì)閱讀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謝老師來為你分析~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qū),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jīng)濟(jì)區(qū)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新一線城市,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huán)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下面就是謝老師對福州的信息收集整理,謝老師一生致力于起名的研究運(yùn)用,是國內(nèi)實(shí)力易經(jīng)起名老師,采取正統(tǒng)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如果正準(zhǔn)備給孩子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都可以聯(lián)系謝詠老師來幫助分析~

(1)謝詠老師~福州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福州為何稱“閩都”呢?原來,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王審知隨兄王潮從王緒起兵南下入閩,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后于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受封為閩王,建立閩國,因首都定于福州,從此福州便有“閩都”之稱,此外,福州在我國歷史上還曾兩次被作為臨時首都。
一次是宋代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當(dāng)時南宋政權(quán)的國都臨安(今杭州),恭帝趙顯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虜,其兄趙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稱端宗皇帝,當(dāng)時的福州成為臨時首都,改年號為“景炎”,但是,還不到半年時間,元兵又從浙江向福州進(jìn)軍,十月攻破邵武城,經(jīng)南平而下,于十一月逼近福州,當(dāng)時閩府尹王剛中開城門投降,端宗皇帝從海路逃往廣東。

第二次福州被臨時定都的是在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
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被奉監(jiān)國,于是在福州稱帝,改紀(jì)元為“隆武”,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時改福建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為皇帝行宮,并封一批文武官員要職,猶如京城規(guī)范,其中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受封為“平虜侯”,鄭成功賜為國姓(朱)。
但不久,鄭芝龍叛變降清,形勢逆轉(zhuǎn),仙霞嶺重關(guān)百里無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見勢不妙,決定離開臨時首都福州,經(jīng)南平轉(zhuǎn)閩西,第二年,清兵攻入閩北建寧縣,并直驅(qū)南平,朱聿鍵皇帝倉卒逃往長汀,這年八月(1646年)他與愛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2)謝詠老師~福州起名字歷史文化
唐朝著名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荀鶴(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時留有一首描寫福州秋天的詩,題目就叫《閩中秋思》:“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闭f明當(dāng)時福州稱“閩中”,秋色如畫,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詩的最后稱“不堪行”。
“晉安”:魏晉南北朝時,晉人紛紛避戰(zhàn)亂從中原入閩,始稱“八姓入閩”,不少望族定居于福州今東門晉安河兩岸,故此時福州別稱“晉安”。
“鳳城”:晉代地理學(xué)生郭璞為福州勘察新城,擴(kuò)大范圍,他在《遷城記》中說,福州“其城形狀,如鸞如鳳”,于是福州被人視為“鳳城”,如今福州許多地名還都帶“鳳”,如西門的“鳳凰池”,工業(yè)路一帶的“大鳳山”、“小鳳山”,東街有“鳳凰坊”,東門有“鳳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書有“鳳邱鶴林”,清代三牧坊有“鳳池書院”等,如今在閩江二橋南端聳立著一座“鳳鳴三山”的雕塑,象征福州的南大門。
“三山”: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圍進(jìn)一步擴(kuò)大,把屏山、烏山、于山圈入城內(nèi),故此后福州便有“三山”之別稱,如今海外福州籍華僑聚集地行會組織仍稱“三山會館”。長樂”:公元933年,“開閩始祖”王審知死后,他的兒子王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閩”,改福州為“長樂”,所以這一歷史時期的“長樂”不是指今天的“長樂市”,而是指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