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玄學的音樂風格速度,調式色彩,節(jié)奏分組文(真的看看就好了)——(1)
ps:本文不討論古典音樂的節(jié)奏型和對位法之類非常學術的東西,本質是一個流行樂節(jié)奏型整理文,而且因為個人理解,回放環(huán)境等因素,同樣的曲速在大會場和家庭劇院級別回放從心理學聽感會有不同,所以主要討論主流和套路部分。
1.EDM+黑人音樂(mono類音樂)


trip hop(hip hop減速):60-90 bpm 帶了blus和Reggae元素的hip-hoo,主要作為欣賞性的舞曲音樂,并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舞廳當中
Dub:60-90 bpm?二戰(zhàn)之后,60 年代末,牙買加當?shù)氐乃囆g家開始采用新式錄音技術對傳統(tǒng) Reggae 音樂進行重新混音,加入了 Echo(回聲)、Reverb(混響)、Delay(延遲)類效果,營造了相比 Reggae 音樂更有空間感且更有迷幻感的音樂。
Rocksteady(洛克斯代迪):75-100 bpm 融合了Jazz 以及 R&B?,以Walking Bass和swing為主要節(jié)奏,加入名族樂器的風格
Hip-hop(說唱):60-100 bpm誕生于美國貧民區(qū)街頭的一種文化形式,以廢雜而多遍的節(jié)奏,宣泄而簡單的歌詞組成
Reggae(雷鬼):110 -135 bpm二戰(zhàn)之后,大量軍事科技進入民用領域,晶體管技術也應運產(chǎn)生。這掀起了整個音樂界的大革新,各式效果器與新式錄混音技術開始層出不窮。?60 年代末,音樂家們將 Rocksteady 的編曲做的更加細膩,并且去除了音樂中的部分傳統(tǒng)樂器,讓它不再太過于民族化。
Downtempo(慢搖):90-120 bpm?慢搖音樂風格是多樣化、風格化的,隨意性比較強,在曲調空隙間留給他人有想像的空間,注重現(xiàn)場氣氛的釋放。以HIP-HOP 、HOUSE、R&B 為主 ,其間也有串燒DISCO出現(xiàn)
House(House music):110-130 bpm?電子鼓(Drum Machine)規(guī)律的節(jié)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便由此誕生,絕大部分的浩室是由鼓聲器所組成4/4拍子,伴隨著厚實的低音聲線(bassline)。在這層基礎之上再加入各種電子樂器制造出來的聲音和取樣(sample)
Disco(迪斯扣):115-125?bpm?從音樂上看,迪斯科一般以4/4拍為主,具有強勁的節(jié)拍,并且每一拍都很突出;它的速度大約在每分鐘120拍左右;它的結構短小,歌詞簡單,又很多段落的重復。其實,所有的曲子,只要調整一下速度,改成每一拍都很突出的節(jié)拍,都可以變成迪斯科舞曲。(其實個人的理解是第四拍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加花是特色)
funk(放克):110-120 bpm? ? 大多數(shù)為4/4的拍驟停打擊樂,崛起于20世紀70年代,由黑人爵士樂演變而來,重音放在1、3拍,2、4拍則由強烈的鼓點占據(jù),并在好多關節(jié)點上常常伴有號之類的銅管樂器以突顯節(jié)奏,它常常在一小節(jié)內把聲音集中在前三拍,于第三拍后突然休止,而后于第四拍時以鼓點型出現(xiàn),這就像對聲音的一種壓縮,前三拍是一種能量的聚集和醞釀,3、4拍之間的休止像是爆發(fā)前的寧靜,而第四拍強烈的鼓點則是一種能量的釋放,這樣在節(jié)奏上很有爆發(fā)力。
future bass: 100-140 bpm?描述為專注于detuned synthesizers (降調合成器)的hard bassline,主要包括sawtooth waves和square waves(波形)。 聲波經(jīng)常調制成自動化或者low-frequency oscillation(低頻率分布波動)來控制audio filter(音頻濾波器)的cutoff(通常為一個low pass或者high pass濾波器)來使波形聲音變得更響或者更安靜。它通常使用可以形容為“一閃一閃”的方式來展現(xiàn)逐漸上升的音高,手法包括用琶音和弦和聲碼器.
Techno/Trance(迷幻舞曲):120-140 bpm 它強調簡潔的合成器樂句在全曲中的不斷反復,是指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jié)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yè)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industrial dance (工業(yè)舞曲):120-140?bpm 由一些樂隊電子噪音實驗演化而來,90年代開始分化成吉他和電子兩類,并和其他音樂做了很多融合。
blues(藍調):50-130 bpm?是一種基于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特殊的和聲,Blues音樂中包含了很多詩一樣的語言,并且不斷反復,然后以決定性的一行結束。旋律的進行以和弦為基礎,以I 、IV、V級的3個和弦為主要和弦反復。旋律中,將主調上的第3、5、7級音降半音,使人有著苦樂參半、多愁善感的感覺沖擊。
Dubstep(回響貝斯):135-145 bpm緊密的制作與不斷回響的貝斯跟低音鼓節(jié)拍,配上取樣音樂,偶爾會有人聲配唱
Drum and bass/jungle(硬核):140-180 bpm以碎拍為特點的一種形式,最初,它由HIP-HOP節(jié)奏加速而成,,鼓擊的碎拍如 1 2 33 4,這個意思是說2拍和4拍是小鼓(SNARE DRUM)或底鼓(KICK DRUM),1拍有時,3拍基本上總是切分鼓;BASSLINE通常是鼓擊速度的一半,多是是平滑流動的,當然也可是高能量的悸動
Hardstyle(硬舞):145-155?bpm 一個低沉,堅硬的底鼓,或者Reversed Bass,不協(xié)調的合成旋律,失真和扭曲的聲音,低沉,堅硬的底鼓,或者Reversed Bass
hardcore(硬核):160-200 bpm?以4/4拍為主,而且歌曲中的節(jié)奏相當激烈、速度極快,以電子合成器為主
其實會發(fā)現(xiàn) edm的歷史就是舞曲的歷史,舞曲的歷史就是黑人音樂文化的歷史,所以很直觀的表現(xiàn)出,藝術還是來源于底層人民的開發(fā)(扯遠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并不是某種音樂風格的硬性形式,每種類型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屬于上述速度范圍的特別情況,加上音樂人的繁多,這里只是一些泛泛而談。
2.樂隊編制的流行音樂
Punk(朋克):140-200 bpm 一種源于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它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PUNK亦沒有長篇大論,只有2-3分鐘
rhythm and blues/R&B(節(jié)奏blus):75-110 bpm?編制特征包含電音形式錄音制作的風格、類比鼓機制式節(jié)奏,以及一種較為柔和、圓渾豐厚的歌聲。雖然其多與黑人靈歌那更富激越而情感高亢的音樂類別所互通,然則兩者實互有不可或缺的重合元素。
Rock and Roll(搖滾): 70-120 bpm?起源于40年代末期的美國,電吉他、麥克風、黑膠唱片和放大器都已經(jīng)被發(fā)明出來,搖滾樂隨之20世紀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在音樂上,搖滾的核心一般是電吉他,電子貝斯和鼓。典型的搖滾是以歌唱為基礎的,節(jié)拍為4/4,AB結構。當然后來變得非常多樣化。
INDIES(地下音樂):90-180bpm?INDIES譯為“地下”。是英文INDEPENDENT的縮寫,本身是獨立,不收約束的意思。這里是指樂隊或藝人通過獨立的地下廠牌或自己建立的唱片公司來發(fā)行作品,屬于一種自主流通的方式。所以INDIES時期,藝人的音樂一般不受商業(yè)因素影響,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有從大到小的事也都是自己親歷親為。
常用的吉他有fender 的telecaster,starcaster
最常見有fender 的jazzmaster ,通過大量調制和Wa音制造瘋狂的音響效果,但因為jazzmaster 27.5的弦長和p90特殊的音響,卻不會顯得刺耳
pop(流行):110-140BPM 沒有固定搭配,但大流上以4/4拍為主,以搖滾四大件為主要搭配,以人聲為主導偏多。
根據(jù)人聲的類型,陽剛的會選用LP或SG,陰柔和憂傷的會選擇fender等等
Metal(金屬):90-????bpm?基礎編制:電吉他、電貝斯與鼓,重金屬音樂十分強調節(jié)奏,節(jié)奏特征在于短促、雙音或三音的節(jié)奏型態(tài)。一般是由八分或十六分音符構成。這些節(jié)奏往往是電吉他使用悶音技巧,制造出斷音的方式[,和聲以五度和八度為主,因為失真偏大,旋律上三全音大量使用帶來強烈不協(xié)和感。
Inbaistrial-Metal新派金屬;85-??? bpm?不刻意追求低頻律動的金屬樂風格
jazz(爵士):102-160 bpm?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jié)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jazz在和弦上非常多變,并有非常多的管樂器加入,其中以小號,薩克斯為主流,大量融合以Blus為為主的演奏技法,并有大量滑音和顫音的應用
classic(古典):86-180 bpm 沒有電聲樂器

因為音樂的速度是一個和人心率會共鳴的概念,所以速度是一種除了調式更直觀表達音樂情緒的構成,但還有一個問題是回放音樂時的環(huán)境,因為空氣是種對于高頻阻礙非常大的介質,所以,大劇院或現(xiàn)場通常會選擇通過用分頻的方式來播放一場演出。所以其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時鐘同步的問題,導致低頻總是先被觀眾感受到,所以也印證了節(jié)奏聲部在音樂中的重要性,但有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大環(huán)境因為氣溫的問題,在寒冷和高濕度地帶所需要的的放大器功率也會相應提升,其中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人聲的聽感在設計不合理的現(xiàn)場會非常的差。
但同時,一首音樂被人聽到的媒介都是不同的,所以導致了移動設備從設計上會選擇低阻抗而且不會需要低頻,以及大現(xiàn)場會需要高功率放大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