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活著之上
活著之上
閻真
149個想法
◆ 第1章
>> 那鞭炮聲后面有很多意味,人情的厚薄,關系的親疏,都在里面了。
>> 小鎮(zhèn)上的人們除了穿衣吃飯,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情和面子了,這幾乎就是活著的理由。
>> 這就是我對生命離去的最初記憶。讓我有點疑惑的是,對那些離去的人,很少有人再提及,包括他們的親人。
>> 事后我又有點恐慌,一個人活了七八十年,一點痕跡沒有,那不等于沒活嗎?這恐慌像電一樣,一閃就過去了。
>> 直到我爺爺離去,我才懂得了,離去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事情,包括我自己。
>> 爺爺就這樣在鞭炮聲中離去了。這讓我知道了,這是每個人最后的歸宿。那是1982年,我十歲。
◆ 第2章
>> 曹雪芹,如果人們對他的身世一無所知,他就成了一個符號。
>> 我一輩子的理想就是能成為一個見證者,一個圣人不能無人見證。
>> 在村口我跨著車,回頭看見趙教授還站在老槐樹下,一只手扶著那棵樹,黑黑的一個身影一動不動。老槐樹在深藍的天空下?lián)伍_著清晰的輪廓。遠處是西山,在天空之下靜靜地躺著,沉默著,顯出千年的淡定。知了在夜中聲嘶力竭地鳴唱。這是曹雪芹當年也聽到過的聲音。
>> 古人的苦難在后人心中總是非常淡漠,可對經(jīng)歷者來說,卻是日積月累寸寸血淚的承受。
>> 就在這一瞬間,通過那蛛絲馬跡般毫不連貫的行跡,我似乎觸摸到了曹雪芹生命的溫熱,感受到歷史的雪山融解之時那似有似無的簌簌之聲。
>> 像他這樣一位千年一遇的天才,風華襟抱浩渺無涯,才情學識深不可測,他的無限情懷,無限感嘆,都使人對其人其事無限向往。
>> 這樣一個曾經(jīng)存在的生命,在某個歷史瞬間,在某個寂寞的角落,過著貧窘的日子,卻干著一件偉大而不求回報的事情。
>> 他生前是那么渺小,卑微,凄清,貧窘,不能不令人對天道的公正懷有極深的懷疑;可他又生活得那樣從容,淡定,優(yōu)雅,自信,好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人。
>> 我也曾認為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理所當然的境界,但世俗生存的巨大壓力將它掩埋了。
>> 經(jīng)過一百次的思考,我覺得那種理所當然并非理所當然,并沒有一種比現(xiàn)實更強大的力量予以證明。
>> 既然不能證明,哪怕是一個博士,那我也只是一個活著的人罷了,如此而已。
>> 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有了以現(xiàn)世的自我的眼光去選擇一切的權利。
>> 現(xiàn)世的自我,在時間和空間上確定了價值和意義的邊界。
>> 他真的是令人迷醉而迷惑,昭示著對世界的另外一種理解。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那堅如磐石的信念被震開了一道細微的裂痕。
◆ 第3章
>> 我覺得歷史中藏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秘密,關于時間,關于人生,關于價值和意義。
>> 這是我的使命,別人越是不做,我就越是要做。
>> 原來,神圣的事情也不見得真有那么神圣,這神圣像一個遙遠的傳說,你說真它就是真,你說假它就是假。
>> 市場,說得直露一點,庸俗一點,錢,這其中包含了人生的本質,你真的沒有辦法。而知識分子,哪怕是個大學老師吧,也不是功利世界的局外人。他們智慧,對人生有更透徹的理解,因而對自己的利益有更高的敏感。
◆ 第4章
>> 可上當?shù)母杏X就像充了氣的氣球,只要你不用力拽住線頭,它就會往上飄,飄上我的心間。
>> 可是,在這人生的艱難時刻,在鮮活的生活面前,一個“好人”的評價實在是太蒼白了,何況我連這個評價也沒有。
◆ 第5章
>> 才是硬通貨,才是底氣,才是驕傲。硬通貨可以通向任何方向,這個道理我懂,可是不服。
>> 這種不服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 理性的是我不能承認錢能通神,承認了我的專業(yè)就沒有意義了,不論我講了什么,在錢的面前都是白搭。而且我不能做個偽君子,把自己不相信的道理講給別人聽,讓別人成為實踐者。
>> 感性的是我的家庭沒錢沒權,錢的意義無限大,我的意義就無限小,這是我的自尊心不能同意的。
>> 現(xiàn)在平平她媽提到“安家”,我感到了對錢的饑渴,感性的、物質的、血肉生動的饑渴,攫取的饑渴。這種饑渴令人恐懼,像在深心潛伏的怪獸,張開大嘴,喘息著,有著吞噬一個人所有信念的力量。
>> 現(xiàn)實如此骨感,我不能在一個骨感的世界上去尋求一份豐腴的浪漫。
>> 那是他們在征服世界。我對這一切無知無覺,我的世界不在這里。
◆ 第6章
>> 生活中講的是另外一套道理,是錢,是權,是生存空間的寸土必爭。
>> 我不是生活中的占位者,那些大大小小的位置,從軟臥到硬座,都被別人占位了,連一條縫隙也不留給我。
>> 大家都在利用自己的一切背景和關系在鉆,在占位占坑,在鉆和占的過程中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不鉆就沒有,不占就沒有。
>> 這可以理解,不可理解的反而是良知和公平。既然沒有人對我講公平,講良知,那么,致良知該怎么去“致”,知行合一該怎么去“合”?我不知道。
>> 我只能改變自己,不能不改,生活比書本來得更加生動、鮮活、感性。
>> 把自己不相信的人生哲學盡可能生動地傳達給學生,還要爭取素質教育獎、教學優(yōu)秀獎,我感到了自己的空洞與虛偽。
>> 生活像堅硬的墻,在這堵墻面前,一個人不能硬生生去撞它,而只能變得柔軟,從墻的縫隙溜過去。
◆ 第7章
>> 既然生活中沒有理想主義生根的土壤,那么在市場中爭取好好活著,更好地活著,那實在也是別無選擇的選擇。
>> 自己沒有創(chuàng)造奇跡,怎么可能要求生活提供奇跡?
>> 超水平發(fā)揮那是一個夢,枕著這個夢睡睡是可以的,一旦睜開了眼,夢就跌得粉碎。
>> 蘇東坡說,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其實人何嘗不是這樣?
>> 我的自尊心像被一根軟棒敲了一下,還沒來得及感受痛,那痛就消失了。
>> 人不能跟自己過不去,這個道理我懂,不想懂也得懂。
>> 可這痛恨更像一種虛偽的自尊,是為了給自己一個面子、一級臺階。
◆ 第8章
>> 生活以它的現(xiàn)實感教育了我,今天的開拓狀態(tài),就是明天的生存狀態(tài),我不能裝著不懂。
◆ 第12章
>> 知識也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人也可能選擇另一種生活,這個我懂。
>> 可學問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信仰,我再怎么窮,怎么想錢,學問也是我心中的泰山。
>> 如果反正沒有真相,人一輩子,有必要那么認真嗎?唉,不必認真,好好活著是真的。這樣的想法讓我對自己感到陌生。
◆ 第13章
>> 她說:“歷史是一塊鐵?是一塊鐵也可以把它熔解了重新鑄造,要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熔解,重新鑄造。咱們老板就是干這個的,你們也是干這個的。你寫出來就是歷史,所以要投入這么多,請聶老師這樣有權威的人來寫。”
◆ 第15章
>> 他是生活在別處的人,世俗的眼光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 他選擇了背向主流社會,背向榮華富貴,背向人們所仰慕和渴求的一切。
>> 他改變了世界嗎?沒有。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嗎?也沒有。既然沒有,他的選擇有什么意義?有什么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心靈的理由。唉,心靈的理由是不是能夠成為充分的理由呢?
>> 清高和驕傲摧毀了他的現(xiàn)實生活,卻成就了他的歷史形象。
>> 我為曹雪芹感到不平和痛心。這么貧窘而寂寞的一生,一個偉大心靈唯一的一生。他的清高和驕傲沒有得到任何現(xiàn)世回報,就那樣無聲無息地,一個偉大的生命消逝了。
◆ 第16章
>> 他們是神,我是一個人。沒有辦法,我是一個人。這既是分野,也是理由。
◆ 第17章
>> 好好溝通,這個道理我懂。在這個人情社會,原則擺在桌面,那是有彈性的,彈性很大。決定事情發(fā)展方向的力量卻不在桌面,在桌子下面。
>> 。唉,他是圣人,圣人是供人高山仰止的,學,那不是我們蕓蕓眾生能學的。蕓蕓眾生。
◆ 第18章
>> 他是生活在別處的人,可是我在場,我就生活在此處,在當下,鼻子前面那點東西我不能不要。
>> 這是小人物的命運,也激發(fā)著小人物成為大人物的蓬勃野心。
>> 一個學者,除非他真正才華橫溢,誰也壓不住,不然不溝通就很難出頭。
>> 溝通,現(xiàn)在叫作公關,從前叫拜碼頭。公關就是攻關,攻下那道關,這就是目標,目標就是一切,公平正義和人格清高都沒辦法講。
◆ 第19章
>> 疼痛是渺小的疼痛,渺小是疼痛的渺小。
>> 這是這個世界的生存哲學,全部的要義就是實現(xiàn)目標,要“搞到”,手段是無需計較的。
>> 不會有人去追究他為什么得到,而我又為什么沒有得到。
>> 人們看到的只是結果,并以結果來衡量他的能力、他的地位、他應該得到的回報。
>> 當有人得到的回報大得超乎想象,而他就在你的身邊,你還有什么理由、什么力量、什么韌性去堅守你的信仰、你的清高、你的內心驕傲?
>> 清高,這本來是一道心靈防御底線,就那樣被輕易突破了,因為你不可能對身邊的人的“搞到”無動于衷。
>> 商人想搞到錢,不想搞到就不是商人了;從政者想搞到位子,不想搞到就不是從政者了。這是生活現(xiàn)實。
>> 知識分子想搞到學問和社會責任,不想搞到就不是知識分子……可這不是生活現(xiàn)實。
>> 學問更多地成為了路徑,而不是目標本身。
>> 我隨意地翻開書,正好瞟見了張載的千古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生活對他們來說,處處都是玻璃的墻,墻那邊的東西你看得見,看得清,近在咫尺,似乎一步就可以邁過去,可你就是過不去;似乎只差那么一點點,可永遠都差那么一點點。
◆ 第21章
>> 這理想非常卑微,對她來說卻很神圣。別的理想對她來說都不現(xiàn)實。
>> 生活的道路說起來很寬闊,實際上很狹窄,通向理想的道路一步都邁不出去,前面有玻璃墻。
>> 于是眼前這個朦朦眬朧有點光亮的方向,就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前進方向。
>> 一個卑微理想實現(xiàn)的難度到底有多大,這是我根本想象不到的。
>> 可現(xiàn)實告訴了我,自己的想象力實在是太貧乏了,就像一只麻雀,不會知道蒼鷹飛翔的高度。
◆ 第24章
>> 學生也在觀察,在感受,在思考,他們并不傻。有些道理怎么講他們都聽不進去,也不能怪他們,生活經(jīng)驗給他們的教育更加有力。
>> 每個人都可以理解,因此對與錯的分野是不存在的,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圍之內。可理解了這一切之后,公平就沒有了,真相也沒有了。
>> 分野似乎有些模糊,但實際上是存在的,而且清晰。說它模糊,是因為人們內心的標準模糊了。
>>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這渺小讓我感到屈辱,難怪有那么多人拼了命想獲得更大的權力,屈辱感就是最大的動力。
>> 金書記說,這是一件小事。事情是小事情,可問題不是小問題。一件小事就能夠動搖學生們對公正和誠信的信念,這還是一件小事嗎?真的叫人心痛。
◆ 第26章
>> 一瞬間我明白了這些天心里為什么這么壓抑、沉重,那是因為自己對世界的無力感而產(chǎn)生的。
>> 這些天來,我都對自己掩蓋著這個結論,不愿正視,不敢正視,在逃避中維護著可憐的自尊。
◆ 第27章
>>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 在市場之中,一個人的世俗化是多么合情合理啊。
>> 也許我唯一的痛苦,就是要對學生講更深的意義,更大的責任。
>> 如果我不想當個騙子,我得承認這種意義和責任的真實存在,何況我也感到了這種真實存在。
>> 這既是意義的渴望,也是內心的真實。
>> 生存的理由把這種渴望和真實扼殺掉了,那我就對不起司馬遷,對不起曹雪芹,對不起無數(shù)在某個歷史瞬間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堅守者。
>> 這一點都不是矯情,也不是虛偽,一個人沒有必要對自己矯情和虛偽。
>> 自我生存這么現(xiàn)實,現(xiàn)實到像陽臺的棱角,堅硬、冰冷、粗糙,我沒有辦法設想它的溫和柔軟。
>> 我就生活在這里,在當下,而不是別處。
>> 這是市場時代的思維方式,做什么事都要算一算投入和產(chǎn)出,算一算性價比。我理解了別人,就解放了自己。
◆ 第28章
>> 怪不得那么多人拼了命也要往當官的路上走,上了道還要永無止境地往前進,都是從血淚中得來的經(jīng)驗和動力啊。
>> 你求人和人求你,那感覺是不一樣的,捏在手中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這種關系不可能靠一種道理顛倒過來。
>> 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的。
◆ 第29章
>> 這話聽上去很誠懇,可又很空洞,就像一個不太會游泳的人,踮起腳也沒踩到河底。
◆ 第32章
>> 為了這點理由,我得做一個悲情的堅守者,在這個小小的陣地上堅守下去。
◆ 第34章
>> 總之眼神已經(jīng)不是那種眼神,標準也不是那個標準,一切都失范了。
>> 它就是它自己,它為自己綻放,并不在意是否有人欣賞。它開得這么飽滿,這么鮮活,內斂孤傲,卻無意向世界宣示。
◆ 第35章
>> 生存就是生存,這是人生的根本,也是人生的底線,在這個底線后面并無退路。
>> 人得活著,好好活著,活著是硬道理,好好活著更是硬道理。
>> 唉,再往前想,既然一切都終將歸于寂滅,在時間的深處化為烏有,那么對具體的個人來說,絕對的終極并不存在,自己眼前的欲求就是終極。
>> 一個人越是意識到了時空的無限性,就越是要承認世俗人生的合理性。
>> 唉,要說欲求才是真正的真實吧,這種抗拒就是真正的欲求,也是真正的真實。
◆ 第36章
>> 再說你的論文談的是氣理,雖然是形而上的,那也要在生活之中找到落地之處。
◆ 第37章
>> 這個想法像一口發(fā)霉的濃痰堵在喉嚨里,看得見細菌密密匝匝在上面爬,想吐掉,可怎么也吐不掉。
◆ 第44章
>> 這羞愧只能藏起來,默默品味,對誰都不能說,說了就是自取其辱。
◆ 第46章
>> 一想到事情這么具體,我就感到了生活是多么真實,又多么現(xiàn)實,點點滴滴是多么真實而現(xiàn)實。
◆ 第47章
>> 這天晚上,我捏著一小疊錢準備去買奶粉,感覺到它是活的,有著感性的生動,又有一種盲目的力量,不講道理不守規(guī)則,見山開路逢水架橋,橫沖直撞一往無前。
>> 這盲目中裹挾著快意,讓人感到了恐懼。
>> 這是這個世界最本質的存在?是生活最真實的意義?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承認;可無論如何,我也無法否認。
>> 時間朝著唯一的方向緩慢而固執(zhí)地流動。前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生命的起點。
◆ 第48章
>> 這些人對自己的利益就是這么敏感,一絲一毫一分一厘一點一滴寸步不讓。
◆ 第50章
>> 說曠達吧,寫在書上是多么豪邁,現(xiàn)實中的展開又是多么艱難。
>> 一個人吧,有時候也得把深心的想法對自己也掩蓋起來,然后才能像個君子那樣,平靜地走到別人跟前去。
◆ 第51章
>> 一個人參與了一輩子,參與已經(jīng)成為本能,忽然就無處參與,這個世界不需要自己了,那是怎樣一種心情?心靈無處寄托,自尊也無處安放,難道真的要他去寄情山水?
◆ 第56章
>> 為了使那個唯一的真實落到實處,就沒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不敢做了。
>> 錢和權,這是時代的巨型話語,它們不動聲色,但都堅定地展示著自身那巨輪般的力量。我能螳臂當車嗎?
◆ 第68章
>> 研究學問并不是人人都清貧,資源很多、很豐富,只是怎么分配有著它自身的規(guī)則。我吧,我是局外人。
◆ 第70章
>> 我的角色實際上已經(jīng)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預設,不可能改變,怎么掙扎也不可能改變。
>> 活著就是道理,好好活著就是硬道理。這是正常的人生。除此之外還有道理嗎?細想之下,似乎有,又似乎沒有。我說有就有,我說沒有那就沒有,全看自己怎么想。
>> 也許,既定的意義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意義都由自己來確定。
>> 哪里有錢,哪里就是目標,就是方向,就是真正的人生。該醒悟了,還不醒悟,除了自戀,再也不能說明什么。
>> 可是,這種醒悟就意味著意義世界的崩塌,這又讓我感到惶恐。
>> 也許,人活著真的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什么而活著。
>> 也許,一個人真的應該在這個渺小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意義世界。
>> 我不是英雄,我是凡人,凡人有凡人的生存法則。這就是最后的理由了。
◆ 第73章
>> 她說:“你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p>
◆ 第77章
>> 一個人他不抱幻想他就沒有希望,他抱有幻想他就總是失望。
◆ 第78章
>> 千百年的歷史,在教科書中被一頁一頁輕輕翻過,只有回到時間細微的褶皺之中,才能體驗到他人生的寸寸血淚。還有多少同道者被歲月無情地湮沒了??!
>> 而且,那些堅守者也沒能改變世界,時勢比人強。
>> 這是放棄的理由,又不是放棄的理由。如果是理由就沒有偉大和高潔了。
>> 也許,凡俗就是這一代人的宿命。
>> 我不是文化英雄。我景仰他們,可我沒有力量走近他們。
>> 我只是不愿在活著的名義之下,把他們指為虛幻,而是在他們的感召之下,堅守那條做人的底線。就這么一點點堅守,又是多么地艱難啊!
>> 當經(jīng)驗向我們這樣來展示生活的真理,我們能夠那樣去生活嗎?
>> 時空浩渺無涯,自我渺若微塵,在無限時空的背景之下,一個人還有必要去表達對世界的意義嗎?
>> 好好活著,活在當下,一切與此無關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不必上心。這是生活給我們的啟示。
>> 畢竟,在自我的活著之上,還有著先行者用自己的血淚人生昭示的價值和意義。
>> 否定了這種意義,一個人就成為了棄兒,再也找不到心靈的家園。這是沒有悲劇感的悲劇。
>> 他沒有獲得現(xiàn)世的回報,使自己從極度的貧窘潦倒中得到解脫;也不去追求身后的名聲,在時間之中刻意地隱匿了自己的身世。
>> 犧牲精神是偉大的,但犧牲者希望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見證,這是人之常情,無損于犧牲者的偉大。
>> 人不是注定如此的動物,人的光榮是在不可能中探求可能。
>> 現(xiàn)時代知識分子的成長史、生活史、遭遇史。沒有拔高也沒有虛飾,但內心有著執(zhí)著和向往,伴隨著妥協(xié)、掙扎、痛苦。在夢中的曹雪芹和世上的聶致遠之間的虛銜處,恰恰是我們精神的生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