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素材如何有效率地被處理?
紀錄片拍攝產(chǎn)生龐大的素材量,是很正常的事情,拍得越多也表示后期剪輯將耗費不少精力。當我們坐下并準備開始面對、過濾、整理并架構(gòu)這些海量的素材時,其實是令人頭皮發(fā)麻的事情。所以說,有個專業(yè)的DIT團隊是很重要的事呀~!!! 但如果沒有的話,只能靠自己的雙手了.....(淚奔)
雙手萬能外,我們還得制定一個好的作戰(zhàn)計劃,并了解一些簡單的整理和管理素材的方法,讓進入后期的我們(或他們)不至于崩潰!以下是對于「如何處理紀錄片項目」所提供的一些小建議,覺得不實用的朋友,歡迎出錢出力解決大家的困擾!
拍攝時做筆記
無論你是自拍自剪,或是拍完后將素材交由其他剪輯者接手,拍攝期間做越多的筆記越好。就算只是基本的日期、時間、主題和一些簡單的內(nèi)容重點,也會幫上大忙。因為就算拍攝時一切平常,并不表示幾個月后再拿出來剪輯時,你或其他人還會記得所有的細節(jié)。
若是現(xiàn)場有場記當然是最好,如果沒有的話,就帶著一本筆記本(也要記得帶筆哦?。┯涗浵旅總€拍攝檔案的信息,或至少是一個段落的素材)。最好是每次將攝影機放回背包時都花個幾分鐘寫下概要。
建議是筆記的信息:
● 日期
● 時間
● 地點
● 主題
●?錄像相關(guān)設(shè)定
● 其他使用的攝影機/器材
● 內(nèi)容:1-2句話簡述

上傳、整理、備份
無論是當天素材或是整個項目拍攝結(jié)束之后,總之、拍攝收工之后,最好能馬上就進行上傳、整理和備份。
如果是要一次上傳好幾天的拍攝內(nèi)容,應(yīng)該準備好完善的上傳系統(tǒng)、一臺給力的筆記本或電腦和穩(wěn)定的外接硬盤。
上傳素材時,從第一天的內(nèi)容開始,將檔案分到相關(guān)的文件夾里。如果你拍攝當時的隨手筆記文件是電子文件,記得要一并存放。也要記得經(jīng)常去確認是否所有的檔案都已安全備份。

將訪談和輔助鏡頭分類
依經(jīng)驗來說,當整理紀錄片素材的時候,把訪談畫面和空景輔助畫面(B-Roll)完全分開處理是最好的。如果你是拍攝電影類型或是動畫說明影片可能就不需要。但以紀錄片、訪談為主的影片來說,將它們分開歸檔主題,是比較建議的方式。
剪輯前,先看過所有的訪談內(nèi)容,把重要的對話都抓出來,接著開始撰寫內(nèi)容大綱,然后先根據(jù)訪談在時間軸上整理出影片的骨干,再從中過濾、整理,接著將你最好的輔助鏡頭插入、架構(gòu)出完整的畫面順序。

以優(yōu)先度的分類方式
整理檔案的時候,將不同的訪談和素材以文件夾建立分類、并依照使用頻率來排序。你當然也可以直接刪除用不到的素材。
最好的辦法是將最好的一些鏡頭都放進最頂端的文件夾,這樣才容易找到。接著列出第二層文件夾,把次要的鏡頭畫面放進去,依此類推。
大項目必須先逐項處理
處理龐大素材的最好方法是按照順序,如果想著要一次剪輯整支片的主架構(gòu),是不可能的事,也可能會直接讓后期人員崩潰和無所適從,所以別這么貪心啦!Step by step~ 一步一步來唄!
只專注于小部份,再按部就班地逐項處理,最終再把它們拼湊在一起。小段的素材理清了,整體架構(gòu)如何安排自然更容易掌握。
