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痰濕第一方,健脾燥濕、降逆化痰、理氣和中,讓你遠離痰濕
“水濕不化,凝滯成痰”。是中醫(yī)上常說的一句話。沒錯,如果你經(jīng)常感覺到嗓子里痰多的話,就要特別的重視了,因為現(xiàn)在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大多數(shù)都是“痰”引發(fā)的。

我們中醫(yī)上所說的痰,其實是我們?nèi)梭w內(nèi)的一種病理物質(zhì)。我們知道,脾是我們?nèi)梭w的后天之本,主運化。運化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運化我們食用進胃里的谷物,另外一個就是運化水濕。一旦我們脾臟的運化功能下降、失調(diào),就沒有足夠的能力運化水濕,長期以往,水液形成異常的積聚,形成痰。舌象一般為,舌頭胖大有齒痕,舌苔厚膩。這種痰在我們身上通常表現(xiàn)為,身體困重、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甚至會有突然發(fā)胖的情況,等等。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可以健運脾臟、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方子,名字叫做二陳湯,方子是由半夏、橘紅、茯苓、生姜、烏梅、甘草組成。先加入了半夏,可健脾燥濕、降逆化痰、和胃止嘔。隨之加入了烏梅,可收斂肺氣,與半夏不僅有收有散,且祛痰不傷正。又加入茯苓來健脾滲濕。然后加入橘紅燥濕理氣,氣順了,痰自然而然地消了。生姜有降逆化痰之效,不僅可以克制半夏的毒性,還可以幫助半夏、橘紅行氣、消痰。最后一味甘草,不僅調(diào)和諸藥,還潤肺和中。

由此搭配,對于一些濕痰導(dǎo)致的身體困重、頭暈心悸、惡心嘔吐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但是本方藥性偏于溫燥,因此,陰虛痰熱等患者不宜使用。不要忘記進行辯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