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為何太子師傅王掞臨死前說自己不輸不贏呢?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太子師傅王掞可以說是個悲劇,一生心血傾注在太子身上,可能最初有著政治投機的想法,到最后就是徒勞的想將這個不爭氣的阿斗扶起來,將來成為一個好皇帝就好了,對于太子擁有著親情般的感情。
結果太子還是兩立兩廢徹底出局??滴躐{崩之際,王掞敏銳的感覺到原是太子一黨的老四應該會是皇位繼承人。所以幫老四解決了一個麻煩以后,王掞自盡而死,臨死時說自己這輩子下了兩步棋,一輸一贏所以是不輸不贏的。其實是輸了一輩子,最后只是挽回了一局,更多是安慰自己罷了。
下面貧道來說說這位太子之師的心酸往事。
歷史上王掞只是太子的幾位師傅中一位,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雍正王朝的人設中,王掞卻是太子唯一的師傅,相當之重要。
王掞在多年培養(yǎng)太子的生涯中,或許最初有著政治投機的想法,但到了后來卻是將一生的心血與政治抱負傾注在太子身上,有著密切的師生情更有著親情,希望太子將來成為一個好皇帝。
在國庫追繳時就可以看出王掞對于太子的期望,太子因為欠款是悶悶不樂,王掞發(fā)現(xiàn)以后,將自己僅有的幾千兩銀子通過送書的名義給了太子,把太子感動的都哭了,說當上皇帝以后要好好孝敬王掞,王掞卻說只要太子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就心滿意足了。
在太子被廢以后,王掞心灰意冷之下幾次想死,都因為康熙派人看的緊而沒有成功。于是開始努力的挽回。最早是為了太子當朝頂撞康熙,最后是競選大將軍王時力薦被廢的太子出任。

最后感覺到康熙的意志堅定以后,王掞又物色了原是太子一黨的老四,覺得老四在幾位皇子中是最憂國憂民的一個,肯定會成為一個好皇帝。
因此王掞將老四當時忽略的一個要害給彌補上了。
老四的要害是什么呢,就是曾與太子偷情的貴妃鄭春華。
太子與庶母鄭春華的偷情被發(fā)現(xiàn)是一廢太子時的主要原因,后來太子復立以后為了殺人滅口,找老十三去滅口。老十三為了免得被太子要挾同時可憐鄭春華,就暗中保下了鄭春華。二廢太子時,老十三被康熙圈禁,鄭春華被老十三囑咐給老四照顧,因此鄭春華一直在老四府上。
而鄭春華的存在,剛開始是有心奪嫡的幾位皇子對付太子的一張好牌。太子被廢以后,她在老四府上,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成為八爺黨對付老四的一張好牌了。
王掞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以后,馬上告訴了老四,說覺得他才是真正憂國憂民的好皇子。(來自貧道獨家原創(chuàng))要他除掉鄭春華免得被八爺黨利用,老四認為鄭春華是老十三囑咐給他照顧的,所以猶猶豫豫的。最后王掞說出利害,主動要求幫老四除掉鄭春華以后,老四才默許王掞去羞死鄭春華。
王掞見到鄭春華以后,利用讀書人的嘴皮功夫說教了一番以后,自然是使鄭春華羞愧的自殺了。
王掞完成這件事以后,覺得自己這次選擇對了,而且算是為老四這個將來的好皇帝順利登基出了大力。因此再無牽掛,開始繼續(xù)之前的自殺行為,自殺之前對老四說自己這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下輸了一步下贏了,所以是不輸不贏了。

但是王掞真的不輸不贏了嗎?
貧道覺得未必。
如果是太子登基,王掞會自殺嗎?不會。
如果以選擇出將來好皇帝這方面來看,王掞雖然前面選擇錯了太子,后面卻選擇對了老四,的確不輸不贏。
可是如果以人生這盤棋來說,王掞卻是輸?shù)囊凰?。苦心栽培一輩子的太子爛泥扶不上墻,自己為此奔波數(shù)次也是徒勞無功。最后也就是覺得原是太子一黨的老四干的不錯,自己幫了一把忙,干了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勉強挽回了一局罷了,最后還要自盡而死,豈不是輸?shù)囊凰俊?/p>
王掞的自盡,有著苦心栽培的太子卻永遠沒有希望的原因。有著有負于朝廷之恩的原因。有著為了老四辦了見不得光的事情些許原因。有著覺得自己一代大儒一生心血傾注失敗,晚年還干了逼死人這種事的原因。總之他是凄涼的自盡而死落幕。
而他寄予最后希望的老四卻是二次廢太子背后的最大推手,他這樣真的不輸不贏了嗎,更多只是自我安慰罷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