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一把雞毛當令箭——關于吳國盛的一百本科學經典
? ??最近看到有個叫吳國盛的學校教授,搗鼓了一個高山科學經典,給同學們推薦100本書,還特別分成了科史哲三個部分,感覺就是繞了一個圈,把最硬核的教科書給繞過去了,搞不好就會誤人子弟,孵化出一批咯咯叫的科普雞。
? ?實際上,要學習一門科學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最基本的教科書。理論上說,教科書應該是最容易讀的,科普書好像更容易讀,但也就是小故事加上大概意思,并不是得到真才實學。當然,國內的不少教科書比較生硬,應該是教育觀念上有問題,主要是寫給老師看的,一般也被叫做教材,而不是學材、學科書或者直譯為文本書(textbook). 這里推薦同學們找國外的經典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新世界,而不是像某些人把科普小書當個寶,甚至還要分個經史子集,真是拿一把雞毛當令箭??!
? ?這100本書中有15部老經典,其實經典的部分已經被教科書吸收發(fā)展了,剩下來大多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還可能有不少過時與錯誤的地方。非要去讀這些老經典,就很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費了半天勁,適應了其中的古文,結果發(fā)現(xiàn)和教科書里講的差不多。如果是連教科書都沒吃透的話,看經典無疑就是舍近求遠,還可能是跟著一起犯錯誤。也許老師出試卷時可以找點靈感,把細枝末節(jié)做成一道題,還可以炫耀這個題是如何的大有來歷。吳國盛竟然還把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也作為科學經典,這就未免讓人貽笑大方,我們可以原諒古人的歷史局限性,但并不意味著非要把他們的錯誤也學一遍。有人也許會說:那個不叫錯誤,只是以前的科學范式,說不定哪一天還可能會死灰復燃,只要標準定得足夠低,那么自然是一切皆有可能,呵呵!
? ?接下來是25部新名著,似乎都有點不倫不類。如果說老經典主要過時的名著,那么新名著卻大都是科普書,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估計是因為新的經典參考書,哪怕是最簡單的教材,也不是那種搞科學史方法論的非專業(yè)教授能看懂的,所以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大滑坡現(xiàn)象。特別是其中有霍金的《時間簡史》,怎么沒和《萬物簡史》與《信息簡史》一起放在科學史里呢?那個科學史里的《費馬大定理》,主要是講數(shù)學家的小故事,為什么不放到科學家的傳記里呢?
? ?科學哲學家的5本名著各有各的說法,有些還是比較極端的,不如先看一本講科學哲學的教材。國內的科學教育確實比較生硬死板,搞不好老師只會在黑板上推公式,缺少思想方法上的啟迪,結果就會有頭腦簡單的人,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放棄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把一些科普故事邊角料給當個寶。吳國盛甚至認為《三體》受到吹捧讓人大跌眼鏡,金庸的武俠才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只能說是科幻里的民科觀點。
? ?最后說個笑話,胡塞爾教數(shù)學課,先從生活世界中找?guī)讉€引例,然后再講定義,命題和定理證明。無奈搞史的學生腦子不好使,只能理解生活世界的小故事,還把它和人生結合搞科普。特別是某個叫海德格爾的菠蘿頭,說兩千年來的定理證明遺忘了數(shù)學的本質,其實只是自己出了毛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