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原來我國食用魚膠的歷史這么久!在古代魚膠也這么搶手~
大家好,我是膳小二,喜歡吃魚膠的小伙伴怎么可以不去了解一下魚膠的歷史呢?我國作為全世界食用魚膠人數(shù)最多的大國,甚至在古時候就有食用魚膠的習(xí)慣,并且還有相關(guān)記載魚膠的書籍,可見魚膠在中國人的地位了,今天就讓我們深度了解一下魚膠的歷史吧。
魚膠的歷史
魚膠即魚肚,花膠,古稱鯀鯖(《齊民要術(shù)》),鱷鯤、魚白、鰾(《本草拾遺》),魚膠(《三因方》),白鰾(《普濟方》),魚脬、鏇膠(《綱目》),魚肚(《醫(yī)林纂要》)。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魚的呼吸器官。
我國食用魚膠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中就有漢武帝食用石首魚鰾的記載。卷八:“作鰱鰱法:取石首魚、紗魚、鯔魚三種腸肚胞,齊凈洗空,著白鹽,令小倍咸,內(nèi)(納)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時下姜酢等。”如此看來,這種制作方法類似于腌制。
從清代開始,魚膠被列為補品。據(jù)老一輩回憶,一直把魚膠作為珍貴補品,平常一般不舍得食用,通常會購買、收藏一些作為兒女婚嫁的 聘禮或嫁妝,只有大富大貴之人家才會經(jīng)常食用。
在以前的 60、70 年代,中國本港的石首魚類(如金龍魚學(xué)名:大黃魚、 鮸魚類等等)曾經(jīng)數(shù)量很多,特別是金龍魚(我國當(dāng)時著名的經(jīng)濟魚類,數(shù)量當(dāng) 然多了)。在那個年代,潮汕、福建地區(qū)很多居民家里都吊著一大布袋的魚膠?,F(xiàn)在的一些叫法:湛江赤嘴、陽江赤嘴、臺山赤嘴、浙江大耳等等正是以當(dāng)時魚膠的產(chǎn)地命名的。
改革開放后,國外的魚膠得以進入國內(nèi)的市場,當(dāng)時的政策是“番客”每人可以帶 10 斤魚膠。1980 年前后,當(dāng)時的斗湖膠、北海膠、赤嘴膠都是 50 多元一斤,數(shù)量不多;國內(nèi)也有一些遠洋船只帶來的魚膠,數(shù)量也很少,價格也是差不 多;而當(dāng)時的小須金錢(最貴重的魚膠)價格是幾百元一斤。
對于一些好的魚膠,人們常常會留起來,留著“救命”用。它的效果廣為流傳,慢慢的,魚膠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已開始深入全國市場,并逐步頂替燕窩、魚翅、鮑魚等作為最貴重的食材走上餐桌。
魚膠小故事
在武則天年幼之時,她的母親曾開了一家餐館。這一天餐館里來了兩個波斯人,這兩人一進門就遞給武則天的母親兩條大魚,讓她把這魚給清蒸了然后端上桌就好。而且要注意一定不要把魚腹剖開,也不要做任何其他的處理。
武則天的娘拿著這兩條魚到廚房開始料理,才發(fā)現(xiàn)這兩條魚和別的魚不太一樣。這魚身形四五斤重的樣子和別的大魚沒什么區(qū)別,但奇就奇在這魚的長相上,魚頭的部分上有九顆星星,魚鱗有碗底那么大且金光閃閃的。
雖然這魚跟別的魚不太一樣,但是既然是開店的且應(yīng)承好了客人那就一定要做好。于是她便洗凈了魚然后上鍋清蒸。過了一會從外面玩回來的武則天看到了魚便嚷嚷著要吃,她母親便道這是外面兩位波斯客人花了大價錢的,她可偷吃不得。
但是武則天那時候畢竟是小女孩,母親越是不讓她吃她就越想吃。還沒等母親答應(yīng)她就迅速的把這魚的魚膠給吞到了肚子里。武則天的母親看到女兒這樣也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給外面的兩位波斯客人把這魚端了出去。
沒過一會外面的兩位波斯客人就起了爭執(zhí),武則天的母親連忙上去勸架,聽了半天才得知這兩人都以為對方把魚膠吃了,而這魚膠則不是平常物。據(jù)傳這魚叫皇帝魚,吃了魚膠的人就能飛黃騰達甚至能登上皇后或者皇帝之位。
而這時候,兩條魚的魚膠早都已經(jīng)在武則天的肚子里。后來,果然被波斯人所言中,武則天先為皇后,后又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中國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位女皇帝。這就是關(guān)于武則天吃皇帝魚魚膠的傳說。
猜一猜
民以食為天,我國食用花膠的歷史非常悠久,大家知道最早吃花膠的是哪位古代吃貨嗎?
據(jù)記載,最早吃花膠的就是1600多年前的漢武帝劉徹。
南北朝時期,皇帝更喜歡甜口,把花膠用花蜜浸泡來吃。家里的有花膠的小可愛,也可以在家試試古人的吃法。到了唐朝,花膠就成了稀罕的朝廷貢品,民間還有這樣的故事,武則天之所以會當(dāng)皇帝,聽說是因為吃了魚膠!
后語
大家好,我是膳小二,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喜歡我的小伙伴可以轉(zhuǎn)發(fā)給身邊朋友哦,點贊加關(guān)注了解更多魚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