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記生物鑒定】廈門碼頭的怪海鮮

視頻筆記
①視頻評論框發(fā)表情的后面就有寫筆記的選項
②視頻右上角三個點筆記選項里可以查看更多人優(yōu)秀筆記,電腦在視頻下方就有寫筆記的選項。
1、番鴨
簡介∶番鴨(學(xué)名∶Cairina moschata)為鴨科棲鴨屬動物, 是美洲的疣鼻棲鴨馴化而來,在我國有300余年的飼養(yǎng)歷史。
特點∶很適合用來做姜母鴨(一道美食)
別名∶陽新屯鳥、瘤頭鴨、洋鴨、騰鴨、西洋鴨、香鶉雁、麝香鴨、臟鴨、紅嘴雁
原產(chǎn)地∶中、南美洲熱帶地區(qū)

2、云斑海珠魚
簡介∶云斑海豬魚(學(xué)名:Halichoeres nigrescen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為隆頭魚科海豬魚屬的一種魚類。屬暖水性小型魚類,棲息于印度-太平洋海域沿海巖礁和珊瑚海區(qū),肉食性,以小型動物為食
特點∶夜晚在沙子中睡覺
別名∶青花
分布區(qū)域∶印度洋非洲東岸、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以及中國南海、臺灣海峽等海域。

3、孔蝦虎魚屬
簡介∶孔蝦虎魚屬(Trypauchen)是屬于近盲蝦虎魚亞科下的一個屬。
特點∶眼睛退化,愛藏在泥巴里面,膚色為血紅色
用途∶食用,醬油水、煮湯等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東海(中國近海)、臺灣海峽、南海(中國近海)沿岸;印度洋北部沿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

4、長絲蝦虎
簡介∶長絲蝦虎(學(xué)名:Myersina filifer)是蝦虎魚科絲蝦虎魚屬魚類。長絲蝦虎魚為暖溫性近海小型魚類,棲息于沿岸泥沙地海區(qū),喜與槍蝦共生,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特點∶背鰭為拉絲狀
分布區(qū)域∶分布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包括中國沿海、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在中國分布于南海、臺灣海峽、東海和黃渤海,在臺灣發(fā)現(xiàn)于西部、澎湖、小琉球等周圍海域。

5、海蛾魚
簡介∶海蛾魚(學(xué)名∶seamoth)是海蛾目海蛾魚目海蛾科6種海產(chǎn)小型魚的統(tǒng)稱,為深海底棲小型魚類,以小型魚、蝦為食。
特點∶會貼著海底游泳,與海龍海馬是親戚
別名∶海麻雀、海燕、海天狗、海蜻蜓、飛雀
分布區(qū)域∶我國南海。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大洋洲北部海中亦產(chǎn)。

6、角木葉鰈
簡介∶角木葉鰈(學(xué)名:Pleuronichthys cornutus)是鰈科、木葉鰈屬魚類。角木葉鰈為暖溫性中小型近海底層魚類。常棲息在泥沙底質(zhì)海域。隨季節(jié)變化在近岸淺水和離岸深水之間移動。主要攝食多毛類、貝類和甲殼類。
特點∶像一片樹葉
別名∶鼓眼、砂輪、溜仔、蠔邊、右鰈、猴子魚、木葉鰈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區(qū),由朝鮮半島、日本北海道以南至中國臺灣海域。在中國分布于珠江口到鴨綠江口等近海,黃渤海較常見。

7、須赤蝦
簡介∶須赤蝦(學(xué)名∶Metapenaeopsis barbata) 棲息于220公尺以下水深之沙泥底海域。生存潮間帶至潮下帶沙灘。
用途∶食用
分布區(qū)域∶東海、南海

8、犬牙韁鰕虎
簡介∶犬牙韁鰕鯱魚(學(xué)名∶Amoya caninus (Valenciennes,1837)),是鰕鯱魚科韁鰕鯱魚屬的一種魚類。犬牙韁鰕鯱魚為暖水性沿岸小型魚類,生活于河口咸、淡水水域、砂岸、紅樹林及沿海砂泥地的環(huán)境,耐鹽性較廣,但不能在純淡水中生存。食肉性,以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機碎屑為食。體長80—120mm。
特點∶身體上有很多小亮片,胸鰭上有大亮片,有毒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東海、南海北部(中國近海)沿岸、臺灣海峽;印度洋北部沿岸。

9、列牙鯻
簡介∶列牙鯻(學(xué)名: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為鯻科列牙鯻屬的一種魚類。熱帶、亞熱帶暖水性近底層魚類,喜棲息于泥沙底或礁石區(qū)的沿岸淺海,攝食蝦、蟹和小魚。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東至澳大利亞、菲律賓,北至日本。中國產(chǎn)于南海。

10、短棘銀鱸
簡介∶短棘銀鱸(學(xué)名∶Gerres lucidus (Cuvier))為鱸形目銀鱸科的魚類,生活在河口與很淺的沿岸水域的潮汐區(qū)域,非產(chǎn)卵性溯降河的河海兩域洄游。吃生活在泥-沙底部上的小的動物。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我國的南海東海。

11、星點東方鲀
簡介∶星點東方鲀(學(xué)名:Takifugu niphobles)是輻鰭魚綱鲀形目四齒鲀科東方鲀屬的一種魚類。暖溫性近海小型魚類。常棲息于近海巖礁及沙礫底海域。有潛沙的習(xí)性。
特點∶夏季在岸邊產(chǎn)卵
別名∶星點多紀(jì)鲀、星點河鲀、龜魚
分布區(qū)域∶南日本、中國東海,棲息于沿岸較深海域。

12、日本緋鯉
簡介∶日本緋鯉(學(xué)名∶Upeneus japonicus (Houttuyn, 1782))須鯛科緋鯉屬的一種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0-200米,體長可達15.7厘米,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底質(zhì)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特點∶嘴下有兩個胡須
分布區(qū)域∶分布西太平洋區(qū),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地區(qū)等海域

13、鋸嵴塘鱧(lǐ)
簡介∶鋸嵴塘鱧(學(xué)名:Butis koilomatodon)是塘鱧科嵴塘鱧屬魚類,鋸嵴塘鱧為暖水性近岸小型底層魚類,多半棲息于河口、紅樹林濕地或沙岸沿海的泥沙底質(zhì)的棲地中,也棲于海濱礁石或退潮后殘存的小水洼中。通常行穴居生活,多半在夜間出來覓食,攝食小魚、甲殼類。
特點∶可在淡水中生存,會肚子朝上游泳
別名∶花錐脊塘鱧、花錐塘鱧、鋸塘鱧
分布區(qū)域∶印度洋北部沿岸、紅海至太平洋中部各島嶼,南至澳大利亞。在中國分布于東南沿海、海南、臺灣沿海。

14、四線天竺(zhú)鯛(diao)
簡介∶四線天竺鯛(學(xué)名∶Apogon quadrifasci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為鱸形目天竺鯛科魚,為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小型魚類,主要生活在海岸邊的淺水處。頭部較大,通常是雄魚將卵銜在口中,直到卵孵化為止。有部分種類與海膽共生。
特點∶身上的線條在水中閃閃發(fā)亮
分布區(qū)域∶為廣東沿海一帶習(xí)見魚類。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只見于南海。

15、食蟹豆齒鰻或雜食豆齒鰻
簡介1∶雜食豆齒鰻(學(xué)名∶Pisodonophis boro (Hamilton, 1822))為輻鰭魚綱鰻鱺目蛇鰻科豆齒鰻屬的一種鰻魚。
簡介2∶食蟹豆齒鰻魚(學(xué)名:Pisodonophis cancrivorus (Richardson, 1848))為蛇鰻科豆齒鰻屬的一種鰻魚
別名∶土龍
特點∶上嘴唇像小鷹嘴溝
分布區(qū)域∶印度太平洋

16、海邊小雜螺

17、鬼鲉屬
簡介∶鬼鲉屬(學(xué)名∶Inimicus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4)),鲉形目毒鲉科的1屬魚類。有 8種,通稱鬼鲉。
特點∶有毒,但做熟后很好吃
別名∶虎魚
分布區(qū)域∶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暖溫帶

18、紅娘魚
簡介∶紅娘魚(學(xué)名∶Lepidotrigla microptera Günther)是硬骨魚綱鲉形目魴鮄科紅娘魚屬魚類 的通稱。有約20種。體長可達300毫米。它們體色紅潤,身體苗條,頗有婦女之貌,故稱紅娘魚。為近海底層魚類,常棲息于泥沙底質(zhì)海區(qū)。
特點∶能用胸鰭游離鰭條在海底匍匐爬行
分布區(qū)域∶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及暖溫帶海域,東大西洋及地中海也產(chǎn)。

19、海粉
簡介∶海粉為海兔科動物藍斑背肛海兔(學(xué)名∶Notarchus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的卵群帶。分布于東海、南海等地。
用途∶燉湯或入藥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東海、南海等地


20、后耳烏賊
簡介∶后耳烏賊(學(xué)名∶Sepiadarium kochii)為耳烏賊科后耳烏賊屬魚類,暖水性淺海生活種類,棲居于亞熱帶和熱帶海域,以熱帶海域更為常見。
別名∶黃金烏賊
特點∶會把身體埋進沙子里,只露眼睛
分布區(qū)域∶分布 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魯吉群島,班達群島,澳大利亞西部,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海域。

參考資料:
中國資源保護區(qū)標(biāo)本資源共享平臺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