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Fluent 顆粒\\氣泡PBM模型
1. PBM模型概念
PBM模型被稱為群體平衡模型??煽紤]顆粒粒徑分布,并考慮顆粒(氣泡)的成核、生長、分散、溶解、聚集和破碎產生分散。與DPM模型、DEM模型等應用場景不同。
應用場景:
可以應用種群平衡的情況包括結晶、氣相或液相的沉淀反應、氣泡柱、氣體噴射、噴霧、流化床聚合、造粒、液-液乳液和分離以及氣溶膠流動。
礙于篇幅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PBM參數的設置流程及部分比較重要的參數,其他參數的具體含義及設置依據,下篇文章會詳細介紹。
2. 模型描述
模型很簡單,為二維旋轉對稱圖形,直徑為0.29m。模型下部為水,下部入口處有0.23m的區(qū)域有空氣泡以0.02m/s的速度向上流動。氣泡初始為等直徑為3毫米,在鼓泡塔中會進行破碎長大等,因此在鼓泡塔中的直徑不同。同時模型的上方會有一部分空氣,并沒有被水填充滿。出口也認為氣泡等直徑為3毫米
3. 基本設置
3.1 導入網格:
使用Fluent軟件打開Chapter41.msh.gz網格文件,文件在本文末尾鏈接資源內。
注:這里模型是橫著的,可以通過camera將模型方向調整為豎直的。
3.2 修改模型尺寸
本案例模型尺寸不需要修改,打開Scale mesh查看模型尺寸是否正確
3.3 求解器設置
基于壓力求解器,瞬態(tài)設置,勾選重力,設置重力加速度為X軸-9.81,2D Space勾選Axisymmetric,可參考文章十四.FLUENT中2D Space設置
4. 設置計算模型
4.1 能量方程
能量方程不必打開
4.2 湍流模型設置
標準k-e模型,標準壁面函數
4.3 PBM模型
PBM模型只能在mixture或者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中打開。
打開歐拉模型,Number of Eulerian Phase設置為2,表示兩相流
4.4 添加water-l材料
雙擊air,打開材料設置界面
單擊Fluent Database,找到water-liquid,點擊copy,即可添加water材料
4.5 設置相
設置液態(tài)水water為主相,空氣為次相,并分別在Name處改名。
設置主次相的原則:主相為流體連續(xù)相,次相為氣泡或者顆粒。
切換到次相空氣,會顯示如下界面。
此處不必指定直徑,在后面的PBM模型的設置中,也會指定顆粒粒徑的分布,最終用sauter-mean粒徑會覆蓋掉此處指定的值。
5. PBM模型設置
5.1 打開PBM模型
打開歐拉模型后,最上面一行最后一列可以看到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即PBM模型,點擊此列可設置PBM模型
需要設置的內容較多,這里簡單介紹,后面會出一篇詳細參數設置理論的文章
注:
之前的版本19.2:必須采用TUI命令開啟(必須是mixture或者eulerian)
現在的版本2021R1:不需要TUI打開,歐拉或者混合模型界面就有PBM模型
5.2 模型方法Method
可采用
– Discrete
– Inhomogeneous discrete
– Standard moment
– Quadrature moment
– DQMOM
前兩個都是離散的方法,后三個都是矩陣的方法。本案例使用Discrete
5.3 粒徑設置方式
粒徑設置有兩種方式,第一種Geometric Ratio即通過幾何比率設置;第二種File,通過文件導入,文件格式有一定的要求。
上圖界面中的Kv是一個和顆粒形狀相關的參數,默認值為球形顆粒參數。其他的設置如Print Bins和Size Calcutator,相對不那么重要,這里不再說明。
5.4 顆粒粒徑區(qū)間Bin設置
使用第一種方式Geometric Ratio設置粒徑分布,需要設置Bins。
本例設置參數:Bins=6,Ratio Exponent=2,Min diameter=0.001191
Bins欄的phase為次相。bins表示的是顆粒粒徑分了多少段,數值為幾表示分了幾段。Ratio Exponent表示的是顆粒體積等比系數。本案例粒徑為氣泡直徑
Min diameter表示的是顆粒粒徑的最小值。Max diameter不必設置,經過bins和Ratio Exponent的設置后能夠自動求解出Max diameter。具體計算原理下篇文章會介紹
顆粒
5.5 Phenomenas現象設置
PBM可以模擬四種顆粒/氣泡現象。分別是:
Nucleation Rate:核化
Growth Rate:長大
Aggregation Kernel:聚集
Breakage Kernel:破裂
本案例勾選Aggregation Kernel和Breakage Kernel
6. 操作條件設置
設置操作密度可加快收斂,對結果沒有影響。在自然對流,打開布新涅斯克假設時,操作密度影響巨大。
設置依據:
對于多相流,操作密度一般設置為密度較小的一相
7. 邊界條件設置
7.1 vinlet邊界設置
設置為速度入口邊界條件
混合相:湍流強度和水力直徑的設置會影響收斂的快慢,但不會應該收斂的結果。參考文章
三十三、Fluent邊界條件湍流參數設置詳解
空氣相:由于工況為入口處有空氣泡以0.02m/s的速度向上流動。氣泡初始為等直徑為3毫米,出口也認為氣泡等直徑為3毫米
因此設置入口空氣相速度為0.02 m/s,入口空氣相體積分數為1,指定Bin-3-fraction為1。Bin3剛好是顆粒粒徑為0.003m
最上面的VOF等于1,表示進口全是顆粒/氣泡。下面的Bin3-vof等于1表示進口顆粒的粒徑只是bin3所表示的粒徑。
液態(tài)水相:速度設置為0
7.2 outlet設置
設置為壓力出口邊界條件
混合相:與vinlet設置相同
空氣相:出口也認為氣泡等直徑為3毫米,出口空氣相回流體積分數為1,指定Bin-3-fraction為1。Bin3剛好是顆粒粒徑為0.003m
8. 求解方法
8.1 求解方法
PBM方程默認離散格式的求解精度是 First Order Upwind,亞松馳因子是0.5。保持默認即可
8.2 求解控制
保持默認即可
9. 初始化
標準初始化,Compute from選擇vinlet
單擊Initialize后,進行patch操作
注:這里需要注意,由于Compute from選擇vinlet,初始化空氣的體積分數為1,因此需要將模型下標區(qū)域patch為水。
下面需要進行patch操作,在patch之前需要標記要patch的區(qū)域
標記區(qū)域
按上圖輸入數值,單擊save/Display可顯示標記的計算域下半部分區(qū)域。
Patch air區(qū)域
在初始化界面下單擊patch,只有初始化之后,patch按鈕才可用
按上圖設置,Phase選擇air,Variable選擇Volume Fraction,Value輸入0,Registers to Patch選擇剛才標記的區(qū)域region-0。注意,不要選擇surface。單擊patch。此時計算域下半部分為液相區(qū)。
?
通過Results-Graphics-Contour可查看patch之后的相分布,若patch操作正確,則相分布應如下圖。
10. 計算設置
Time Step Size設置為0.001,時間步設置為1000步,每時間步最大迭代次數設置為20.
11. 后處理
11.1 air相流速云圖
11.2 Bin3=0.3mm氣泡體積分數分布
11.3 出口顆粒粒徑分布
微信公眾號:Fluent學習筆記。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交流,我創(chuàng)建了QQ群:群一人數已滿員,可加二群:876525686,大家可以在其中討論相關的問題,同時我會將所有文章的源文件都放到QQ群中,還會放一些其它的學習文件。歡迎大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