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動靜皆宜——談談ONIX歐尼士 Miracle個人音頻中心

第一次看到ONIX Miracle個人音頻中心的時候,我莫名的想到了一個“十分經典”的論壇建議——便攜聽個響,有這錢你不如上臺式設備,臺式設備怎么怎么樣。
?
這樣的建議從來都不少吧,尤其是對于那些造價幾萬一套的高價便攜設備玩家,總有人貌似苦口婆心的告訴你——便攜不行、不夠極致、推不動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而解決之道似乎只有一個——上臺式,搞得好像配了臺機設備就天下無敵了似的。
真是這樣嗎?顯然不是,臺式設備難道就不分級別了?買個幾千塊錢的一體機,和買四件套+獨立耳放能是一回事嗎?何況數(shù)字音源之上還有模擬音源呢,模擬音源中還分開盤機和黑膠轉盤呢,這么說下去是沒有盡頭的。
?
所以我通常把這種建議稱之為——“正確的廢話”,說得對,但沒有用,不一定符合玩家的需求。為什么玩便攜,因為要外出聽歌,拿一些根本無法帶著走的東西來說事,這到底是要證明臺式設備的極限更高還是要證明某些人玩得更明白?

?
我不知道,但這個建議背后的問題確實存在——怎么解決外出和回家兩種情境下的聽歌需求?外出要方便,在家要品質高,都是聽歌,但需求不一樣。
簡單點的辦法是——提高便攜播放器的重放水準,讓它們里里外外一把手,事實上這么多年來,眾多HIFI廠牌也是這么做的,你想啊,現(xiàn)在能被玩家們津津樂道的便攜播放器們的代名詞是什么?“磚”,甭管是國磚還是洋磚,反正都是“磚”,對吧,這一個字就已經體現(xiàn)出很多東西了,為了音質和性能,體積、續(xù)航、外觀之類的已經被舍棄掉一部分了,再進化的結果那只能是“隨身扛”了,也就是背包機,但背包機這個東西真的能被很多人接受嗎?我覺得很難說,QA390可能還算是用戶多一些的,AK的CA1000我壓根就沒見過誰用,為啥?背幾天試試就知道了。別的辦法有沒有,也有,經典操作之一是——外置底座,但這個也有問題,很多底座是不能獨立使用的,說白了就是供電+擴展接口,假如機器和底座不在一起,那對不起,今天就別聽了吧。

?
ONIX Miracle個人音頻中心創(chuàng)新性的以另外一種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采用便攜終端/數(shù)字轉盤(XM10)+獨立解碼耳放(XP10)+獨立電源(XPS10)三件式的構架,并通過主機+插座的連接方式實現(xiàn)信號交互。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創(chuàng)意的事情,你見過便攜播放器和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合體的嗎?貌似有,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擴展底座,但這個問題我解釋過了,嚴格的說是擴展接口,再加一個供電、信號路由和信號放大,這與ONIX Miracle三件套是不一樣的。
?
單獨拿出來看,XM10是便攜播放器,這點與其他DAP的設計定位、使用環(huán)境沒什么區(qū)別,頂多夸獎一下這臺機器與時俱進的使用了高配主控和大尺寸屏幕什么的,可以說,但可說的不多。畢竟現(xiàn)在便攜播放器市場太卷了,不塞進去三五個解碼芯片或者攢一個電阻R2R很難讓我開腦放啊,一堆接口也是家常便飯,夸張點的還有裝步進電位器的。XM10舍棄了這些東西,換來了便于攜帶的輕薄尺寸,這說起來好像有點本末倒置,玩家們要的HIFI屬性呢?別急,重點在后面。
ONIX Miracle套裝的另外兩件——XP10和XPS10,是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和分體電源。配置我就不細說了,看官方宣傳圖更方便,單純就看這個分體電源,我覺得可以說是相當?shù)母吲淞耍ㄍ婕覀儾皇嵌枷矚g線性電源嗎?其實就是使用變壓器的工頻穩(wěn)壓電源,XPS10不僅是線性電源,而且還有一定的可玩性)。不過這好像也沒什么,類似的產品也不少,但是,要不怎么說是——ONIX Miracle系統(tǒng),這三件是可以合體的,而且合體后,XM10只充當數(shù)字轉盤+控制界面,解碼和信號放大部分則交由XP10來搞定。


?
這個思路就厲害了,XM10憑什么有底氣不拼某些配置并精簡接口?人家能合體,便攜機部分可以最大化的考慮便攜場景下的要求,其他需求可以依靠系統(tǒng)組合完成。你就說你要什么吧,高配解碼和耳放方案,太輕松了,臺機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簡直不要太大,接口?那就更簡單了,XP10可以說擁有數(shù)字和模擬連接的所有常規(guī)接口。

至于臺機,我就說一個常見的痛點——解碼耳放一體機有很多沒法支持網播流媒體吧?ONIX Miracle系統(tǒng)上就不是問題。XM10做數(shù)字轉盤,流媒體這不是太簡單了,而且還不用通過那個很多人都“有點歧視”的藍牙傳輸(XP10也支持藍牙),想聽本地資源,存TF卡里裝到XM10上就行,操作沒延遲不卡頓,還不用你去折騰交換機和網線。
這種創(chuàng)新使得ONIX Miracle系統(tǒng)很好的解決了兩個問題——音質和體積的矛盾、家用和外出的設備重復購買的浪費。而且因為有了XM10作為轉盤和操作界面,整套系統(tǒng)的使用體驗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點就不用多說了,解碼耳放一體機或者流媒體播放器,那可憐巴巴的小屏幕和交互性與觸摸屏DAP沒可比性的)

?

當然,重點肯定還是聲音,作為一套2W+的音頻套裝,ONIX在音頻方面應該說還是很有追求的,這里我就不講什么歷史傳承了(主要是他家的臺機我之前也沒用過)。就事論事的說,ONIX Miracle系統(tǒng)聲音風格是目前主流的“現(xiàn)代派”,但又不是那種千篇一律清湯寡水的“科學聲”,有自己的調音理念在里面,至于具體怎么調音風格,這就很主觀了,后面再說(我也準備了云視聽,不是專業(yè)搞這個的,錄得一般,聽個意思吧,還是建議大家自己去試試),按照科學一些的玩法,我們先簡單測試一下。
?
下面分別是XM10單端和平衡接口接32歐負載時的數(shù)據(由于XM10做的比較輕巧纖薄,4.4接口需要搭配附贈的轉接線使用)






輸出電平我調到0.5V左右,其實在便攜場景下很難用到這么高的電平,參數(shù)我覺得很優(yōu)秀,尤其是較低的底噪,這點在聆聽過程中表現(xiàn)也很明顯,背景干凈細節(jié)豐富。
XP10的測試要復雜一些,接口比較多,考慮到篇幅,我重點介紹一下失真的測試結果。XP10耳機輸出有兩種模式——大耳和耳塞,不同模式下系統(tǒng)增益是不同的,增益本身是可調的,但這兩種模式下增益也不一樣,也就是有6種搭配組合。




測試時采用中增益+平衡輸出接32歐負載,大耳模式下,音量44,輸出0.5V,耳塞模式下,音量64,輸出0.5V。
這個結果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大耳模式下失真和底噪要高一些,但都是遠低于人耳分辨極限的(約等于不用管,盡管它沒有滿足某些人數(shù)零的愛好)。
?
通過這個測試其實可以看出一點來——合體后XP10替代XM10完成解碼部分工作,到底提升了什么?或者說,XP10內置的ES9039PRO解碼芯片,自研I/V轉換電路,優(yōu)化LPF電路,四路模擬耳放以及外接的XPS10線性電源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
很簡單,首先看低頻頻段,50和100Hz,這是最容易出現(xiàn)電源干擾的部分,而分體電源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然后,在高頻頻段,我們能看到有幾個小小的“峰”對吧,這就是機器產生的諧波失真。諧波失真既有高低大小的問題,同時也存在一個“如何分布”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失真低不完全等于聲音好,優(yōu)秀的機器都要解決一個問題——避免高次諧波出現(xiàn),這里的高次通常指的是8次以上。在這點上XP10顯然處理的比XM10更好,反應在聽感上則是——聲音干凈細膩不掛耳朵。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前級失真、線路輸出的底噪和動態(tài)。



參數(shù)都十分優(yōu)秀,前級輸出信號是以1V為標準測試的,線路輸出動態(tài)約120dB。
最后說兩個很有意思的測試,一個是SRC,另一個是XP10的兩種音色模式(亮麗和醇厚)

SRC測試我選擇升頻DSD512,然后測試頻寬高頻調整到48K,失真控制的很好,而且沒有高頻帶外噪音,但能看到一些細小毛刺,這其實就可以解釋DSD與PCM的細微區(qū)別,這些細微的高頻諧波會讓聲音聽起來更銳利、前壓、刺激一些,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聽得更爽,而PCM格式聲音更從容自然一些。至于音色模式,由于測試區(qū)別看起來不明顯,我簡單描述一下,亮麗模式下奇次諧波多余偶次諧波,醇厚模式正好相反,而我們都是知道,所謂的“膽味”指的就是低階偶次諧波。
這些都是“調音”的一種,或者說結果,總有人把主觀聽感和對于調音的描述看成很玄的東西,在沒有仔細聽過之前就妄下結論,但其實都是可以驗證并有相關理論的。

?

個人感受來說,我覺得ONIX Miracle系統(tǒng)并不驚艷,但經得起品味,整體上比較百搭但同時有沒有做成大路貨。
XM10我能談的不多,主要是現(xiàn)在也不怎么玩便攜了,簡單搭配幾個耳機耳塞聽了一下,就是很典型的現(xiàn)代風格,均衡純粹細膩,雖然輕薄小巧,但驅動力沒有任何問題(這點在參數(shù)測試中已經驗證了,當然,也可能是很多人把聲音風格和驅動力搞混了)。
XP10的表現(xiàn)我相當認可,不僅是聲音,可玩性也非常高,增益調節(jié)+模式調節(jié)+音色調節(jié)+數(shù)字濾波,后兩個是比較微妙的音色調整,配合本身就很全面的聲底,在搭配上并不挑剔,或者說可以適應絕大多數(shù)耳機耳塞。驅動力,額,這個問題可以完全不用糾結了,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我目前是以黑膠(KUZMA套裝)為主要音源,搭配有源音箱(Neumann KH120A),耳機則使用的STAX靜電耳機套裝(700S+009),使用的數(shù)字源是比較標準的專業(yè)機——Lynx Hilo。這種玩法要求音源有足夠的細節(jié)層次,否則撐不起來靜電耳機,同時音色應當是比較細膩自然的,否則用箱子聽會出現(xiàn)刺耳或乏味的問題。搭配ONIX Miracle系統(tǒng)使用的時候,比較多的是合體狀態(tài)下作為流媒體音源,并以前級/線路輸出為主。
?
同樣是解碼,與Hilo相比,XP10更溫和平順一些,頻寬延伸自然,聲音細節(jié)的銳利感或者說毛刺感更少,同時聲場表現(xiàn)更寬一些,這點和黑膠區(qū)別很大,黑膠的感受是聲場縱深比較好,橫向較為凝聚,Hilo就是四平八穩(wěn)一個圓的感覺,而XP10橫向更寬廣,縱深和Hilo差不多,舞臺感要更強一些,但相應的,在一些聲音線條的刻畫上顯得有些毛茸茸,而不是非常凝實精準的感覺。
這就屬于調音的一體兩面了,干凈凝實意味著聲音會拘謹一些,聲場可能沒那么自然,而溫和細膩則會顯得結像沒有那么精準(有人喜歡強調那種針尖般的結像,結果就是肯定不夠自然鮮活)。
?
動態(tài)和瞬態(tài)表現(xiàn)方面,XP10與dCS的那幾臺解碼風格類似(羅西尼、維瓦爾第、巴托克、LINA套裝我都玩過,可以去找我以前的評價),一種綿柔卻大氣的聲音,他們的特點具體一點形容,就是在大動態(tài)的時候,飽滿大氣卻不張牙舞爪,這點聽老肖的錄音可能最為明顯。比如他的第十交 第二樂章,被稱之為“斯大林的音樂畫像”這也是我經常舉例的一個片段,在Wadia等美式風格音源的演繹下,軍鼓與管弦樂的配合,讓人感覺非常嚴肅、緊張、充滿了威壓的感覺,強烈扭曲,歇斯底里。XP10與dCS對鼓的力度表現(xiàn)同樣很好,但你能感覺到他在瘋癲中還有一點理性,或者說你能感覺到指揮家是那種清醒著、知道自己在發(fā)狂的瘋癲。
這種感覺不好形容,如果說美式風格的動態(tài)我評價是“霸道、兇猛”,那么ONIX Miracle系統(tǒng)則是“飽滿、扎實、大氣”,這倒是也比較符合網上對于現(xiàn)代派英國聲的一些理解,有一些文氣和內斂的調整在里面,剛開始聽可能并不很驚艷,但整體感更強一些,似乎也更接近真實環(huán)境的感受。(也就是類似現(xiàn)場,畢竟分軌錄制的現(xiàn)代錄音,那個音效和現(xiàn)場不是一回事)

?

注意,這里說的感受實際上和我的系統(tǒng)與設置有很大關系,我主要使用的KH120和009,這兩個都是本身音色比較冷靜純粹的產品,所以我會選擇醇厚模式+不升頻+緩降濾波,聽起來更自然也更舒服一些。增益方面,中增益我覺得足夠了,雖然從測試參數(shù)的角度來說,高增益高電平有利于提升SNR和DNR,但對聲音并沒有什么好處,增益越高聲音就越銳利、更有侵略性,同時也更容易過載,除非是對付一些暖厚糊風格的耳機(尤其是平板耳機),那么你可以試試大耳模式+高增益。
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既然耳機都暖厚糊了,通過強力驅動來調整的效果,真的比換一個耳機來的直接嘛?我可以介紹一個比較直接的判定方法,比如我常聽的一首曲子——鮑羅丁組的老肖第八弦樂四重奏,如果你覺得聽起來過于銳利,過于緊繃,迅速但缺少一點質感和頓挫感,那就建議試試降低增益、改成醇厚模式、選擇緩降濾波,我想會有一些幫助的。

?
近些年來,便攜市場的發(fā)展很快,畢竟玩家對產品的要求是與時俱進的,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十多年前市場上賣的多的是什么,艾利和、SONY等品牌的的小機器,好不好聽,湊合事,談不上有什么素質和推力。后來國磚登場了,驅動力和素質上來了,但大家又覺得味道不夠續(xù)航不行。廠商廢了好大勁總算把各方面均衡的差不多了,大家又開始要求小巧方便和適配流媒體,于是小尾巴又大行其道了。
市場和玩家的喜好總在不斷變化,新產品是為了滿足這些新需求而生的。當今的需求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既要又要還要,外觀、使用便利性、接口的豐富程度、音質、設備之間的交互等等,這些都很重要,這就不是一兩個器件或一兩套電路的問題了,而是整套方案。在這些方案中,ONIX Miracle系統(tǒng)無疑是先行者,不僅可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同時這種多場景覆蓋的整套方案對于那些經驗并不豐富或者沒有明確目標的新玩家來說顯然一個穩(wěn)妥且全面的選擇。
?
曾經有人問過我,怎么選擇音頻設備最值?當時我的回答是——買你能買得起的最貴的,這不是說多花錢就能怎么樣,而是避免菜雞互啄和重復投資,但在過去,便攜設備和臺式設備之間,一直缺乏一個有效且高效的組合套裝,重復投資似乎不可避免,ONIX Miracle系統(tǒng)所帶來的新玩法改變了這一點,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創(chuàng)新產品出現(xiàn),可以讓我們避免文章開頭那種正確卻無用的建議。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